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加《杰隆修斯之梦》创作背景初探

2014-10-30 14:21:46马海婷
艺术评鉴 2014年18期
关键词:纽曼

马海婷

摘要:埃尔加作为英国音乐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既有着晚期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沿袭着欧洲大陆的音乐审美观,又有着对于本民族音乐的兼顾与创新,有着强烈的英国音乐语言。这部清唱剧以纽曼的诗歌为歌词而作,是埃尔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浓缩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富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本文将对作品创作背景进行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埃尔加 纽曼 杰隆修斯之梦

一、埃尔加的生平介绍

在欧洲大陆辉煌灿烂、名家辈出的音乐历史上,英国与其隔海相望,几乎成为欧洲乐坛淡忘的角落。除了17世纪中叶出现的杰出作曲家普塞尔,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出现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直到爱德华·埃尔加的出现。

爱德华·埃尔加(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出生于伍斯特郡近郊的一个名为布洛德西斯的一个小村舍里。父亲威廉·亨利·埃尔加是一个乐器店主兼教堂管风琴乐手。埃尔加从小在家庭的熏与耳濡目染下,对艺术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却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靠着自学,他了解了伽卢毕尼(Cherubini1706-1842)的《对位法》、柏辽兹Berlioz,1803-1869)的《配器法》、凯托(Catel,1773-1830)(的《和声论述》、莫扎特(Mozart,1756-1791)的《简明数字低音学派》等,这些为他成为作曲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879年埃尔加被任命为伍斯特市合唱团和精神病院管乐的指挥,1882年又接任伍斯特业余器乐协会指挥一职。这些经历使埃尔加对乐器的性能特点了如指掌,为日后的作曲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889年埃尔加与卡洛琳·爱丽丝·罗伯茨结婚。妻子对埃尔加的音乐创作给予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婚后的音乐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最为代表的是管弦乐作品《谜语变奏曲》、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和《威仪堂堂进行曲》。

接下来的二十年即1900-1920,埃尔加的创作技巧更加成熟,大型的声乐、器乐作品相继问世。包括清唱剧《清教徒》、《降A第一交响曲》、《b小提琴协奏曲》、《降E第二交响曲》、交响练习曲《法尔斯塔夫》。1914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埃尔加这位爱国主义着说:“我不再写和平时期的音乐了”,①此后他开始专心创作爱国主义的实用音乐,创作出了包含《八月四日》、《献给女人》、《献给亡者》三首合唱曲的《英国精神》。战争结束后,埃尔加专注于室内乐的创作,1818年创作出了《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1919年完成了《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除此之外,埃尔加还创作芭蕾舞剧、戏剧配乐、钢琴曲、歌曲等大量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表面亲切和蔼,内在却忧郁深邃。

1920年是埃尔加最悲痛的一年,爱妻的离世使得他悲痛万分也带走了他的创作热情。直到1934年埃尔加去世,都无作品问世。作为英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勋章。1904年获封爵士和功绩勋章,1924年获“皇家音乐大师”称号,1931年被封为从男爵。

二、《杰隆修斯之梦》诗歌创作的宗教价值

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团、管弦乐对而作的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op.38),以红衣主教约翰·纽曼的诗歌为创作蓝本。全曲分为两个部分,歌词的内容与基督教有关。诗歌描绘了一个名叫杰隆修斯(通常翻译为长寿的智慧老人)的人在生命结束前的冥想和死后灵魂旅程的故事。

约翰·亨利·纽曼(1801-1890)是一位圣公会的主教,在1845年皈依罗马天主教,后来于1879年被擢升为枢机主教。他对于罗马天主教的影响相当大,代表作品是《我为我的一生辩护》。

纽曼在和友人谈论起这部诗歌创作的初衷时,十分谦虚地说:“源于一次巧合,出版也是巧合”。②一些罗马天主教义和精神经过深思熟路后被写入诗歌当中,包括创造、拯救和末世论。天主教的教义是上帝在审判和救赎之间所依据的特殊标准就是人们的灵魂最终会需要一个天堂,在他皈依进入天主教会后的二十年,这部诗歌最终成于1865年。在《杰隆修斯之梦》这部作品中,纽曼强调了上帝仁慈的豁免,描述了天堂和地狱。作品中,基督论及基督教人类学纠缠的末世论也是作者呈现的一个观点。这部作品在英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表达了作者在对待疾病和亲人面临死亡的个人看法。在第一部分从精神层面透视了死亡的瞬间和永恒,第二部分描写死去的人们在最后进入天国之前,要在“炼狱”中清除自己的罪责。在世界的末日,凡死者都将从死里复活,准备接受最后的审判。在这一刻根据每个人生前的价值和犯下的错误受到奖励或惩处。在大审判中,善人将进入天堂与上帝同在,享受永恒的幸福;而恶人将遭受严厉的惩处,打入地狱,永世倍受煎熬。伴随着审判的还有种恐怖的异象。

当埃尔加引用这部作品大获成功时,纽曼已达到了天主教义上的无法触及的纯粹高度。事实上他客服了英国国教、加尔文主义者,在虔诚的解释罗马天主教义,并且在诗中他增加了基督重要的礼拜仪式。诗的第一部分呈现了神学意义上的人类学,即创造、人的本职、堕落和救赎。这是纽曼布道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人类是上帝委托给天使的使命来拯救与训练。在这部作品中,天使不再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而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展现着教会圣神的力量。

这部诗歌精巧的融合了纽曼成熟的天主教义:灵魂的进化与赎罪、在优雅的状态下的死去、圣徒相通更好的认识、炼狱之火本质的理解。人在死后将面临最后的审判,人类如何从死中得到救赎,天主教强调彼岸的拯救,来世灵魂的拯救。

这些反映在《杰隆修斯之梦》中的教义基于的是荣耀的上帝和待拯救的人们,上帝为灵魂带来和平与幸福。纯洁的灵魂靠近上帝,罪恶的灵魂避开上帝,然而在纽曼的这部作品中,罪恶的灵魂也应该到达天堂,在那里洗涤自己的罪。

三、埃尔加宗教背景及创作《杰隆修斯之梦》的过程

宗教在埃尔加音乐创作的很多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和信仰天主教,这本身就是十分矛盾的。虽然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解放法令规定,给天主教徒以平等的公民权利,但是社会现存权力结构(在英国由掌握实权的教会、王室、财阀三位一体组成)对于天主教教义仍持有怀疑,主要是因为对于英国王室和罗马教皇能否持有同等的忠诚,埃尔加在1885年就获得了这份纽曼诗歌,但在1889年与爱丽丝的婚礼上,这首诗歌正式作为结婚礼物被赠予。“这首诗歌在我的脑海中盘旋至少八年时间”埃尔加在作品首演的几星期前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所说。之所以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以纽曼饱含天主教教义的《杰隆修斯之梦》为创作蓝本,或许也是对自己的宗教诉求寻求一个依托。爱丽丝1899年9月份的日记中也记录,在三圣合唱音乐会前夕,埃尔加与一个在伯明翰礼拜堂的牧师贝拉希斯神父散步,埃尔加此时此刻在考虑能否为伯明翰音乐节上演纽曼诗歌。

这部作品强大的天主教义使得英国一些英国国教牧师坚持认为埃尔加必须把歌词中罗马教义淡化才能在英国本土演出。通常英国的国教并不反对纽曼的诗歌,但《杰隆修斯之梦》这部作品中的炼狱部分却遭到英国国教教徒的强烈反对。埃尔加面对人们的质疑,他决定吸收英国国教赞美诗,运用在部分歌词中。例如“我真诚坚决地相信”( Firmly I believe and truly)和“高度神圣的赞美”( Praise to the Holiest in the Height)这两段。直到1910年,格洛斯特(英国西南部的港市)的大牧师仍拒绝出演此作品,这种情况一直不断持续到1930年,当时彼得伯勒(加拿大城市)的大主教禁止在教堂上演这部作品。埃尔加在宗教信仰上表现出的不一致性,甚至使得他晚年时期近乎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从1892年到1900年,他完成了六部大型的声乐作品。1892年《黑骑士》、1896年《国王奥拉夫》、1898年《谜语变奏曲》、1899年《海图》,为女低音,管弦乐团而创作的海上主题。这些优秀的作品使埃尔加获得了渴望已久的认可与成功,也使得他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一个以前不能胜任、极富想象力的但沉搁了八年之久的主题:红衣主教纽曼关于精神发现的诗歌《杰隆修斯之梦》,一个人死亡的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旅程的故事。

1900年的一月初,埃尔加意识到他没有给这部作品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在1月12日,埃尔加开始改编这首诗歌以便成为更好的歌剧脚本。工作进展神速:3月2日,他把44页的总谱发给Jaeger,并把第一部分剩余的于3月20日完成了。像他同一时代的西贝柳斯和马勒一样,埃尔加的许多灵感来自于乡村生活。在1898年的5月,埃尔加搬到了佛罗里,在这里埃尔加找到了平静,祥和与灵感,这正是他在最后截止日期到来时完成杰隆修斯的创作所需要的。埃尔加以惊人的速度把零碎的想法转换成复杂而完整的声乐总谱。

1900年的3月他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写作,第二部分在6月6日得以完成。因为有优先权来影印声乐总谱,这样作品的合唱部分得以先行排练。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埃尔加与Jeager频繁而详尽的交流通信,来讨论这部作品中最为出色的地方,但在灵魂唱“带我离开…”的段落上,没有达成一致。最后,埃尔加明确向Jeager表示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声乐部分的副本开始在7月21日出现,到八月初已经发到合唱团员的手中。这时管弦乐团的合奏写作还需要改动。初稿完成于8月3日,但是完整的总谱修改持续到9月,埃尔加知道他创作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却和Jeager却就此意见相悖。

在作品上演的的前夕,合唱团指挥Charles Swinnerton Heap却出乎意料的死于1900年的六月,他已经很适应埃尔加的风格。在此之前,为了取得合唱团《国王奥拉夫》的成功,他已经准备排练四年多。首演,不管是合唱队的指挥W .C .Stockley还是乐队指挥Hans Richter,都因为作品的复杂和不够充分的排练时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大多数的评论家对于低效率的排练及糟糕的首演给予猛烈的抨击,并持质疑态度。值得庆幸的是仍有一些观众从合唱团的失败中看家这部作品真正的价值。这包括莱茵河下游音乐节的经理Julius Buths,他在1901年杜塞尔多夫(德国城市)按德国的理解重新安排这部作品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尔加当时在场说:“这完全符合我的作品,非常棒的合唱。” 1902年在莱茵河下游音乐节再次对作品进行演出,埃尔加也在场,演出过程中听到观众多达20次的鼓掌。这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的成功,同时给了理查·斯特劳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节后的晚宴上说:“为成功的,英国第一位音乐改革家干杯。”这样的赞扬使埃尔加万分荣幸,他认为理查·斯特劳斯是“时代伟大的天才”。

今天这部作品成为埃尔加最受欢迎的合唱作品,为许多教派的信徒所珍惜以及无数不可知论的音乐爱好者所感动。格罗夫大辞典评价它为:“埃尔加最为成功三四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1956年编写的最佳唱片导读评价它为:“若有人怀疑埃尔加的作曲天赋,就应该找机会去听《杰隆修斯之梦》,这部杰作将会带给你深刻的感动。”Michael Kennedy在牛津国家传记词典中写道:“这部作品在英国合唱团中就像弥赛亚和伊利亚一样收欢迎,尽管在1914年以前在海外并不受欢迎。但毫无疑问,这是英国清唱剧的伟大作品即使埃尔加自己认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清唱剧或康塔塔。”它已经不在成为教义上的原则,而是真诚表达面对死亡时的失去和希望:“再见,但不是永远”。

注释:

①Byron Adams:《Edward Elgar and His World》,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年。

②Juan R.Velez:《Newman′s Theology in the Drean of Gerontius》,2001年。

猜你喜欢
纽曼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环球时报(2018-08-15)2018-08-15 04:12:01
价值一亿美元的直线
涂在墙上的财富
纽曼的水果沙拉
意林原创版(2014年1期)2014-05-31 15:56:48
美老兵称认罪视频是受胁迫录制 被朝扣押是误会
环球时报(2013-12-11)2013-12-11 07:48:12
“红屏门”主角内部探秘
保罗·纽曼:不服不行的老顽童
环球慈善(2009年6期)2009-07-14 09: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