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夏小玲 柴大平
摘要:针对“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对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实习课程现状,基于校企合作探索认识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方法和措施,结合软件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说明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卓越计划;软件工程专业;认识实习
0、引言
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创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三大特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电子信息类学科方向的本科专业之一,它具有知识体系更新陕、实践性强等特点,该学科的人才培养也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杨士强教授提出了构建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路,他将实践教育分为实验、实习和实践3个层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习让学生体验步入社会后的真实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习是计算机实践教育3个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专业实验到社会实践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印证,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卓越计划”认识实习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由于与企业进行合作,各企业特点不同,使得课程内容设置、环节安排更为复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更高。目前该课程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为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需要从实习前准备阶段、企业工作阶段、后期实践阶段、总结阶段等各阶段进行努力。
1、软件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安排。
目前,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方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将认识实习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不同学校认识实习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不同。汇总各学校实习内容,大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到企业参观考察,主要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感受企业文化,认知企业文化和工作要求;(2)与企业负责人、管理者面对面交流,从不同角度了解商业、行业和资本运作层面的知识,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3)专家作专题报告,要求开发中心各领域顶尖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学生写调查报告并交流。同时,有少部分学校,如清华大学,在内容安排上侧重新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包括技术体验、在开发中心进行新技术的认识和体验、技术应用了解、职业跟踪、日常工作观察等实习内容。
2)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校培养的大学本科生往往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弱,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创新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颖且有用的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接触以及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目前大学生总体上对创新实践活动具备热情和积极性,并不缺少“新颖”的想法,然而其可行性和可用性往往考虑不足,分析原因如下:(1)大学生对技术细节、技术适用的实际项目、技术应用了解不够。在高校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其上机实践也围绕基础内容的实践,而从技术应用、项目的角度提供的学习机会较少;(2)一般学校缺少合适的渠道获得企业级的真实项目案例,即使能够获得,需要有实际项目经验的教师来理解和抽取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背景。从教师层面来看,高校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科研也大多围绕研究类课题,其企业项目经验相对不足,对新技术及其应用了解的深人性有待提高。
认识实习可以接触企业,让学生对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技术应用有直观了解,因此适当地安排各项实习环节对创新能力培养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如前所述,目前高校的认识实习课程在参观考察内容安排上涉及到有关实际项目和技术体验层面的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2、面向“卓越设计”的认识实习课程建设思路
东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能胜任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及软件技术的研究、教育,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卓越软件人才。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对于四年制本科生采用“3+1”培养模式,其中前3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最后一年在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培养。无论是设计能力的培养,还是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过程来看,都需要经过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2个阶段。基础训练主要围绕着前3年在学校的课程进行,而综合训练主要在企业真实环境或模拟真实环境中进行。为此,卓越工程师认识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课程,应当为学生进入综合训练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中承担桥梁作用。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教师对该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
认识实习课程开设于第1学年,时间为2周。教学改革以实习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人手,以企业资源为认识实习教学服务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认识实习教学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益。实习各阶段内容安排如下:endprint
1)前期准备。
由于整个实习期时间为2周,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体验和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需充分地跟企业沟通,首先协调实习期间的各项安排,从企业处获取相关的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对相关企业背景、技术特点进行了解。学生一方面从教师处获取资料,一方面从互联网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企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主流产品、采用技术、技术特点进行初步了解,对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前期的准备,为下一步现场实习奠定基础。这一阶段后,学生应提交前期调研报告。上述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现场实习。
这一阶段,学生已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实习。实习阶段的内容又可细分为3个子阶段,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子阶段为期1~2天,与大多数认识实习一样,以企业参观考察为主,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报告,学生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从不同角度了解商业、行业和资本运作层面的知识,培养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
(2)第二子阶段为期2~3天,为项目和技术应用了解阶段,仍然采用集中报告的方式,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企业相关产品、产品投放市场、产品开发采用技术、技术特点等进行报告和讲授,学生在前期准备时发现的问题也可在此阶段进行提问和解决。
(3)第三子阶段为期l周,学生将进入具体的项目组,跟踪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对项目的工程化管理、实际开发环境、运行环境、开发各阶段要求等进行更为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在此阶段,学生对软件项目研发、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对后续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形成感性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应用一项目一技术的直观了解,提升了学生应用创新思想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4)此阶段完成后,学生应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
3)小组交流。
由于在企业实习阶段,各学生分组进入各项目组,因此,为了确保每个同学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实习结束后,我们将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此时,学生应已完成自己的实习报告。进人同一个项目组的同学分为一组,共同整理交流材料,进而对自己所在的项目组所负责的项目信息、应用的技术进行介绍,汇报其在实习阶段的内容、方法和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总结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3、面向“卓越计划”的认识实习实施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始组建“卓越计划”软件工程试点班。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目前学校已与上海的多家知名IT企业,如东软、瑞金医院、万达信息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近10个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实施面向“卓越计划”的认识实习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2012级学生和2013级学生为对象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建设。学生在大一第1学期后集中两周进人企业实习,在此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知识储备、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经过两年的努力,东华大学认识实习课程改革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级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立项数相比去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在实习期间更加紧凑地安排各项实习环节,加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