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柳
摘 要:近年来安徽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逆、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但与国内一些地区相比,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自身还存在着发展不优的问题。要改善政府服务,抓好各类扶持政策的落实,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突破融资瓶颈,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安徽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安徽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13年安徽出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从激发主体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大财税支持、改善金融服务、加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和加强督查考核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安徽民营经济,对安徽打造“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攀升,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安徽省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6-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相继突破3000亿、4000亿、6000亿和7000亿,年均增长16.6%,高出同期全省GDP增幅3.1个百分点。到2012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接近万亿,达到9618亿元,是2006年的3.1倍。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011年,安徽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1.5:45:43.5变化为8.8:61:30.2,二产比重明显上升。
(二)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安徽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占全国2.5%提高到2011年的4.4%,产值比重由1.7%提高到3.4%,资产比重由0.02%提高到3.1%。一批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
49.5%提高至56%。2011年,安徽省民营工业增加值为3822.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6年的40.6%提高到54.1%;增加值年均增长27.2%。二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年,安徽省民营企业上缴税收1397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65.2%。当年安徽省前百强民营企业纳税总额为1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4%;纳税达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484家,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有382家,比上年增加43家;缴税达3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163家。三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安徽省投资环境的改善,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11年,全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8亿元,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25.8%提高到31.6%。四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安徽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二、安徽民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实力亟待提升。2011年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787.8亿元,而江苏、浙江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了25767.6亿元、19872亿元,是安徽的3.3倍、2.6倍。截至2011年底,安徽有私营企业26.3万户,而江苏私营企业119.8万户,浙江私营企业71.9万户;安徽有个体工商户143.7万户,而江苏个体工商户330.4万户,浙江个体工商户230.1万户。安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户均资产仅为4939万元,户均产值仅为10826.6万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23%,在全国分别排第30位、第24位。
(二)行业结构层次低。目前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中,安徽省民营经济涉足较少。安徽省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建筑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行业。从安徽2011年民营经济分布看,住宿和餐饮业中占91.4%,房地产业中占89.9%,建筑业中占74.6%,批发和零售业中占70.2%,交通运输业中占63.8%,工业中占54.1%,农业中占33.9%,其他服务业中占22.4%,金融业未涉足。
(三)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从私营工业企业看,2011年合肥和芜湖的企业数均超过1000个,分别为1352个、1257个;总产值也都超过千亿,分别为1522.38亿元、1370.57亿元。而同年铜陵的私营工业企业只有72家,总产值仅为82.41亿元,与合肥和芜湖的差距很大。
从大企业分布看,安徽省上规模民营企业集中于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皖江地区。在2011年度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和出口创汇百强中,芜湖有71家,合肥有52家,滁州有48家,马鞍山41家。而皖北地区民营企业进入百强序列的比重相对较小。
三、加快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改善政府服务。比较皖浙两地政府服务意识,一些在皖浙江企业深有感触:在浙江,政府总是想尽办法为企业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在政策上是难办的,但政府对照“三个有利于”,实行特事特办;在安徽,能解决的问题也要拖很长时间,有些事政府的上级部门通过了,但到基层就是解决不了。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门进、一费清、一章结、一人包”,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审批最少、环节最简、效率最高的“绿色审批通道”。
(二)抓好各类扶持政策的落实。中央和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但调查显示,一些政策在民营企业界的知晓率低,有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落实,好政策“落地难。”要细化和完善区域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强各类扶持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在民营企业界以及全社会的知晓率,解决政策透明度低、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建立检查政策落实的监察机制、政策落实的反馈机制,促进各级地方政府把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准入门槛、资质条件上设限,民间资本大多无法进入利润较为丰厚的传统垄断性行业。“玻璃门”、“弹簧门”仍然是制约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顽症。安徽省可以在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和医疗等领域,面向社会推出一批鼓励民间投资的具体项目,尽快在传统垄断性行业构建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投资平台,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四)突破融资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加以改进完善,打造担保、信托、租赁、小额贷款、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融资平台的高效快速运行,及时为民营企业发展解燃眉之急。放宽资产评估、用地或房产抵押的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比例和额度。鼓励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五)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加强带动能力强、具有共性服务功能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商会、行业协会,赋予商会协会应有职能,比如,参与有关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制订,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出具产品产地证明等。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技术交易、会计、审计、法律、评估、广告、策划、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规范中介市场秩序,引导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奇中.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 李德勋.安徽省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