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多专业实践课开设与专业实习改革

2014-10-27 00:01李心广晏再庚袁静
计算机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企业信息化

李心广 晏再庚 袁静

摘要:针对经管类专业特点,阐述经管类多专业公共实践课程的开设办法,提出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化企业管理及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探讨经管专业的实习改革方法。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企业信息化;企业行为模拟;专业实习

1、背景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企业行为模拟类课程已被实践证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企业行为模拟类课程最早出现在欧美各大学的商学院,是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很多学校甚至专开一门课来实地仿真竞赛,如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斯莫菲特商学院就要求学生参与企业经营仿真竞赛,竞赛结果与策略管理模型整合起来,计入学生成绩。目前仿真竞赛占该学院授课时间的一成。

我国教育部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把“企业竞争模拟”设为“推荐课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把“ERP沙盘模拟”系统的升级版“创业者”设为必修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等很多院校都将企业行为模拟类课程设定为研究生课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11版教学计划中,规划在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财经学院和商英学院开设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两门课程(以下简称两门课程)。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目前企业信息化中使用的典型信息化系统软件,让学生毕业前掌握现代企业中必需的技术;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课程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开办公司。

2、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学院、商务英语学院、财经学院4个学院,22个专业近2 100个学生中开设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两门动手实践课程。课程开课前,对学生开课班级与实验编组重新编排,这种编排会打破原有的学院界限与专业界限,以学生所学专业作为参考,让学生在模拟公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在分组中让学财务管理的学生作财务总监、让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当销售总监。

2.1 涉及学生众多的实践课程建设问题

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全面学习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体系后开设的两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验课程。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让学生应用与验证理论知识。课程涉及经济管理类主要课程(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各门课程知识,并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效果进行验证、评价、分析与改进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软件设置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多轮博弈,给决策者提供应用各种创新手段、理念和方法来实现经营或创业目标的平台。使学生在各种变化中寻找规律,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培养创新理念。

(3)有助于学生形成风险意识。学生在校园中无法体验经营风险,更难形成风险意识,而该课程应用的软件涉及由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经营亏损、破产现象,能让学生亲身感受经营风险,并逐步形成风险意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一个模拟企业的经营团队是由6~9人组成的,他们共同参与经营决策,每一次决策都凝聚着参与者的智慧,团队协作与沟通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模拟训练,可使参与者学会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怎样与其他人合作。

由于该实验课程需要结合运用多学科、多专业的理论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考虑不同专业教师知识结构的整合与授课内容的合理分配;同时,学生参与方面也可采用灵活的跨专业组合方式。然而,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授课方法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较少采用,因此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跨学科、跨专业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与实现路径。因此,通过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尝试为跨专业开设两门课程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大范围开设该课程提供实践参考。

2.2 开课形式改革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1级学生中,两门课程开课形式作如下改革:

①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课程开课时间相对集中,4天完成,这样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②分组尽量考虑学生专业的特点,将同一专业班级学生分散安排到各个组中。

2.3 企业行为模拟课程与专业知识体系的结合

目前开设企业行为模拟(校内实习)课程的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都是针对所有经管类学生开设,采用的都是一套规则,致使课程中各学科综合应用较多,具体专业的内容较少。如涉及会计专业的内容只有年末的综合费用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缺少了收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成本核算等内容;物流专业的内容也只涉及无实际体验的货物运输,缺乏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自营/外包选择等。所以对学生特定专业知识的教学不够全面和缺乏针对性。因此,怎样结合各专业的理论知识,站在更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2.4 两门课程的结构设计

由于两门课程在管理、经贸、财经、商英学院跨专业开设,因此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课程设置、内容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如何正确处理各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企业行为模拟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三者的先后顺序,是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2.5 两门课程的配套体制创新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实验课程往往被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制订激励政策时未能体现出重要性,导致很多教师在精力投入、教学热情等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如何在考核、评奖、课题申报等方面对两门课程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激励任课教师多作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又一个研究主题。endprint

2.6 两门课程的教材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历史较短,实验课程缺少大纲和教材。就各高校开设两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而言,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沙盘和软件开发企业提供的操作手册类教材,这些教材的弊病是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概括,较少采用对抗实例进行分析。虽然也有一些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自己编制了教材,但大多是偏重于某一种实验软件进行编写,或多或少地结合一些真实环境下的实验内容。基于以上分析,教材建设纳入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1~2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正着手编制适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特色的教材。

3、初步实施效果与体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约有50%的学生学习经管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强调计算机动手能力与应用,而跨文化沟通能力强与实践能力强是学生的特色,与经管类相关的20多个专业中,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是教育部特色专业。201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成投资达700多万元的经管实验平台,建有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各5间,可同时容纳500名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难题之一就是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的平衡问题。研究表明专业课时调整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达到,我们将传统的专业实习分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两部分,即将传统的专业实习4学分,分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各2学分,总体学分数不变,但专业实习得到加强。

在上面所说的两门课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以所学专业属性扮演相应的角色。学生在学习公司运营中,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我们明确提出经管类专业跨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将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实习有机融为一体,这在同类研究中是一个创新。

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面应该是企业,学生走入社会后应该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学好企业信息化软件,了解公司的运营,这对学生走人社会尤为重要。

4、结语

我们的研究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多层次、多视角的全面调查来获取跨专业开设两门课程和体系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两届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课实践,学生反映很好,他们课后宣称自己已经掌握开办公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材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己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预计2014年可正式出版教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企业信息化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CDIO理念的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