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贤 方法林
摘要:对社会责任层级理论进行了拓展,将社会责任划分为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4个层级。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调查。问卷以社会责任的4个层级为基础,分别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问题及相应选项,而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统计总结,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经典理论和权威杂志的相关文献对如何改进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责任意识;层级理论;问卷调查;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304—03
1引言
我国当代大学生整体的责任感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和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也屡有发生。诸如接连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投毒事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等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现象,给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对国家的忠诚感、对社会问题关注感、对社会事务参与感、对社会责任担当感、对社会关爱服务感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相当重要的议题。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认真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及时有效的完善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 大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2研究方法
笔者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总体上了解这些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态,并总结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一步了解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具体方式以及成因。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和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献,本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的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基于社会层级理论。社会责任层级理论,主要是为解决社会责任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该理论最早研究源自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理论研究,卡罗尔是这项研究的先驱。本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理论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责任意识,将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层级化,共分为:自我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4个层级。这样分类将社会责任行为细化,更加易于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方案。
调查问卷共分为基本情况、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和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排序3个部分。基本情况部分设计7个问题,针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社会特征: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进行考察了解;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分4个方面共计16个问题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调查的内容总体,从自身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等5个方面对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情况进行排序调查了解。
问卷抽样调查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2份,回收率为97.3%。其中,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是282份,有效率达965%。
3现状及存在问题
3.1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对自身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等5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首先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进行总体的了解。
表1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调查表%
项目1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排名第一位1第二位1第三位1第四位1第五位1均值自身利益17.118.918.0128.6147.414.54他人利益10.510.9113.1142.7142.613.26集体利益10.5148.4135.3113.612.013.21家庭利益117.7134.7137.519.511.012.21国家利益174.217.116.115.617.011.77
通过表1不难得到以下结论:①从选择比例上看,大多数同学都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家庭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也得到了大家的足够重视,主要分布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主要集中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可喜的是,从选择比例上来看,更多的人更加愿意尊重他人的利益;②从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均值上来看,国家利益、家庭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的均值相差较小,说明了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
3.2自我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自我责任意识实质上是属于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人格健全的程度。同时,自我责任意识在家庭、学校及自我教育中得到培养和发展,是个体心理成长与事业发展的支撑与保证。
该部分设计4个问题,旨在对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对调查对象作为一个当代高职大学生,对是否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承担怎样的社会公民责任等内容的看法,对当代高职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会有什么新的要求表现等方面展开了解,进行考察。
调查结果统计:①大部分同学自我责任意识较强,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66%),然而,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学对于承担社会责任表现出犹豫(27%)、退缩(5%)甚至是抵触(2%)的情绪;②14%的同学认为当代高职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57%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责任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21%)甚至是没有社会责任感(8%);
统计结果说明: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未能形成明确的自我责任意识,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许多大学生长期处于未确立状态而失去自我,失去生命的存在感,结果陷入苦闷、无望的情绪困扰之中。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3集体责任意识现状分析endprint
集体责任感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和着力点,是人们对什么是集体,如何维护集体利益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这部分调查问卷设计3个问题,旨在对大学生集体责任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当周围的同学或朋友遇到困难时的作法,对集体活动的看法,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果统计:①76%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15%的同学视自身条件选择性参加,也有9%的同学对集体活动有抵触情绪;②关于是否乐于助人的问题,61%的同学选择乐于助人,18%的同学选择视事情的困难程度而定,16%的同学视相互关系而定,另有5%的同学在助人方面采取消极的态度。
统计结果说明:在集体责任感方面,部分同学容易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缺乏对自己所负有历史使命的认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3.4家庭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责任就是某人基于自身作为家庭成员而应该为家庭的维系和发展所尽的职责。
调查问卷的家庭责任部分设计4个封闭式题目,对高职大学生期望的家庭生活及成员关系、生活状态、体会父母辛苦、关爱家人程度、分担家庭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解。
调查结果统计:①在是否体会父母辛苦的问题上,91%的同学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9%的同学则选择不能体会;②关于是否记得父母生日,63%的同学能记得父母生日,29%的同学只记得其中一位的生日,8%不记得父母生日;③晚回家时,绝大部分同学(72%)会主动电话通知家人,12%的同学有时会通知家人,另有16%的同学则不会通知家人;④是否做兼职分担家里经济负担的问题上,一部分同学(17%)表示一直在坚持做,大部分同学(64%)是偶尔做做兼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19%)从不做兼职工作。
统计结果说明:部分高职大学生比较自我,家庭责任意识淡薄,尤其是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感知比较肤浅,很多学生认为家庭责任是离他们很远。尤其是从学生自身的消费观与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之间的对比、本人的人际交往与本人父母或亲人的问候之间的对比等几个方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对所成长的家庭的索取意识要强于责任意识。他们通常认为父母给钱上学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自己作为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家庭责任的事情。
3.5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社会责任部分设计5个题目,在题目设计中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社会公德与美德、心理状态的看法,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度,对志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对社会公共环境的爱护等问题进行研究。
调查结果统计:①遇到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17%的同学表示救人要紧、义不容辞。大部分同学(77%)表示视情况而定,保护自身优先。小部分同学(6%)表示不管为妙;②在新闻事实关注方面,一部分同学(14%)非常关注,较大一部分同学(46%)比较关注,一部分同学(32%)偶尔关注,另有8%的同学从不关注;③对于志愿者活动,47%的同学会主动参加,45%的同学根据活动内容或是自己的时间安排愿意选择性参加,8%的同学表示没兴趣。统计结果说明:一是部分大学生做事想问题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这就导致他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选择往往更偏重前者。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大学生还应解决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4改善对策
4.1自我责任意识
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根据责任意识形成这一心理机制,学校家庭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上应重视营造负责任的氛围,建立从学习到生活、从管理到教学的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责任能力,就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以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体验履行责任的亲身感受。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与教师有着正相关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2集体责任意识
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奠定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信念基点。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要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他们明白自己对集体应履行的最低道德义务是什么,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目标又是什么。加强陶冶,积淀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情感基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从道德情感角度加强大学生的集体感,从道德实践角度加强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道德主体不断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道德信息的刺激。通过模仿来积累道德经验。这些道德经验成为道德主体选择行为的标准,进而不断地强化、积淀自己的集体责任感。
4.3家庭责任意识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作为个体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并自己践履家庭责任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今后更好地担当家庭责任,扮演好社会角色特别是家庭主角角色的潜在任务。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教育除了传统的道德内容教育,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丰富其教育内容,如生命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爱情与婚姻家庭教育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使教育形式个性化。借助网络等隐形手段建立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借助举行成人仪式等活动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从而促成自教自律。
4.4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应该首先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只有认清了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的去服务社会。要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的关键是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拟定全面、丰富、新颖教育计划。情感的产生需要有外部的刺激,强弱 正确的社会责任的情感是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对社会责任的行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责任思想意识。家长、学校、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深入群众生活,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和处事的方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并学会承担起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5结语
本文灵活地运用了社会责任层级理论,将其内容扩展,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为四个层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分析,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同经典理论和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对比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建立良好有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陶晓红.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1(9).
[2] 严娟.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高鹏超.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新农村,2012(21).
[4] 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 周圣娟.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导刊,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