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睿
[摘 要]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壮欢则是流传在广西桂中、桂北壮族地区的壮族山歌,在广西的壮欢中以柳城太平的壮欢最具代表性。壮欢大多数曲调旋律是角调式,乡土气息浓郁,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柳城太平壮欢的研究中发现了壮欢现在出现的传承与保护的困难,因此,把“壮欢”引入广西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壮欢”;传承;发展;结合
“壮欢”是以演唱为主的一种民间艺术,目前,在国内把“壮欢”与舞蹈结合,引入普通高校舞教育的研究是完全空白的。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引入“壮欢”进行有益探讨。
一、广西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壮欢”的教学构想与应用
在广西壮欢的传承保护上以本人所在单位广西科技大学为例与柳城县政府合作,设立了柳城县太平壮欢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会有学生是实习基地中与太平壮欢的歌手进行学习收集总结资料,为了太平壮欢的文字资料做出一点贡献。在开展尝试不同的壮欢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现在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经过了两年的学习总结我校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黄蕴兰老师创作的《壮欢唱响一天片》荣获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类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的可喜成绩,在创作中由于柳城县太平壮欢是只有歌唱而没有舞蹈动作的原因而萌生了为柳城县太平壮欢加入舞蹈动作元素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柳城县政府与太平壮欢传承人周德康先生的一致肯定,在沟通中了解到周德康先生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太平壮欢有更好的发展,想到了结合壮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在太平壮欢中加入舞蹈的元素是原来单一的歌唱演变成载歌载舞的形式,但由于自身没有学习过舞蹈这个想法被一直搁置了,所以当我们提出加入舞蹈元素进入壮欢时双方都是保持了一致的观点,柳城县当地政府也是积极响应为太平壮欢更好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文艺活动,结合大学的科研能力尽最大力量发掘太平壮欢的艺术价值与艺术潜力,使之能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结合当地“壮欢”特色开展舞蹈教学
1.融入当地文化主题特色
就柳城县的太平壮欢,当地的壮欢本身是没有任何的舞蹈元素在其中,在进行壮欢表演是也多为乡里亲友之间席地而坐或聚集在某一空地进行演唱,这种演唱形式随意性很强在一般好友之间不会发现问题所在,而登上舞台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舞台上不能有太随意的动作这样会使整个节目没有緊凑感,而且柳城太平壮欢基本都是坐着唱即便在站在舞台上也没有过多的动作,演唱过程中的音乐伴奏也是少之又少,以上问题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太平壮欢的艺术展示,因此在针对柳城壮欢的创新与改进时,我们就应该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加入当地的每年一度的蜜橘节文化主题活动,以蜜橘丰收展示改革开放新农村为主题从歌词的创作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配以音乐伴奏来丰富壮欢的歌曲形式,并加以修整使原来单一的唱词丰富起来,同时可以根据所创作出的歌词及音乐加上舞蹈的配合最大程度上展示壮欢的艺术魅力。以文化主题的出发点舞蹈动作可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吸收整理文化主题所代表的含义从最基本的舞蹈元素着手进行创作,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慎重把握动作语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吸收太平壮欢的艺术特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完美结合。
2.吸收当地特有民俗。开展壮欢当地特色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吸取当地民俗文化特点进行对壮欢融入舞蹈元素的创新,壮族每年都会有很多节日,如: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些基本同汉族一样,在壮族人民心中清明节尤为重要很多壮族人在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清明节是一定会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也反映了壮族人对于祖先的敬重,每年清明大的家族都会进行祭祖活动,在不分地区的祭祖活动中就有师公舞的表演,师公舞作为壮族传统艺术所呈现的艺术价值是已经得到认可的,同时师公舞中早已出现了壮欢伴唱的身影,所以在广西盛行师公舞的地区壮欢的创新就可以依托本地资源进行壮欢舞蹈的加工和提炼,使之成为当地壮欢舞蹈运用与教学的亮点,当然除了吸收加工师公舞中舞蹈元素外壮族还有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的赶歌圩,在歌圩上有男女青年对歌抛绣球、斗马、斗牛等等很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吸收这些活动中的动作素材来作为当地壮欢的舞蹈元素,像男女之间对歌抛绣球的动作吸收整理后就可以用于壮欢的舞蹈创作。
三、整合广西地区“壮欢”的多元性提炼开发完整的舞蹈教学
1.借鉴民间舞教学模式。中国民族民间舞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具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从舞蹈素材的采集到整理,最后到教学的应用现在都是非常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壮欢融入舞蹈元素也是需要经过借鉴中国民间舞的收集整理方法,首先是整合广西地区分布的壮欢特色,对其每一个地域的壮欢特色进行整理从当地的文献资料、民间美术、音乐的研究中发掘舞蹈素材;其次是从当地的壮族舞蹈中发掘适用于壮欢的舞蹈素材,观察当地壮欢与壮族舞蹈之间的相同点;第三是了解摸清当地壮欢发展的过程,中间是否出现过断代或是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和其他民族的相关联系;第四是对壮欢文化的深入探索;最后是对整合收集的舞蹈素材进行升华,提炼出壮欢舞蹈的基本动律,基本的体态特征,以及表演、训练的基本组合,有些部分原生态代表性的舞蹈素材可以直接融入到舞蹈组合中,使之能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2.借鉴校园舞蹈教学模式。作为尝试性的壮欢舞蹈元素的发掘整理,本着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壮欢的舞蹈教学也可以借鉴校园舞蹈的模式,校园舞蹈的概念制定之初就是区别于专业的舞蹈教学,校园舞蹈在本着展示年轻大学生对时代美的追求为本质的同时由启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开拓视野的作用。在运用校园舞蹈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把壮欢现有的舞蹈元素传授给予学生,让学生自己开拓想象力结合自身对时代的认知度,开发壮欢舞蹈的组合。并对自己所编排的舞蹈组合进行评定,锻炼学生的创新与自我认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黄小明.浅谈柳城太平“壮欢”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今日南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