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竣桓+龚维红+薛荣荣
摘 要:该文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的课程设计思路,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116-02
《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作为专业技术核心课,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中开设。近年来,园艺产业的竞争与发展都与种苗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1-3],但在专业人才培育阶段,与《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课程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4],还没有与该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开设历史及教学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提出该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任务 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园艺植物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定位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先具备《植物与植物生理》、《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等前导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基本掌握常见蔬菜种苗、花卉种苗和果树种苗的繁殖、移栽、出圃等专业技能,为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蔬菜栽培》、《花卉栽培》、《果树栽培》打好基础,以及为毕业实习服务。
1.3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园艺植物播种技术、果树、蔬菜、花卉种苗培育、穴盘育苗、苗木出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常规园艺植物种苗的繁殖栽培和管理技术,在技能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苗圃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能胜任种苗生产和经营等职业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系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品质。
2 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与思路[5-6] 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设计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有机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园艺植物种苗生产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知识模块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主要分以下6个模块进行:模块一: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概论。包括第1单元的种苗生产技术概述。模块二:园艺植物苗圃建立。包括第2单元,介绍园艺植物苗圃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方法。模块三:园艺植物种苗繁殖方法。包括第3~6单元,介绍园艺植物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质量检验、露地播种繁殖技术、分株繁殖技术、压条繁殖技术、扦插繁殖技术、嫁接繁殖技术。模块四:穴盘育苗。包括第7单元,介绍穴盘育苗的生产技术。模块五:苗木出圃。包括第8单元,介绍苗木出圃的技术。模块六:常见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包括9~11单元,介绍常见蔬菜、花卉、果树的种苗生产技术。学时分配[7-9]见表1。
2.3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园艺植物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难点是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涵盖内容多,如何理清各类繁殖方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方法是对授课时序合理分配,循序渐进,把难点分别放在课程的6个模块上。另外,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等形式,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和新闻媒体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消化。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对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采用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植物种苗繁殖方法利用实训(实验)进行教学,便于理论实践的结合;对于苗木出圃,穴盘育苗等内容,采用教学实习形式。主要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实习等。
3.2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一学期完成,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又包括平时考核(含出勤、课堂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实践项目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成绩×0.6+实践项目成绩×0.4。其中:理论知识成绩按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3∶7的比例折算;实践项目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3∶7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习纪律、安全文明、实习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其中现场操作质量占50%、实习报告占30%、实习纪律和安全文明占20%,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定。
3.3 教学资源 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龚维红教授的《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是本校该课程的选用教材。本校实践教学及教辅资源条件有园艺实验室、相城校区相城科技园、东山校区太湖常绿果树推广中心、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等。学校图书馆包含中文学术期刊全文等数据库,基本满足资料查询的需求。
4 对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
4.1 合理安排利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实验实训课学时在整个课程总学时中的比重较大,因此要合理安排利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较为优越的实践平台。目前,我校校内建有实验室、相城校区相城科技园、东山校区太湖常绿果树推广中心,校外有签约挂牌的苏州维生种苗有限公司。这些基地为安排学生实习及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实习加深了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图1)。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及时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沟通协调,提前准备,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4.2 加大学生自主实验实训所占比重 本课程每一个单元都有1~2个实验实训,学时数为20学时。大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由老师设计安排好,学生跟着做,但有些内容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做,如常见园艺植物育苗,老师只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完成。怎样选择材料,怎样育苗,以什么形式育苗,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做,如图2所示的学生在实验实训中,通过自主设计扞插的红叶石楠苗。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的兴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今后要加大学生自主实验实训所占比重[8]。
4.3 选择优秀实用的学生自主实验实训内容 自主实验实训实施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的调动。要选择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有明确的任务,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自然、有机的结合多个知识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的学生自主实验实训内容[4]。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园艺植物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的同时,提高兴趣,培养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将结合项目教学法[6]进行实践,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幸良,洑香香,施季森,等.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
[2]朱伯华,朱德熊,汪志红,等.武汉市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
[3]李培之.寿光市种苗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种子,2013,32(6).
[4]龚维红,尤伟忠,徐峥.项目教学法在《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
[5]周龙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说课内容及评价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
[6]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7]龚维红.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8.
[8]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团队.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
[9]白涛.《园林生态》说课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1,20.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