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中 闵蓉蓉 易鹏
摘 要: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问题,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所谓价值观,就是如何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帮助和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观的内涵
人生价值观问题,历代思想家、伦理学家都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儒家的观点是重义轻利,孔孟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墨家和法家则反对儒家学派的重义轻利的道义论,主张义利合一的功利论,认为物质利益是“义”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古代的思想家、伦理学家都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一个侧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既有合理的因素,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传统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主要有:一是道义论强调道德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过程中的导向、协调作用,使道德成为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的制约因素,这对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人们的道德标准,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功利论”强调以“利”生“义”,把道德的提升建立在人们物质生活温饱的基础上,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强调个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以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前提,这一点也是值得借鉴的。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的价值观,应当成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新型的道德论,它的内涵更丰富,不仅要把道德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结合起来,而且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标准,坚决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的腐朽思想。
二、当代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从其主流发展方向来看,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能够以国家、社会、学校和班集体的利益为重,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为班集体和同学做贡献,有的学生甚至不为名,不为利,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知识,争当模范和表率。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认识模糊,有的可能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出现了轻义重利,轻纪律约束、重个人自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崇尚自我设计,追求个人自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喜好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离群索居;在一些攸关学生利益当中,抛弃公平竞争原则,拉关系,走后门,不讲诚信原则,随意毁约和违约,崇尚极端的利己主义;在择业观念上,选择单位考虑主要因素是“工作时间短,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呈现一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受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極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理想、道德、信念问题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过分追求目标的功利化和短期效应,过于讲究实惠,放弃艰苦奋斗的精神,人生价值观严重扭曲,产生这种消极的价值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金钱强化意识的负面效应。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崇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资产阶级信条,认为“学不在精,有钱则灵;知不在深,赚钱就行”。因此,他们对金钱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心理,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其二,个人利益主体化的倾向越来越浓。伴随金钱意识强化的结果必然是个人利益越来越主体化,这表现在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三者关系问题上,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更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认为只有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他们越来越崇尚“重利轻义”、“重索取、轻奉献”的价值观。其三,专业知识和技能趋于实用化,轻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个赚钱的好工作,对一些热门的专业学业习的兴趣较浓,对一些基础课则采取应付的态度。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对文凭、专业证书的重视,使得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认为只要有了几张专业技能证书就可以“横扫天下”,外面有大把的工作机会和高薪在等着他们,至于如何冷静地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明确的目标努力学习则很少主动思考。表现在行为上不求上进,上课玩游戏、睡觉;在思想品德上缺乏诚信、阳奉阴违,破坏公物和环境卫生等现象。其四,择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学生所崇尚的是“到外资企业去,到最赚钱的地方去,到最轻松、环境好、待遇最高的单位去”的择业取向,与以前职业院校毕业生所信仰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择业取向,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当中流行这么一句话“宁可坐在宝马上哭泣,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句话可能只是少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真实想法,但那种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思想暴露无疑。这些学生急于从对财富的拥有上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且这种成功的获得可以是自私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是“只要结果,不在乎过程”的功利思想。在这种思想意识指导下,他们把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因此,许多职业院校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择业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
三、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评价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问题,是检验当代职业院校毕业生价值观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解决为谁而学,为何成才,如何择业,怎样谋生,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等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决定了它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要求人们将国家、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国家和社会利益得以物化,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因此,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求在承认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必须发展社会的共同利益,在道德上维护这种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强调个人利益对于社会经济行为的积极作用,从道德上纠正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忽视和否定个人利益的倾向,从而使个人对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有了可靠的保障。我们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要教育职业院校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没有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个人的合法利益就不可能得以实现;反之,个人合法利益的实现必将促进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做到先公后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才能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要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重利轻义,更不是见利忘义,而是奉献与索取相结合的合法取利的价值观。所谓合法,就是坚持“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享受”相统一,以诚实守法为准则;所谓取利,就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手段,获取物质利益来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是奉献和索取相统一论者,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力量源泉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说明我们党重视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强调公民应当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实际上,奉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因此,当代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索取的辩证关系,懂得没有奉献,就不可能有索取。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认为索取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而有害的。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大家都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才能为每个社会成员的需求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奉献,也要索取,不占便宜,也不吃亏,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种观点貌似合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这是“只索取不奉献”改头换面的巧妙说法而已。我们知道,每个人降临到世界上,总是把前人创造的财富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样道理,他也必须为下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社会才能延续和发展。如果奉献多少、索取多少,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奉献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涵义。因为,同量的奉献之于同量的索取,并没有给社会增添价值,奉献仅仅是对自己而言的。可见,“奉献多少索取多少”与“只索取不奉献”一样,其实质都是个人利已主义,这样的人生实际上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应当摆正奉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的位置,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做有益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少计较个人的得失,只有这样做,才能称得上是有价值的人生。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要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使他们正确认识到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含义,真正确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栋梁之材。
參考文献:
[1] 杨鑫辉.现代大教育观–中外名家教育思想研究[C]﹒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5
[2] 李德顺. 价值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6
[3] 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人民日报 2004.5.5
[4] 罗湘,马云.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以湘潭地区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2(04)
[5] 杨贞. 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