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贸专业两阶段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研究

2014-11-02 08:28张蓓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6期
关键词:顶岗外贸岗位

张蓓

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岗位的学习和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就是说,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以双重身份(即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边工作,边学习,边锻炼,边成长。

一、高职外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外贸企业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顶岗实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并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能够较大程度地得到岗位意识、岗位责任和社会经验的增强。因此,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保证与就业零接轨的重要途径。

(一)使学生参与岗位工作,检验并巩固其专业知识情况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下进行回炉和熏陶。因此,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学习后,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通过参与真实的岗位工作,检验他们之前在校学习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出问题和不足。同时,通过让他们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巩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饱有度,使其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二)使学生经历职业生涯,培养并完善其职业素养构成

在推行了“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外贸专业课程均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较好的训练。但是,课堂的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却欠缺成效,顶岗实习正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能够让学生通过经历职业生涯,培养并完善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很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做到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继续学习、继续发展、永远创新、坚持不懈。

(三)使学生转换就业心态,历练并稳定其心理素质状态

社会化程度是高职学生成熟的重要标志,而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首先,能够改变其原来存在的“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的错误性价值观念,使他们愿意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从工作中学习,从工作中提高。其次,能够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发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给自己找准定位。

二、高职外贸专业顶岗实习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各高职院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量、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政联合的方式,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外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中仍然存在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

(一)顶岗实习目的不明确

教育部在2009年再次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均已把顶岗实习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针对外贸专业这个顶岗实习难题专业,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顶岗实习设置时,仅仅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明确的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和实习成效评价,甚至没有固定的实习企业。这就使得外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形同虚设,造成了参与实习的学生怨声载道,参与指导的老师无所适用,参与管理的人员焦头烂额的局面。

(二)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

外贸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外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和社会情感,此外,业务经验也是必备要件之一。然而,由于外贸企业经营的性质和业务涉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不需要批量的实习生,排斥没有经验的实习生,这就造成了高职外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普遍不对口。不对口的顶岗实习意义是否还存在,实习的内容应该是什么,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提高什么,就成了相当现实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顶岗实习机制不健全

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正式地、实质性地参与企业日常工作。对于很多外贸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但要离开学校,甚至要离开所在地,到实习企业所在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完全接受企业的管理,这对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学校指导教师的监控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是4~6个月,这个时间大于等于学校的一个正常教学学期。如何在考虑到学生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顶岗实习时间至关重要。然而,某些高职院校的外贸专业为了完全适应企业的临时性用人要求,不顾教学课程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临时压缩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外贸企业接收实习生数量的局限性,学生实习时会相当分散,工作环境包括企业办公室、生产商工厂、商检局、海关和港口码头等,造成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的难度均相当大。另外,对于部分学生不参加实习、随意调换岗位或企业等现象也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三、高职外贸专业两阶段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的教育,它不但强调学生的岗位能力,也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主体方式之一的顶岗实习自然而然地肩负着这两项重要的责任。为了能够培养高职外贸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岗位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实践,在回避和解决上述高职外贸专业顶岗实习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将一次性顶岗实习分成两阶段顶岗实习,将外贸专业的顶岗实习由校外向校内延伸,在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从掌握“单项岗位操作技能到完整业务流程操作技能”的规律和学生从“角色体验到角色转变”职业素质养成的规律,设计了两阶段的顶岗实习(具体实习安排见下表)。

两阶段顶岗实习安排表

第一阶段,“职业素养训导”顶岗实习。它是高职外贸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阶段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工作中体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认识,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并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理性认识,为下一阶段的“预就业”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考虑到高职外贸专业顶岗实习对口性差的原因,学校应当事先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真实业务引入学校,在学校成立贸易研究所,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产品,在学校建立真实的业务平台,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负责指导学生按照业务员、单证员或跟单员岗位,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实习,让校外顶岗转变成校内顶岗,同样可以达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的目的。

第二阶段,“预就业”顶岗实习。它是高职外贸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拓展教学环节,通过该阶段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把单一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流程操作的岗位技能和管理方式迁移到其他产品业务或相关行业,同时在顶岗实习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企业的“准员工”向“正式员工”转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意思,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毕业就业的零接轨。

两阶段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合理实施还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第一阶段实习是由学校安排,在校内实施,那么学校必须事先与对口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作协议,与企业商议好每次顶岗实习的时间、岗位、接收人数、企业指导人员、实习费用等。然后,针对该实习时间,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保证学生实习前能够完成前修课程的授课,并且要保证学生的其他教学任务(如考证、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技能大赛等)的正常完成。为了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在后续的学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弥补第一阶段实习中所发现的自身的不足,在实习完成后必须进行汇报总结,并且要求学生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和就业规划。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由于是与真实就业接轨的,就要特别注意学生“实习+择业+就业”的有效衔接,切实做好校企的真实、深层、完整、系统的合作。

实践证明,推行两阶段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对于高素质技能型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是一项真正能够实现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一体的重要举措。同时,它的有机实施需要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走一条有外贸专业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顶岗外贸岗位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