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01-17 18:08白艳茹王旭王小宁
成才之路 2017年2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模式科技创新

白艳茹+王旭王小宁

摘 要: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讨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并提出了卓越计划背景下“科技创新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科技创新;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0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北京科技大学是第一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政策的引导下,我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合理规划科技竞赛,引导创新人才成长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不仅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能激励大学生产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此外,科技竞赛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其创造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极其有效的形式。学生利用创新基地进行创新活动,参加各类科技比赛,且每项比赛都有不错的成绩,如“挑战杯”“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均获得过冠军或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创新基地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参赛经验,编写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划手册》,详细介绍了学校组织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的内容、赛制与日程等,而且根据各类比赛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作出规划(见表1),指导学生在大一至大四的不同阶段参加适合的科技竞赛。这份手册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随新生入学资料一起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入学时就能了解学校组织的科技比赛类型,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基地开放管理,服务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我校从1998年开始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SRTP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一次,对象主要是在校的二、三 年级的本科生。学校对通过审核的项目给予经费资助,由教务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参与学生一般能获得1000~8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项目结束后学校结题验收,项目参加者需要提交完整的书面总结报告,同时提交一定形式的成果。教务处对按时完成项目的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在这个政策的支持下,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日益增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如下问题: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制作场地、工具或缺少教师指导等原因,导致科研训练项目做不下去而中途终止,造成了资源和经费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作用,创新基地进行了改革,开放了机械原理及设计、机械加工及装配、电子设计、电路加工及调试、软件设计及工业设计6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指定1名指导教师负责管理,面向全校进行开放式服务。学生可根据实验室功能的划分,再根据自己的SRTP项目所需要的工具、设备、研究方向等,填写申请表,指导教师经过审核后,接收学生入驻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会由指导教师不定期对入驻学生进行技术培训。每个实验室的工作台、工具、仪器设备等,学生在项目研发期间都可免费使用,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困难,可请教指导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重复投资,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完成科研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学生创新基地共接收来自全校的57个科研训练项目入驻开放实验室,且在指导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项目的验收通过率达100% ,部分项目被评为一等奖。

三、科技创新回馈课堂,推动工程创新课程

学生创新基地在经过几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后,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参赛经验,教师将这些实际的案例引入课堂,逐渐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依据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生动案例,让学生对工程项目有切身的体会与认识,不再是死板的书本教学,这样就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改革的良好的相辅相成的循环发展。在学生科技竞赛和科研训练项目的指导过程中发现,每有一个比赛或项目,指导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培训从基础知识的普及逐渐过渡到专业知识的讨论。由于竞赛和项目种类的繁多,每个竞赛都会有不低于300个学生来参加培训,所以每一次培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有些竞赛或项目,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邀请赛等,所需基础知识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如单片机、C语言、PCB制图等。为此创新基地计划开设工程创新课程,把所有竞赛或项目的基础知识培训都整合到工程创新课程中,如表2所示。工程创新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每学期进行滚动式通用基础培训,学生均可在课堂上了解到想学习的知识。

四、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构建“科技创新工程教育”体系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与知识水平,创新基地探索了一套 “科技创新工程教育”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的第1阶段,以工程创新课程为载体进行面向全校的通用技术 培训,扩大科技创新普及教育的覆盖面,使学生能够有学习的机会,为我校的科技竞赛和SRTP 的高质量实施预先培养与储备人才,提高我校参赛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入门培训的学生,分别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比赛和SRTP项目中去,既提高了科技竞赛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参赛获奖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在比赛和项目的实战演练 中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兴趣点所在,为他们日后的科研找准了努力的方向。经过第3阶段的比赛或项目锻炼过的学生,自身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已基本确立,此时部分大三的优秀学生已经被确定推荐免试资格。针对此部分学生,加上一部分虽没保研但技术能力颇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到开放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和设备。另外,根据这些学生的特长,把他们分配到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3个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从学生中为每个开放实验室选拔负责人,并对负责人进 行团队管理培训,使他们达到能够指导初学者入门的水平,这样实现了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 级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讨论,构建实验室学生管理员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在第4 阶段,经过4年的培养与锻炼后,针对仍在校内深造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会集中他们的优势,对外与企业联合,承接相关业务项目,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这样既为学生 提供了很好的实战演练的机会,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实现了实验室的可 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式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模式。

五、结束语

在“卓越计划”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指引下,我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先,协调发展,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开放与创新并行”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探索出一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打造“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

[2]王燕霞.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为平台,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3]张美红,黄春芳.浅议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

[4]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01).

[5]郝智.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9).

[6]吕艳琳.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7).

[7]孙艳丽,孙晶,宫俪铭.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17).

[8]王励申.浅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1(07).

[9]李中山,狄京.加强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13).

[10]刘宏,肖发远,黄朝志.构建创新创业特色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

[11]章皓,徐志玲,赵玉晓,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11(01).

[12]罗福午.教学的作用和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任务[J].中国建设教育,2011(0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创新模式科技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