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一中,叶 鹰
乒乓球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时常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程度有重有轻,运动操作恢复的周期有长有短,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如果出现了运动损伤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训练水平就会大大降低,比赛成绩也会随之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更为严重是大大缩短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周期。所以,必须预防和减少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这是乒乓球运动中必须一直高度重视、绝对不能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大问题[1]。本文对江苏省乒乓球男队的16名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损伤情况以及由不同打法类型造成的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损伤程度,进而分析出造成乒乓球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实际原因[2],提出与其相适应的预防办法,为江苏省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避免和尽量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相应的、具有价值的可共参考的实用依据。
研究对象是以江苏省乒乓球男队共计16名专业运动员为例。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现江苏省乒乓球男队的16名专业运动员平均年龄21.5岁,平均身高 1.68m,平均体重 62.6kg,平均训练年限12年,在运动等级方面,国际级3名,运动健将6名,一级运动员6名,二级运动员1名。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期刊的有关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论文的检索、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等方法搜集相关文献数篇,并对其研究成果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汇总,以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江苏省乒乓球男队专业运动员16份,教练员4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为保证所有问卷的信度,对相同的问卷进行了二次发放,回收后与第一次的结果进行比对,完全相同。
1.2.3 访谈法 对江苏省男队的所有16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4名教练员及2名乒乓球运动的生物化学、3名生物力学、2名运动解剖学、2名运动医学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和收集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各种相关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1.1 运动损伤部位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江苏省的16名男子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运动员的损伤部位,腰关节受损排在第一位,共有15人次,占25%;排在第二位的部位是肩部,共有13人次,占21.67%;排在第三位的是腕关节,共有10人次,占16.67%;第四位的是肘关节和膝关节,占8.33%。从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乒乓球运动员中受伤机率较高分别为腰、肩、腕、肘、膝等对乒乓球运动至关重要的关节部位,这充分说明了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对上、下肢的力量要求严格,对柔韧性要求突出,对速度要求是越快越好,对灵敏性要求和耐力性的要求也非常高。
2.1.2 运动损伤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乒乓球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多数集中在肌肉拉伤方面,由此可以得出,乒乒球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的打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被调查的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中,肌肉拉伤发生的几率最高,占61.36%;其次是腰间盘突出,占15.9%;这说明在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中要尽一切努力,预防和减少肌肉拉伤和腰间盘突出。
表2 江苏省男队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类型调查表(N=16)
2.1.3 不同打法造成运动损伤的患病率 从表3可以发现,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是直拍单面拉弧圈球打法,损伤次数为15次,占34.09%;排在第二位的是横拍弧圈球打法,损伤次数为12次,占27.27%;排在第三位的是直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损伤次数为8次,占18.18%。之所以直拍单面拉弧圈球的打法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排在第一位,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打法,正手单面拉弧圈球打法的主要技术是爆冲,爆冲是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获胜手段。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多采用拉弧圈球,而拉弧圈球质量的高低是由运动员腰部肌肉发力的大小来决定的,与握拍手在同一侧的腰部肌肉所需要承载的负荷很大,而与握拍手不在一侧的腰部肌肉与之持拍手一侧的腰部肌肉相比却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就整个腰部来看,两侧的腰部由于承载的负荷不一致,因此不能完全协调一致,可能引起腰部扭伤的机率就大。而运动员在接弧圈球时,通常都是以肩部为轴,采用以大臂带动小臂的技术完成接弧圈球的动作,在完成这种动作时主要是肩关节承担着较大的运动负荷,这也是乒乓球运动员造成肩部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3 不同打法类型造成的损伤部位统计表
2.2.1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不能满足大强度训练和比赛要求 随着乒乓球运动改革的不断深化,大球、11分赛制、无遮挡发球、无机胶水等要求和比赛机制的全面出台,运动员如果体能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层次,想要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是不可能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运动员自身体能发展水平[3],对乒乓球运动员能否冲击世界最高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全面的体能条件是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而专项身体素质又是提高专项技战术的保证。也就是说,良好的体能可以促进专项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反之会约束、限制专项技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多年来,江苏乒乓球男队的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深度不够,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对抗性加强——意志、心理、技战术、体力的全面对抗,其基础是必须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证。江苏省乒乓球男队在技术训练后的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比,从手段、内容等方面都不相称。尤其是在无遮挡发球实行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肌肉质量上都会面临新的问题。由此看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始至终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为将来冲击高水平甚至世界顶尖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如果要保持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状态就必须长期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长期坚持大强度的对抗训练,势必会造成运动员的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体能恢复速度又相对较慢,伴随而来的是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逐渐降低,所以最终出现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规范、反应速度迟缓、产生不协调等现象,此时如果继续勉强进行训练,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所以,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锻炼。
2.2.2 准备活动不到位 江苏省乒乓球男队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前都进行热身准备活动,身体各部位包括头部、上肢、肩部、腰部、腿部、膝部和脚腕也都包括在内,但总体来看,热身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不足,时间一般在10min左右;准备活动形式较单一,只是转体和拉伸动作;各部位的准备活动达不到所需的限度,如头部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伸展不能达到最大的限度等。由于对热身准备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热身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全面,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整个神经系统不够兴奋,使运动员达不到最理想的训练状态,使训练效果大打所扣。极个别运动员甚至不做热身准备活动,一到训练场上或比赛场上就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肌肉仍然处于僵硬状态,根本没有放松下来,身体各部位还处于不协调的情况,整个身体的运动能力尚未完全调动出来,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各部位的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的运动损伤,这种现象在此前提下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比赛过程中必须把乒乓球控制的既要稳还要准,同时要有高质量,在击打乒乓球的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身体各部位处于过伸展和过扭转状态,极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2.2.3 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 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改进训练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难度高的技术动作时,会频繁出现技术动作运用不完全合理、不完全到位的现象[4],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如果对其专项技术没有很好的认知,对专项技术动作不能熟练的应用,对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如果掌握的不到位,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发力动作不合理的习惯,经过较长的时间,错误的技术动作习惯就会形成,也就极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2.4 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训练不均衡 由于乒乓球运动有其专有的特殊性,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视对上肢、腰部、下肢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5],所以这些肌肉群通常情况下发展比较好、比较快。但经常参加专业训练的运动员由于习惯的养成、忽视协调发展、采取的训练方式和方法的不科学,也会导致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可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产生了运动员的局部肌肉力量不足、各部分肌肉力量不均衡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关节力量不足、不稳定,促使运动员的局部运动控制不灵活,从而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的损伤。
2.3.1 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 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进行技战术训练时都采用高强度,另一方面是因为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缺乏有效的完整性、针对性和系统性[6]。比如由于手腕关节的训炼不充分,导致手腕关节力量不足,而在比赛和训练中又要频繁使用,所以就容易使手腕受伤。要想避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就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使技战术训练达到新的高度。另外由于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手握球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运动,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协调性、身体的力量等发展不均衡。如身体左右两侧的上肢肌肉发达程度不一致,所以在平时身体素质训练时就要注重左右兼顾,协调同步。在这方面,由于江苏省男队乒乓球运动员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重视不够,导致运动损伤的机率增加,所以今后必须高度重视乒乓球专业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工作。
2.3.2 高度重视训练和比赛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乒乓球的正式训练或比赛前,必须使身体各部分充分进入运动状态,使身心相统一达到运动状态,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热身准备活动来实现。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或比赛前,是否做足了热身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如果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只是随意地打几个球,转几次腰就认为是做了热身准备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够给身体各部分肌肉比较充分的预热过程,不可能迅速进入训练和比赛状态中,同时导致运动损伤的机率也会高很多。热身准备活动通常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除要进行充分的一般准备活动以外,还要重视专项的拉伸准备活动,如正压腿、侧压腿、劈叉等,这是因为乒乓球运动要求在训练和比赛中跑动距离非常大,容易受到拉伤的部位较多,所以要有目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灵活的反映和能力,使其真正达到最佳的、最理想的运动状态,为正式的训练或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江苏省男队乒乓球运动员中,由于热身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特别是容易受伤的身体部位在训练和比赛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所以是否高度重视热身准备活动,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2.3.3 科学的控制运动负荷 作为乒乓球运动的教练员要十分熟悉每名运动员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系统地安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训练计划,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运动效果真正统一起来。在江苏省男队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将运动负荷控制在运动员能力范围内[7],根据每名运动员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要尽量避免在大运动量之后或者疲劳状态下进行各种复杂技术的练习,要用一些有娱乐性的活动作为训练的一部分。作为江苏省队的教练,除要掌握每名运动员的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运动量外,还要不断学习有关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
2.3.4 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技术动作是否规范由运动员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教练员对乒乓球运动员应该合理安排专业指导,这样才能让运动员逐步适应这项运动。要想预防和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必须规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用,江苏省乒乓球男队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指导要做到坚持全面性、渐进性和差别性,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其次,教练员要逐渐提高运动负荷,不能突然大幅度提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运动员的身体不能立即很好的适应,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教练员必须加大对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注重训练方法的运用对防止运动损伤也有一定的意义。
2.3.5 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强调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江苏省乒乓球男队中,要加强医务监督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坚持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要定期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的体检,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受伤情况,要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由于运动员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所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自身反应是医务人员判断运动员状态的最直接的资料,要合理利用运动员的自身反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反应调整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这对预防运动损伤具有积极的意义[8];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加入乒乓球运动自我保护方法的训练内容,尽可能地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乒乓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部位为腰部、肩部、腕部、肘部。最主要类型是肌肉拉伤,其次是腰间盘突出。直拍单面拉弧圈球最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员体能训练不到位、热身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运用不合理以及肌肉力量发展不均衡。
(3)可通过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重视训练和比赛前的热身准备活动,科学的控制运动负荷,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强调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1] 张路萍,陈国耀.运动创伤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9-150.
[2] 赵宏图.对乒乓球运动损伤部位及预防方法的研究[J].学术论坛,2008(11):263-264.
[3] 陈士强.大学生乒乓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研[J].运动安全,2011(12):53-55.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0-70.
[5] 江 炬.高 颖.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599.
[6] 张秋芬.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J].湖北体育科技,2006(1):37-38.
[7] 厉彦虎.有多少伤病可以重来[J].乒乓世界,2004(12):687.
[8] 张志超.试探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恢复[J].安徽体育科技,2004(9):55-56.
[9] 顾晓飞.乒乓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原因及预防对策[J].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6):47-48.
[10] 梁立文.乒乓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与预防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3(34):279.
[11] 刘 娜.浅析乒乓球运动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J].武魂,2013(12):222.
[12] 秦 辰,李 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实效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31.
[13] 卢贵林,李 政.沈阳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4):84 -87.
[14] 张龙超.乒乓球运动中肩关节的损伤与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95.
[15] 尚清华,尚学东,鲁智勇,等.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83 -86.
[16] 李 莉,金林子.乒乓球运动员损伤及预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17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