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勇+周明夏+张力+刘海霞+王利红
摘 要:畜牧兽医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对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校内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探索适合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是提高畜牧兽医类专业技能人才质量的有效措施。该文在从当前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训练模式、硬件环境等方面对生产型实习基地建设进行阐述,以期为高职高专实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18-03
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对掌握较扎实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和过硬养殖技术操作技能,具备解决养殖过程中关键操作技术和生产难题并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模式,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实习、实训教学。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技能,则是该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学生实训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当前,由于受校内养殖场规模、管理机制,生产设备、养殖场性质等因素的制约,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从事简单的演示性实训教学工作,学生不可能有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实习效果无法保证。校内实训基地整体功能不全面,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存在严重缺失,不能适应现代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和探索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与工学结合模式相适应,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程的重要内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于2010年开始建设完善畜牧兽医类专业基础技能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基地内有猪、禽、宠物、园林等实训场,每个场拥有独立法人经营资格,有基地统一协调管理。每个实训场有生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几年来,学院在完善实训基地功能、运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树立先进建设理念,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确定方向
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我们确定了既高效养殖、又培育人才的目标,并秉承以教学促进生产、以生产培育人才的理念,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创造养殖场高效生产效率。校内实训基地在保证养殖企业正常生产的条件下,由每个生产环节的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养殖场的生产中,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使实训基地既是生产企业,又是高级能型人才培养场所;老师既是技术骨干,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又是实训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体现“六位一体”功能,即生产、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能较好的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2 创新高效管理机制,保障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充分发挥
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有效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基地管理体制的创新。在管理机制上,江苏农业牧科技职业学院实习基地按现代畜牧场生产和教学实训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实现了生产与教学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通过加强生产效率保障体系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紧密衔接,统筹安排工学结合教学与现代畜牧生产,建立起适应现代畜牧人才培养与现代畜牧生产同步运行的良性机制。
2.1 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组织机构 我院实训基地依照家畜生产经营的目标,成立了生产部、技术部、饲料部、市场营销部、后勤部等职能机构。同时根据实训教学的职能要求成立了实训基地办公室。学生教学与动物生产双向互动,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学校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编制与动物生产紧密契合的实训教学大纲,制定每批学生工学结合计划,督促实训教师教学过程,检查学生实训学习过程。生产部和技术部有学院骨干教师和养殖场能工巧匠组成,主要开展养殖场技术指导并完成生产任务,同时承担并按教学大纲完成学生实训教学任务。
2.2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制度 实习基地建设运行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行。制度包括工学结合实施办法、学生入场实训流程,实训教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生产效率及目标化管理的实施方案、课程考核办法等。通过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实施在养殖场生产正常开展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重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强调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实训教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职业能力提升,确保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能紧跟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及行业的需要。其次,不断优化工学结合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1 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实训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在生产中应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装备在畜牧业中大量采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技能。为此,学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院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教师到大型知名畜牧企业学习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的学术会议、畜牧行业会议,了解畜牧发展新动态、新技术,保证教师自身拥有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
3.2 加强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是安排新进教师赴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岗位锻炼1a,通过生产企业的实践锻炼,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二是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三是面向社会引进或兼职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承担相应的生产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阶段技能训练;四是实施教学、生产以及新科技开发、应用、技术推广等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endprint
3.3 创新用人机制 鼓励教师钻研技术业务,到实训基地负责或参与生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按个人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分配收入。对理论基本功扎实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教师给予职称晋升、出国培训等优先待遇;对工作中业绩显著的教师授予荣誉并给予奖励,营造中青年教师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让年轻教师有施展才能的平台。同时,广泛开展青年教师讲课、课程设计、教学课件设计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促进青年为教师成长为业务主干,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者,为学院优秀人才培养储备人才。
3.4 培养教师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学院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让教师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通过在生产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实现教师对自身价值和实践性教学认识的再提高,从而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发挥聪明才智。同时,探讨职业教育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的准确定位,使教师自身的发展适应现代畜牧发展。
4 完善学生在养殖场的训练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院不断完善学生在养殖场的“五结合”训练教学模式,即学院要求实训基地教学的课件必须与养殖场实际生产流程相结合,学生进场培训与养殖场生产管理相结合、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工艺与现代养殖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动手培养与职业习惯、工作作风培养相结合,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采用产中有教、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知识点讲授遵循够用原则,技能训练以正确掌握为目标。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主要有轮换工作岗位实训与固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实训模式。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必备知识全掌握,必备技能会操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养成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精神和素质。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充当双重角色,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既确保完成生产任务,又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实践技能。
5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营造出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
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平台。因此,营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习惯、职业规范的现场实战环境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应着力营造真实的现代化畜牧场生产氛围,现场训练环境应有现代畜牧场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特点,校内养殖场设备的类型采用或不断更新为现代先进的生产设备,让学生实训能感受到真正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完整工艺流程,能充分了解各种家畜生产的全部过程,同时能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解决较深层次的实际问题。其次,严格按现代畜牧养殖场生产流程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处理生产中问题、难题的能力。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各类家畜养殖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而且要逐步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严格按养殖场生产工艺开展工作和学习。其三,加强企业实训现场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蕴含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自觉融入养殖场经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何七荣,周巍.谈工学结合模式的生产型实习基地建设[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2]刘继平,彭跃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践行[J].中国高教研究,2008(03).
[3]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
[4]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05).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