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都呈现出高度的国际化。因此,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方向,国际化的程度在一定层面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交流状况及参与水平。
高职院校数量占整个高等院校总量的46.5%,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万,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30%,在校学生规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国际化或高职院校国际化研究最早始于2008年,研究历史较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与探讨。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在高级技术应用性教育方面相互交流和借鉴的过程,实现高职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利用。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特色是以技术应用为手段,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制定国际化策略,培养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推动国际化。同时,有学者认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具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无论从学校内部的变化,还是学校外部,从管理者、教师、学生,还是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都发生着变化。这种观点从含义、范围、条件等方面定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有逻辑理论性,也有分层次的可操作性。因此可以这样界定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职教育国际化是以技术和应用为特色,以培养国际化中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融合国界和文化差异为手段,创建不同观点并存的和谐氛围环境,实现高职教育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
文章围绕研究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检索、收集和整理。文献检索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首先,采用“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职院校国际化”“高职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获得相关文献155篇。其次,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与本文研究主题没有关系的文献,最后获得文献152篇。筛选的具体标准如下:(1)文献中剔除非学术的文章;(2)文献中剔除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相关文献;(3)文献中剔除一文多发的文章;(4)剔除由于不同关键词搜索到的重复文献。最后,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和归纳,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研究成果的时间趋势。随时间发展论文篇数总体上处于递增状态。其中2012年发表篇数34篇,达到峰值。论文发表数量总体上可以按照时间分为两个阶段:(1)2002年至2009年,该阶段论文数量出现过上下波动,但变化不是很大,总体呈现出稳定态势。(2)2010年至今,论文数量迅速递增,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论文数量占近二十年总数的63%。这标志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从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阶段,“引进来”国外教材、培养模式、外籍教师等,发展到目前的“引进来,走出去”阶段,即中外留学生及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这与目前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开展状况基本一致。由于2013年发表论文还没有完全录入数据库中,篇数略低于2012年的篇数,但是可以预测该阶段论文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2.论文发表时间的差异性。比较两个发表时间阶段的篇数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将两个阶段分为两组1和2,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1和166页表2所示。
表1 基本统计量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对表分析结果如下:(1)表1给出的是对篇数的统计描述,可见第一阶段年均篇数均值为7篇,第二阶段年均篇数为24篇,两阶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不能说明其差异程度。(2)方差F检验和样本T检验。表2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3.589,P=0.087,由于P值大于检验水准0.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两个样本总体方差齐性,选择方差齐性时的T检验结果,此时P值显示为0.000小于0.05,从而最终得到的统计结论为按0.05检验水准。可以认为,两个阶段发表论文篇数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说明近四年来发表论文数量较之前有明显的差异。
1.文献的归类整理。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近12年的152篇文章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篇数排序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方向及时间分布
通过归类整理,可以把研究内容归为八个主要研究方向,按照篇数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别是:(1)高职国际化教学管理研究为38篇,比例为25%,包含内容为师资培训、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外方师资管理等;(2)高职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为30篇,比例为19.7%,论述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3)院校案例分析研究为23篇,比例为15.1%,论述了各地区和高职院校国际化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4)实现方法及途径为20篇,比例为13.2%,论述了国际化的方式、海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5)国际化过程问题研究为19篇,比例为12.5%,总结和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6)高职教育国际化论述为15篇,比例为9.7%,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内容、标准及综述等方面做论述;(7)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为5篇,比例为3.3%,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开展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经验介绍等;(8)国际化研讨会综述为2篇,比例为1.3%,论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工作等。
对研究方向进行再整理归类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高职教育国际化操作手段和方法,包含上述的实现方法及途径、国际化研讨会综述、高职国际化教学管理,共有60篇,所占比例39.4%,论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高职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包含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论述、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共有50篇,所占比例32.9%,论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具体方法。第三,高职教育国际化问题分析与研究,包含院校案例分析研究、国际化过程问题研究,共有42篇,所占比例27.7%,通过案例和问题的分析进行经验的解决,服务于操作手段和方法。具体分布见167页表4。
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近十二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的八个研究方向。
2.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表3和表4归类表明研究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研究方向中关于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所占比例最高,为38篇,占总数的25.0%。涉及的内容有教学日常管理、师资管理、专业课程管理、留学生管理、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体系等。无论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探索阶段还是快速发展阶段,教学管理都处于重要的地位,保障了国际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学术研讨会综述虽然只有2篇,但是分别发表在2010年和2012年,说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发展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
第三,教学管理、发展策略、案例研究、实现方法及途径、问题研究等共有130篇,占整个比例的85.5%。这些体现了当今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学者们不断探讨国际化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如何发展等,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具体的高职教育国际化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国际化进程的实现方法和途径,如“双语教学”“国际交流”等。
第四,研究方向中既有高职教育国际化含义的分析、体系和模式的建立等理论研究,又通过案例的研究、经验的介绍等举例说明,实现操作方法的落地和途径的建立。因此,表4将研究方向归为三大领域,即问题分析与研究、应对策略研究、操作手段和方法。
第五,研究中有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及经验介绍、具体操作手段和方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定性研究仅仅局限于概念的定义、理论的分析及保障体系建设等,论述也只是对于现有理论的总结,深度不够,缺乏理论创新;学者们结合自身所在院校国际化实践对过往经验进行总结,研究的方法也仅仅局限于定性研究,最常见的是个案对比研究、地区等因素研究,多停留在抽象的认识和思辨上,主要进行逻辑分析、文献梳理与案例描述。有关操作手段和方法的论述过于单一,比如国际交流、双语教学、海外实习等,对于具体的实施步骤涉及不多,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表4 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分布
文献的分析表明,有关国际化人才培养观念的研究虽然已经涉及,但仅仅是对概念的解析和作用的一般论述。国际化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观念,无论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如何将这一观念深入到管理体系和操作领域显然缺乏研究,未来研究可以把这一主题作为研究方向。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学生、教师、资源等教学资源“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两者是同时相互作用的过程,相辅相成,互为主客体。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外国留学生市场营销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成为扩大留学生规模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想对留学生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市场经济的观念,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如何推广,如何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使得更多的留学生了解中国的高职教育成为诸多学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2.关注留学生在校的生活研究。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留学生在校生活,有利于宣传中国文化,加深与国外文化交流,减少中外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的融合,实现中外学生的交流,形成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有待于学者们进行摸索和研究。
3.关注中方师资、学生海外学习研究。海外学习先进经验由来已久,但是针对高职层面的对象如何去学习与交流,以什么形式和操作方法进行尚有待商榷。
文献分析表明,有关国际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研究不是很多,职业资格认证的国际化是体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高职课程的国际化,我们有必要围绕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高职课程的设计、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高职教育国际化不仅仅要学历教育国际化,还要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等多元化的教育。我国已有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对于引进什么标准的资格认证、如何引进、如何与国际认证机构进行合作等仍需学者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海外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很少建立海外实训基地,学者们的关注也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国际化的开展,拥有海外实训基地是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发展的需要。对于如何与国外高校和企业进行实训基地的建立、使用、交流等势必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方法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目前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但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诸多学者针对高职教育国际化问题选择了西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虽具有国际视野,为中国的理论界提供参考和帮助,却没有对其是否能适用于中国环境做出详细的跟进和说明。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提高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深度,定性研究过程不仅局限于理论的分析、经验的总结,更应该扎根到中国高职院校当中去,分析其具体应用的效果。同时,增加定量研究方法,这对丰富中外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资料、吸取西方先进教育内容和理念是十分有利的。
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从起步探索阶段到快速发展,无论在研究的范围、方法、数量和质量、对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国外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不仅仅与我国实际开展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有关,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政府政策的制定、企业或组织的参与有关,更与从事高职教育的一线教师及研究者有关。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宏观政策、逻辑论述的研究偏多,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探讨不足。对于所提出的建议往往是通过文献的分析对比所得,操作性不强。从研究方法来看,实证研究不足,观点和方法的提出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良好运转,高职教育国际化势必得到迅猛发展,届时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