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211200)李玲 邓涛
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某院往年漏报率高的状况,近年来,该院采用行政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1.1 调查资料 采用综合性调查,由专职人员查阅2010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病历,同时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前瞻性调查,以此统计医院感染漏报数。
1.2 判断标准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诊断明确的医院感染,且临床医生未填报告卡者确定为漏报。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为2001年卫生部分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方法 采用综合性调查、统计学处理。
1.4 行政干预措施
1.4.1 完善制度 该院先后制定了《医院感染培训制度》、《感染监测报告制度》、《感染病例漏报管理制度》等,定期督察制度落实情况,严格考核。
附表 2010年~2013年医院感染漏报率(%)
1.4.2 培训教育 坚持每年1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复训,做好新职工岗前培训,使他们学习并掌握标准,减少漏报或错报。
1.4.3 奖惩考核 2012年12月该院及时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奖惩办法》,每月通报漏报科室及医生,将漏报与科室综合考评、科主任津贴、临床医生奖金挂钩,多漏多扣,按月兑现。
采取行政干预措施以来,漏报得到有效控制,漏报率降至14.41%(见附表)。
3.1 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
3.1.1 诊断标准掌握不全 对内源性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将外源性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造成医院感染漏诊[1];出现多次或多部位感染时,只填报1次或1个部位[2]。
3.1.2 报告意识不足 少数医生认为,感染已治愈,报与不报无关紧要。如有的病例临床表现、用药均提示感染,病程中却无记录;有的病例病程中有医院感染记录,但首页上无记录。
3.1.3 认识片面 有的医生担心感染率高会影响个人评优、被扣分或科室利益受损,知情不报或少报[3];有的医生误认为医院感染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还有的认为,上报会造成患者的误解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官司[4]。
3.1.4 管理力度不够 2010年以前,由于质量力度不够,干预措施不到位,未与科室绩效、个人奖金挂钩,致漏报率较高。
3.2 体会
3.2.1 领导重视是有效实施行政干预、降低漏报率的前提 近几年来,院领导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2013年以来,医院加大考核力度,将漏报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漏报率有效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是领导重视感控工作的又一体现。
3.2.2 科室支持和配合是降低漏报率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沟通,取得科室的支持和配合,协助科室及时发现感染病例,促使主动上报;其次,充分发挥感控小组的作用,通过检查监督,督促临床医生及时填报。
3.2.3 感控科主动干预是有效降低漏报率的根本保证 ①要宣传到位,通过学习培训、印发资料等,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消除上报的顾虑;②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测,及时汇总、通报漏报科室和责任医生,促使整改。
综上所述,行政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