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关键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4-11-02 07:15吴晔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译码范畴教学质量

吴晔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持续多年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跨上了新的发展平台。规模扩大与质量保证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受到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学质量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几乎都遵循着理论到实证的研究模式,即先提出观点再用事实去证明观点。本研究将从大量事实出发,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来研究高校教学质量的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扎根理论方法

“扎根理论”是目前被公认为定性研究中最权威与最规范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其核心在于应用若干量化技术以理论归纳和文献演绎的方式对质化的资料进行量化分析。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相比,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中吸收了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典范,并且该方法具有动态性,可以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补充来改进结论或者增强结论的说服力。比较规范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其关键环节是资料分析和理论建构。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二)数据采集

研究目标的信息是扎根理论方法的基础,原始资料来源越广泛,资料搜集得越丰富,与研究目标相关性越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强。因此,本研究在搜集大量与教学质量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法来获取相关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将访谈对象确定为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学管理者,即他们本人既承担过或者正在承担教学工作,同时又是管理教学工作者和教师的管理者。研究采用了结构化的深度访谈,让被访者从自身的管理角度来谈教学质量的问题。访谈资料都是叙述性语言,研究对一手资料进行了整理整合,以保证资料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方面的内容。

三、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质量特征资料的开放性译码过程

开放性译码过程是经由密集地检测资料来对各现象加以命名与再类属化的过程,不仅要将收集的资料重新归类、分组,进行概念化,而且要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并且更利于操作。开放性译码可以细分为下面的过程:首先是对概念化过程的界定,即重新或解释定义现象,再者是挖掘出相关内隐的范畴,从而在深层次方面进一步为这些范畴命名,最终发掘范畴的性质,确定其维度指向。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对范畴的性质及其维度进行界定是为了确保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明晰。对于一般的操作,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研讨的结果。45页表1是高校教学质量特征资料进行开放性译码的过程。

(二)主轴译码过程

主轴译码是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主轴译码要做的仍然是发展范畴,只不过比发展性质和维度更进一步。为此,我们将开放式编码中能呈现不同范畴之间联系的资料逐一分析,从而解析出其中潜在的脉络和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将原始资料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可以形成以下五个大类的关系(如45页表2所示)。

表1 开放性译码形成的范畴

表2 基于主轴译码的五大类关系

(三)选择性译码过程

选择性译码过程指的是经由科学的方式筛选出核心范畴,并将它系统地同其他范畴予以关联,验证其之间的关系,把过于概念化且尚未发展完整的范畴补充完备的过程。它首先要求识别出能够关联并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其次利用现有资料以及由其衍化、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简要明释全部现象,通过建模将核心范畴同其他范畴进行直接关联,用全部资料去支持和验证这些联结关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后继续挖掘其他范畴使其具有更系统化、更深刻、更完备的特征。选择性译码过程中的资料分析与前面的主轴译码具有相似性,但相对而言,它所处理的分析层次,无论是操作层面还是理解层面都更为抽象。

本研究将表2中的五大类分为学校因素与教学工作者责任因素及好的教学质量的标准。其中考评体系和教学环境为学校因素,教学安排和社会关系为教学工作者因素,好的教学质量的标准为学校因素和教学工作者因素共同决定,影响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

四、研究结论

(一)优良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征

1.合理的教学安排。汇总被访者的意见我们发现,合理的教学安排,必须从合理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组织入手,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对照不同的教学大纲,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选择合理而实用的教材和内容。在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模式多种多样,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理念,明晰授课思路,为组织好教学过程做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制定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进行差异性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2.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和班级的领导和管理,其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核心。笔者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经常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学生对教师的考核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以及教师能否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并让学生满意。在班级的领导和管理中,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也必须由以事为中心的“监督式”管理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关键在于协调控制、激发积极性,提高每一位成员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做贡献的实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沟通能力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质,学会社交的技巧和策略,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

3.公正的考评机制。公正的考评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考评机制应以在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建立的目标体系为基准,运用质化与量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不但要考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和情感标准提升做出评价,同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过程和绩效的价值进行全面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过程。

4.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环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教室学习环境、校园学习环境和校外学习环境。长期生活在整洁、美观、安宁、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中,对大学生的气质、性格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正义的人道精神、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学校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环境不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极大地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和就业平台,让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并追求和谐统一,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质量的四因素立体影响模型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本文还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的四因素立体影响模型(如46页图2所示)。四因素是指y轴向平面域中的“学校因素”“教师因素”以及x轴向平面域中的“教学投入”“教学产出”。所谓立体,是指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四因素的内在作用和联系,“高校因素”“教学工作者因素”共同决定好的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投入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作用于教学产出。高校因素是指学校管理层包括高层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学工作者因素是指从事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们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从方向纬度看,y轴向平面域表示高校因素和教学工作者因素的影响,x轴向平面域表示教学的投入产出效果;y轴向平面域决定了高质量教学标准,x轴向平面域受到高质量教学标准的影响。图2为展现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四种不同模式。

图2 高校教学质量四因素立体影响模型

以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和高校因素为特征——教学环境(如图中的A)。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学校因素对教学投入的影响。教学环境的重点在于为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创造一个有和谐、愉快气氛的教室,让教室成为学习者的中心,营造符合新时代教学发展趋势的教室环境。

以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和教学工作者因素为特征——社会关系(如图中的B)。这种模式主要体现教学工作者即学校的专任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因素对教学过程、教学产出的影响。大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高校社会关系的重点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组织管理方法上的引导。(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同时努力解决师生之间沟通难的问题。(3)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的岗位职责,并建立和健全班级管理的教育制度。

以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和高校因素为特征——考评体系(如图中的C)。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院校因素对教学产出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各门课程的性质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学成果的评价不只是测量记忆性的知识,而且要顾及学生智力、社会、情绪、身体等各方面。在知识考评与能力考评方面应各有侧重,力图做到专业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评价并重,尽量降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践难度。

以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和教学工作者因素为特征——教学安排(如图中的D)。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主体责任对教学产出的影响。重点强调教师自身素质在合理进行教学安排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投入中肯定智力资本的价值。可采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行的方法,来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教师潜能,让优秀的教学人才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译码范畴教学质量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看弹幕的译码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LDPC 码改进高速译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