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霞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语调及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语调及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目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语言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精心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课堂情景。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刺激。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手偶、简笔画、动作、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直接理解英语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汉语的介入,培养良好英语语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思维,使学生不单单是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是利用现有经验,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如教学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家庭成员的名词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题:1.介绍一张全家福。2.爸爸、妈妈的工作,要求用体态语言表达出来。3.长大后你想当什么(可用哑语表示)?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后,第二天上课时都踊跃发言,很流畅地介绍了全家福。有的学生体态语,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他(她)爸爸、妈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而当问学生长大后想当什么时,他们更是热情高涨,一个学生一边说a policeman,一边还向全班同学行了一个军礼。这样组织教学,使凌乱、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把知识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在教学中说说、做做,活跃了思维。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性地展开教学,不受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Let's talk时,我经常利用DVD,让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画面配音。这个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造。如此下去,必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