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摘要:部分中小学生确实存在心理问题,作为教师要倾注一片爱心,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爱心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好学,花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这是纯真可爱而富有理想的一个群体。一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穿着漂亮、吃的有营养,身体力壮作为健康的全部内涵,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我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心理自我感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发挥更大的心理能量;二是指个人没有生理疾病。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生诸育发展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族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之表现:
(一) 娇惯、自私。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溺爱过度,疼爱不足。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不了一丁点的苦,娇惯的厉害,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自私的心理。
(二) 厌学。小学生有时由于学科基础差,或者接受知识慢,补差补习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抄袭别人的,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态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消极悲观、缺乏生气,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受别人影响,同时又在影响着别人,还有的学生撒谎、偷懒等恶习,除了厌学情绪外,可能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系吧。
(三) 不良品行。一些中小学生去网吧打游戏、看录像,看不健康的书上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纪律松弛,学生责任心差。有的玩扑克,抽烟,喝酒,进而小偷小摸,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家长,对老师的教诲感动厌烦,对同学的帮助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愤怒顶撞。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除了不良的周围社会环境影响外还可能与家庭环境或学校教育的疏忽有关。
(四) 自卑、抑郁。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观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捣乱,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等行为。
(五) 内向、逆反激怒。由于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什么都要对着干,有的虽暂时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宣泄出来,如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与教师家长顶撞对抗,公然离家出走,违法甚至犯罪等行为也偶有发生。由此可见,上述种种不健康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基于以上情况来看,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急需成为心理保健医生,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二、在教学中爱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宝。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我看来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第一 、积极的工作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尊重学生。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那些属于心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分析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只有带着诚实的心去感化他们,我相信他们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的。
第二 、广博的学识。它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要经常给自己充充电,使自己能够及时的赶上知识的步伐;要多渠道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教师要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多听一些心理专家讲座,多参加有关的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等,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优秀导航者。
第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心与尊重。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第一、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使各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例如在讲《李时珍》一课时,针对有的学生做事极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教师引导: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经过27年努力,在62岁时才终于写成,他靠的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体会,靠的是勤奋、吃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小学中年级课文《争吵》是一篇帮助学生派遣嫉妒心理的课文。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争吵的真正原因是嫉妒心理在作怪。教师发现文中有不少描写主人公在嫉妒情绪下的心理变化的语句,这些句子恰恰能够折射出嫉妒的危害性,使人情绪恶化,甚至产生过激行为。教师可以把渗透契机设在品析这部分语句中进行。
第二、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出一定的人际竞争冲突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
在文体活动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这样融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力求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加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专题讲座、知识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与自己的“心”接触,就有可能自我反省,自我化解,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