编读往来

2014-11-05 14:17
出版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人书变形金刚绘本

上海东西方文化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消费心理,形成了特殊的“海派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上海出版形成了浓郁、厚重的特色。这期杂志对这种出版文化分析得很充分。为上海的出版人点赞! (阿芳)

热议

互联网思维定胜负

“乱拳打死老师傅”——互联网时代常常见到的情景正在电影院里上演。这个暑期影视圈最热闹的事儿,就是两位青年偶像的电影火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支离破碎的故事、老套甚至庸俗的情节、很难称得上专业水准的制作,怎么就轻易创造了历史性票房?

难以名状,故名之曰“现象级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电影引发的现象比电影本身更值得关注。思考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怎样赢得青年。那些买票进场的人,大多是青年人,甚至主力已是“85后”、“90后”,这是一代怎样的青年?互联网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景,他们浸淫其间,并与自由、平等、开放、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无隔。让这样一个群体心甘情愿地掏钱?你得有互联网思维。韩寒、郭敬明二位深得三昧。他们用文学作品与粉丝建立连接,通过社交媒体或自办媒体保持互动,赢得粉丝的高忠诚度。所以,把它看成一场游戏一场秀甚至一场成功的商业策划,一切就都对了。

年轻人永远是对的,因为他们身上有未来的味道。如果看不见、看不懂、看不惯,也许是你的问题。著名公号“罗辑思维”的创办人罗振宇最初也看不惯《小时代》,但他用的方法是一遍遍去看,直到看出好来。在文化反哺时代,如果你想赢得青年的心。这恐怕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沐沂)

评刊

《变形金刚的“吸金术”》

(2014年8月)

电影一卖钱就变味,对于好莱坞来说,系列电影就是印钞工具。于是,《变形金刚4》的重点放在“金”上面,也是可以预料的。《变形金刚4》的故事确实很不知所谓,在前面三部电影中,擎天柱领导的汽车人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地球之友、人类同盟,到第四部突然人类很莫名其妙地把汽车人当成敌人,并向它们发动战争,这一故事基调本身就完全无视前面三部电影的存在。这个长达166分钟的电影,无论你有没看过前面三部,也无论你看这部时迟到多少分钟进场,都不会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

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大概是《变形金刚4》铜臭味特别重。各种广告植入,而且是中国观众熟悉的国产品牌植入,以及各种华人明星的植入,都有让人出戏的功能。面对这些赚钱元素,导演迈克尔·贝和《变形金刚4》制作方坚持多多益善的方针,但必须给与一定肯定的是,迈克尔·贝将大部分的广告、华人明星、中国场景等赚钱元素,全都集中在最后半小时释出。这些烦人的元素密集出现在充满着炮火、变形恐龙狂奔大战的整部电影最大场面中,这些狂暴场面也多少缓解了观众看广告的怒气,这么说来,《变形金刚4》在算计如何赚钱方面,还是做得蛮认真的了。(马泽望)

《绘本在东瀛》

(2014年8月)

说到日本战后经济崛起,总要提及日本重视教育;关于日本的教育,又会讲到日本的“绘本”。于是有一种略嫌夸张的说法:日本“绘本”的发展,从基础上保证了人才。不过这也并非虚言。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孩子们看绘本,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对读书和学习的兴趣。

所谓“绘本”,有图有文,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小人书”。日本小人书于明治后期开始发展,兴盛于战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确,日本“绘本”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和规模,与儿童读物编辑接触,你也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清新的自豪感。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影响人的心灵,绝不肤浅。不仅年轻的父母把它当作启蒙读物,还有人称它为“移动的美术馆”,认为这是一种富有潜力的艺术形式。一些著名的诗人、画家、艺术家也参与“绘本”的创作,使其不仅可爱有趣,还寓意丰富,韵味悠长,吸引孩子,也吸引成人读者。

鲁迅先生曾经倡导发展插图类启蒙读物。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市场的今天,也许可以期待更多的优秀画家参与小人书的创作。这个领域不仅能够成长出广阔的市场,更有巨大的滋养心灵的力量。(刘畅)

猜你喜欢
小人书变形金刚绘本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可爱的“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
衣柜界的“变形金刚”所有收纳难题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