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巧妙提题,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积累创新元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精神;培养
新课程提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目之一,要积极地承担这一任务。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公式等,而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应用,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了现代课程标准指导,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以创新教学引导学生
创新不是在口头说的,而是应当实实在在地应用。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教师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而是应当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或是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新社会新学生的需要;或者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最明显,最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和价值,也能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等。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创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简单问答。比如学了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后,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人们为什么发明负数?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教师从生活中举例,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实际意义,真正学明白负数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引导练习,将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培养起来。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现象:张三借十元给李四,可以说“李四欠张三十元”,也有人开玩笑说“张三欠李四负十元”,这就把数学问题和语言问题联系起来了。语言表达中,“欠”是单向可逆的,逆转过来的数值正好与原来的数值相反,即正负抵消,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种类似的发现,其实都是由于老师创新教学的激发使学生思维开阔起来,这也具备了创新的可能。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的思维必须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才能形成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处于紧张、恐惧或其他消极心理状态时,思维会变得迟钝甚至混乱。只有当主体处于轻松愉悦的自由状态时,思维才能发挥自如。数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环境。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处在忧虑之中,思维难免受阻,无法打开思路。只有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自由思考,实现思维的创新。
三、巧妙设问,激发联想
问题引领思考。无意义的问题不会促进思维,只是浪费时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起兴趣,激励思维,展开联想,实现创新。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问题多是选择性的“是”“不是”或者“对”“不对”等,这虽然是在问,可是没有意义,因为答案已在问句中。比如有的老师问:“今天讲的正数属于有理数,对不对?”这类问题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展开联想。比如讲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可以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比如,农村的木房子侧面柱子和椽子连接构成就是三角形,墙上支架构成也是三角形,许多类似称重镂空的物体都含有三角形。这些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知。
四、扩展知识,积累创新元素
任何创新都是有基础的。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有可能在这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一种质变,因而,这种创新需要量变的支撑。我们的量变,就是平时积累的知识,所以,这些知识我们称之为创新元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学习并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当积累的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比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这一章节之后,可以让同学阅读一些统计学的书籍,更深入地了解统计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数据在科研、领导决策等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的积累,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知识的价值,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确保学习始终如一的主动性。再者,这样的扩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扩展、积累知识,是一举多得的做法,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身体力行。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刻板,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争取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环境,巧妙提题,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杨耀生.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1(10).
作者简介:许士明,男,1982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寄宿制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