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措施

2014-11-04 22:52李小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资产行政

李小丽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也是目前大力提倡建设效能政府、加强行政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笔者拟通过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岗位配置不够合理,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如接待费等,虽然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提到要控制接待费开支,但没有具体的金额、人员控制标准。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往来款项的管理。据调查,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设备或其他物品,转付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事业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不够严谨: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三公”经费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流失严重。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保管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因而,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配置资产基本没有可能,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也难以调配,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国有资产处置随心所欲,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有少数财务人员在政治修养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职业道德差,甚至把心思都用在谋取私利上,虚开发票、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等。法律意识淡薄,办事凭经验,凭领导想法,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凭领导意识设立小金库,做账外账,偷税漏税等,给各种腐败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给廉政建设埋下了一大隐患。电算化水平低,业务知识老化,缺乏在运用信息化条件下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工作管理的能力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意识,致使财务管理工作滞后。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依据。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要有可操作性。如接待费等总体上应从严控制,具体要根据接待对象的职务高低规定相应的接待标准和陪同人数。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具体经费支出要与具体效果和具体预算挂钩: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从具体经费支出抓起,做到具体支出与具体效果和具体预算挂钧,如外出业务调查,回来后没有写出调查报告,外出学习没有取得结业证、合格证的,应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其费用不能完全报销。具体支出不能突破具体预算,节约有奖,超支受罚,保证单位整体预算的执行。

(二)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

领导要重视支持和维护财务制度的执行,要严以律己,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财务管理能否抓出成效的关键所在。通过平时的工作实践证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领导重视和不重视不一样,管和不管不一样,抓和不抓不一样。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财会人员应增加法制观念、财经纪律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和预算的执行。

加强财务监督,杜绝经济犯罪。首先,应加强空白凭证、印章的管理,财务印鉴应严格按财务制度要求分别管理。其次,经费不能外借,经费外借长期不能收回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意见;第三,审计监督应改变只看账不看实物的做法,要进行经常性、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力争把经济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对经费支出审批的监督,加强内部牵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搞基本建设和购买固定资产时,特别是金额较大的开支应事先经单位全体领导会议研究通过,事后应进行评估审计,避免“一支笔”签字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吃回扣、行贿受贿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才能促进干部的廉政建设和健康成长。

领导报销经费要制定出相互监督的签字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牵制,防止出现自签自报现象。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素质过硬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阳分局)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基于高校新旧财务制度接轨问题的思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海南旅游村镇财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