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扬
摘 要: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将高职院校模具教学更好地同市场衔接,同时通过市场的反应,推动模具教学研究发展,这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角度研究高职模具教学,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全面提高高职模具教学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教学;产学研一体化
高职教学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为主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很多高职院校采纳,其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被学生和家长广泛认同,而且成为高职院校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模具制造是机械工业当中最传统的教学项目,被誉为“制造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在推动国家产业发展进步方面有着重大责任,很多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通过实践表明,不同专业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的模式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主要对高职院校模具教学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探究分析。
一、产学研一体化概述
所谓的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企业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产品生产当中,再将部分盈利投入到科研当中,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增加产品的市场价值。而科研成果就需要学校或者专业的研究所完成实验研究,经过大量验证才能投放市场。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指的是学校同企业密切相关,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人才进入企业之后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企业将产品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当中,由此,企业和学校之间变建立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一种要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模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的外在动力就是产学研一体化所带来的结果。企业的生产、经营、研究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打破企业良好运行的局面,使企业发展陷入一种困境。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维护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模式上。企业、学校和科研组成的产学研一体化,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实现了强强联合。
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跟上时代发展脚步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体系仍然大量存留,课程比较固定、课程内容复杂、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时间的把控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这就出现了“招工难”和“找工作难”的两难局面。高职院校模具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几乎都要重新学习新的生产技术,浪费很多时间。这个问题让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认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模具教学。
2.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是高中生,这同美国、德国等高职教育非常成熟的国家教学模式完全不相同,美国实行的是“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职业教学”。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学强调终身学习,但是国内的高职教育一般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借鉴德国高职院校发展经验,但是德国和中国的国情不一样,这样生搬硬套,根本无法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总体来说,传统的高职教学体制根本无法实现对人才的长期培养,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改革。
二、产学研一体化基础上,模具教学改革思路
1.模具设计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
将本专业的定位更准确、细化。细化的内容: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金属材料、冷冲压和铸造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解决生产现场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模具生产中技术性操作工作等。
2.课程建议
教学课程改革主要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模具设计制造的特点,坚持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模具设计制造人才的培养方案,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此外,学校及时掌握企业的信息及跟踪调查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作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第一,学校要结合高职教学发展,对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对课程进行重构,对课程进行项目式的改革。第二,课程教學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第三,加强对行业的调研,紧密跟踪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引入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可以适当增加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木模设计与工装设计两门课程。
3.教学改革
学校应该退出更多精品课程,课程以模具设计和制造为基础,以校级、市级、省级精品课程为建设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精品课程。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增设课程项目。此外,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专业课程为主干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4.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要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能主动适应行业需要,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利于个人全面及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拓宽专业口径,合理构建基础知识、增进专业技能,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共性与个性发展。
5.通过改革制订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反映模具行业的新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理论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6.建设开发与模具教学相适应的创新教材
围绕行业岗位技能组织教学势必打破各门课程间的界限,对它们进行重新组构。开发新课程、建设与之相应的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特色体现之所在。例如,我国很多教材虽然每年都会更新,但是教学内容改变甚少,而社会在不断进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学生仍然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严重影响到模具教学的发展。
7.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通过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协议,建立专业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相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产学结合也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
三、模具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1.成立产学研一体化领导小组
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组织协调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该小组领导构成应该有学校领导、专业主管、学科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组成。
2.結合专业特点,确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
模具专业主要有设计和制造两个方向,模具设计方面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强调模具本身的空间布局,模具制造则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模具专业的教学特点,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需要遵循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两个原则,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以学校为培养基地,企业为实践基地的联动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思路下,产学研一体化领导小组在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与企业探讨合作模式并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各自需求,建立对应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并按照模型的特点和要求,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要注意协议的灵活性,要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化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 尽.高职科研应立足地方经济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科技资讯,2010(21).
[2]徐 宁,姜 波.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做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工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4).
[3]曾树华.高职产学结合的探试[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0).
[4]王茂生,王 欣.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道路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7(02).
[5]徐元俊.高职院校文科实现产学研的途径探索[J].甘肃科技,2006(09).
[6]韩 伟.高职院校加强企校战略联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2).
[7]伍建桥.实践导向课程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J]. 科技信息,2006(06X).
[8]廖世蓉,王 刚.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2).
[9]马素玲.科学合理的教材建设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7).
[10]陈 健.浅谈高职教育中的科研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9).
[11]卢冠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