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03 15:16:4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习题课范式课外

唐 飞

(延边第二中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及课外导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材、师生与多媒体等双向及多项互动交流行为,双互动的内涵是:课内——“显性互动式”,课外——“隐性互动式”;“四统一”的内涵是:师生教学过程中“教、导、学、习”四种教学活动统一指向有效教学。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的特殊课型,传统习题课的教学中往往以教和练为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和练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习题课教学中也要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一、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内涵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基于此方面指导,我校提出“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双互动是指“课堂的显性互动”“课外的隐性互动”, “显性互动”的内涵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所谓师生互动合作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共同活动这一基础上,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激起学习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课外的隐性互动是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过程中起与学生隐性互动的作用是“启迪思维——指导策略——鼓励交流——倡导探究——点拨完善”。是学生要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在课外继续发挥“学与习”的作用,通过教材、笔记、训练篇子、网络资源等互动,达到内化所学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

习题课是中学物理重要课型之一,是在学习概念规律后,理解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中,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为主,缺乏师生的双边互动,课堂教学乏味,学生积极性较低,难以达到有效教学。“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1.课外隐性互动导学范式

以“问题——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创造”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及生生及师生之间的联系和反馈。主要是以课外作业或导学案的形式,达到与学生“隐性互动”,教师在作业和导学案中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在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的思路方法,通过课外学习小组讨论辨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组评价中总结规律。

如在本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教研周中,我们确定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一课为载体,尝试“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在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公式考查,并在本节课上课前详细批阅,公式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本节课能否熟练使用,从课前师生隐性互动了解学生公式的掌握情况。我在教学前设计并下发导学案,精选四道很具代表性的例题,并配置相关针对训练,引导学生课前认真思考,并要求学生在课外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归纳解题方法,期中例1(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24 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请尽量用多种方法进行求解)提出明确要求,尝试多种解法,通过学生课下的生生互动归纳运动学解题步骤。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课外合作探究,从课上汇报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共点力物体的平衡”章末的习题课中,本节科主要内容是归纳整理物体平衡的题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精心设计了导学案。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每个人自主选择出物体平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题,给出题型的解法,在课外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选择出小组内认为最好的代表作品,小组汇总,选出主讲人。这项工作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所接触的试题,判断题型,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试题,当小组同学汇总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辨析中产生强烈的思维上的碰撞,意识到合作的快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使乏味的复习变成了有趣的竞争。下表为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的导学案。

所选题型:例题:题型特点:入选理由: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步骤:解题关键:

2.课堂显性互动实施

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实质就是师生、生生的双边活动,这种教学是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要互动,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引路、搭桥,学生则以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程度。教师必须由注入式转为活动式,建立开放式教学。因为只有开放式的活动信息交流才能多向化,不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的交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交流与呼应,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网络。这样,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教学效果。

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一课中,首先请小组讨论并汇报试题的解法,汇总例题 1的解法,各小组交流活跃,汇报很有积极性,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成果请其他小组给以评价,同时教师及时点评,最后本题汇总出三种解法:1、基本公式法,2、平均速度法,3、判别式法(三种解题方法中还有不同解题策略),其他例题采用同样的方式汇总运动学解题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比例法、图像法、转换参考系法等,通过师生、生生对解题方法的探讨,总结归纳运动学解题方法,达到较好的习题课效果。

再如,“共点力物体的平衡”章末的习题课中,各小组选出主讲人,主讲人按照导学案中的思路进行汇报,每个主讲人准备都比较充分,思路清晰,受力分析较完整,解答过程详细,同组和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听,认真思考,主讲人讲完后,由同组或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及合理评价,通过学生讨论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教师把握方向,及时合理引导,给予有高度的评价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归纳总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自主完善了平衡问题的题型分类。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应对“课外隐性互动”设置合理引导,必要部分要设计导学案,问题设计应层层推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同时要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2.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各小组成员要合理安排,有互补性,组长应能起到示范作用

3.教师对学生汇报及其他学生活动应给出及时、合理、恰当的评价,切忌教师提示过多,回到传统教学,教师评价不易过多,但要有高度。

4.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由于性格问题,或由于复习、准备不足、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等原因,融入讨论中存在一定困难,要重点培养这部分同学的合作探究能力,要能给与这些同学足够的耐心,给出足够的思考、探究、理解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合作探究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感和成就感。

[1]孙玉恒.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孙玉恒.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再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杜鹃.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3).

[4]张立奎.高中物理课堂“生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10,(6).

猜你喜欢
习题课范式课外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