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程序语言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14-11-04 15:59杨素娣徐会艳吴克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28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课程改革

杨素娣 徐会艳 吴克力

摘要: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改变,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模式和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

关键词:程序语言教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693-03

1 高等院校程序语言教学的改革的必要性

普通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加,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在变化。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传统教学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普通高校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改革和探索的动力[1-2]。

2 目前高等院校程序语言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有的高等院校程序语言改革,我们经过比较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程序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理念定位不准,大多数课程内容只是基本的知识讲授,重理论、轻实践;

2)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互动性太差,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

4)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程序语言课程建设中配套的资源文件在网络平台之上的利用率比较低,作为语言性的课程,其自身有着版本的快速更新,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等更新周期较长。

3 高等院校程序语言教学内容的剖析

3.1 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向,同样也决定了程序语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最终所塑造的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往的传统程序语言教学主要是以讲授程序语言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程序最基本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能够熟悉了解语言程序的基本功能,运用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开发。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程序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仅仅是掌握程序语言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程序开发,对于学生工程开发能力的需要在越来越多的体现。本科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成为新的培养目标,但又区别于高职院校的重实践的培养方式。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奠基,也要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具有较高的软体开发能力,这就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教学目标主要包含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实践教学为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奠定基石。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在增强,教师在实现该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工作量也随着目标体系的变更大幅度的增加。在此教学目标下培养的学生,外可适应市场对动手能力的需求,内可适应学生后续专业培养的需求。教与学相辅相成,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收益人。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课时数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充分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3.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3]深度的一种实际体现,体现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特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关系到学生后续的若干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重中之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使用程序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深入领会面向对象的一些关键技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全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重理论知识和基本程序设计思想的塑造,进一步拓展到实践教学的深入。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3.2.1 基础知识

这一模块中仍然秉承以往的教学内容,运用传统的方法,从扎实的语言基础着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训练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基本的语言知识点覆盖教学的主体,首先熟悉程序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工具。这个模块的教学既要满足学生后续动手能力训练的前提,既为其夯实基础,又能满足本科教学的延续性,为后续考研究生的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本科程序设计语言的重中之中,这一模块的教学至关重要。

3.2.2 专业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市场的需求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传统的教学都已经无法满足对应的需要,这就要求程序语言的教学面临必要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扎实理论知识贯彻讲解的过程中,同时对教师讲解的方式和教学的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覆盖,同时还能满足学生对程序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串联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较好的教学姿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难点。案例教学已经普遍作为程序语言教学的典型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采用联合培养和自我提升的模式。在部分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直接邀请相应的公司工程人员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串联的依据,提升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任课教师本身的要求也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的老师如果想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学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以工程人员的方式讲解传统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专业技能的培训目的,教师自身的备课量在不断增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边讲边做,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传统专业程序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工程设计理念,这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一种手段,也在传统教学内容的点状知识链上做了较大的教学内容的改革。

程序语言现在已经逐步的将教学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践操作内容,培养目标从掌握最基本的程序语言知识点转变成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多种能力。

3.2.3 拓展模块

作为程序语言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理论联系实践,在课程的教学中增加拓展模块。在原有的程序语言教学基础上,增加每一门程序语言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一年的语言程序的理论教学和动手能力训练,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大型的课程设计作为结束程序语言教学的终点,在该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分组设计大型的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通过案例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拓展学生的程序语言能力,为其今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程序语言的驾驭能力的提升而简化为单纯的知识学习,无需为语言程序的编写问题投入太多的精力,夯实了专业基础。

这种以实际的案例驱动配合传统教学内容铺陈讲解结合的教学内容的改变,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既符合本科培养的理论目标又满足了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体现了现有教学内容改革的正确性。

3.3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内容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合理的教学方式的配合,再好的教学内容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程序语言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枯燥乏味和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要注重以专业和现实生活实际案例的问题情境为引领,强调运用工程人员的逻辑思维方式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增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应用,这些都是普通高校程序语言课程改革[4-5]中值得倡导的教学方式。

3.3.1 案例的讲解贯穿程序语言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过程

在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教学的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案例教学是程序语言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问题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过程的介入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程序語言授课过程中较为枯燥的语法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的收集,编制案例集,注重精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典型的案例,更好地与学生生活、专业相互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知识讲解的知识点中,冠以实际案例,通过动态分析解决所遇到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3.2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的过程,语言环境的掌握不可能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显得极其重要[6]。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边讲解边实践,在案例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贯穿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调试能力和动手编程能力。这种边讲解边学习的过程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的解析,同时可以利用录屏软件记录课程讲解的过程,为建立相应的教学网站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使得程序语言的讲解更加地具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动手过程的剖析,具体的案例在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可以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做到现场答疑,尽快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死角。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内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在课外利用网络发布学习视频,教师可以通过界面化的程序设计的综合实例分章讲解,在课外提高部分有更多需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又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及追求。利用这种网络资源还可以实现在线答疑,扩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师生联系,为程序语言课程的教学成果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

3.3.3 结合校外实训基地推进校企结合

程序语言的教学方式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软件系统分析和软件开发能力,能在信息产业或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部分的语言程序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以实训基地教学人员的丰富开发经验配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市场需求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校园和企业的合作,使得本科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目标,及早的了解社会的需求,有目的的学习,具有更好的学习兴趣。

3.4 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达到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的良好学习环境。程序语言课程考核构成也随着课程改革发生着变化。考核体系图如下所示:

1) 平时成绩(占10%)

这一模块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应变能力等。

2) 实验成绩(占20%)

实验成绩主要考核学生上机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内实际的编程思路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一模块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

3) 课程设计(占30%)

课程设计是程序语言课程的组成之一,也是它的继续和延伸。采用研究型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一个管理类型的小型软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参加小型软件的开发过程,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 理论考核(占30%)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了学生对传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简单的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更合理的开发学生的能力。

5) 创新实践能力(占10%)

程序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精力投入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个人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部分的考核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宽口径地发展提供一个机会,对于班级的学风也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在这一模块中,可以通过高年级学生的竞聘上岗在课余时间为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辅导,降低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达到提高辅导面的目标,积极提升整个院系的学习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就业的压力也给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式改革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风,也更多的对学校的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培养双师型的教学人才已经迫在眉睫,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模式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演变,符合本科培养目标的理论知识教学结合社会经济领域和市场需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来讲,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的变更教学内容,把握市场动向,同时还不能摒弃传统的理论知识的铺垫,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不是技师,所培养的学生要有能够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次,拓宽教师对于教学领域的理解,逐步培养合理的研发和科研团队。在普通高等院校中专业团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投入很多的精力和人力,一个优秀的研发和科研团队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为更好地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人力基础。

最后,要求任课的教师能够利用空闲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實训,为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案例,掌握科技应用的技术前沿,为双师教学[7]的实现奠定基础,也为个人的专业发展铺垫基石。

普通高等院校的程序语言教学改革已经因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变的不可或缺,而教学改革推进是个大胆而富有创新性的挑战,对专业教师的能力也提出的极高的要求[8],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这一课题的研究仍需要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娜,王洋,关明山.“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和探索[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9(2).

[2] 王晓锋,李静.“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2011(3).

[3] 郑金洲,刘耀明.在研究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4)

[4] 郑燕华.高职高等数学改革应与专业需求相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5] 刘化丽,杨文娟.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3(7).

[6] 孙宏文,戴闯,马丽娟. 数字视频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探索,2013(1).

[7] 周卫东.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3).

[8]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课程改革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