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是传媒业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严峻考验。很多人对报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报纸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必将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媒体。在这种现状之下,报业的未来在哪里,已经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及广大受众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报业 困境 优势 发展模式
一、报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在众多形式的大众媒体中,报纸无疑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播媒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报纸都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今天,似乎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媒介形态像报纸那样不自信。先是广播和电视等媒介的出现,使得报纸失去了对于大众传播的垄断地位,随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报纸开始担心生存问题,后来,每一种媒介形态的出现,都使报纸又多了几份忧虑,如根植于互联网的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更不必说新闻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强势发展。
关于“报纸会不会消亡”话题的讨论还在持续着,尽管报纸面临种种困境,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思考拯救报业的发展路径。
二、报纸的内在优势决定其不会消亡
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许多报纸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模仿新媒体制作具有即时性的动态视频,这种做法无异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报纸应把权威性、深度性、便携性、可保存、阅读感等优势做强做大,立足自身发展,而不是劳心费力地去模仿学习别人的优势。
1、内容优势
(1)信息筛选能力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报纸的最大价值是简约,在媒体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并不是提供越多信息的媒体越能突出重围,以少胜多反而是报纸应该坚持的宗旨。就报纸而言,对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并解释分析,帮助读者进行信息筛选,是它的最大价值所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信息泛滥,对报纸并非一种威胁,而是进一步强化了报纸筛选能力的力量,放大了这种优势。
(2)真实性和权威性。报纸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是文字符号,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文字符号的抽象性易给人心理上带来权威感,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将这种权威转化成认同和依赖。特别是关于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与网络新闻相比,多数人还是更愿意相信报纸新闻。如今,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但却加大了新媒体对近乎泛滥的信息把关、筛选的难度。信息泛滥的媒体环境之下,假新闻、假消息频频出现并广泛传播,干扰了人们的判断能力,甚至污染了社会的精神文化。
(3)从信息的报道形态来看,报纸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深度报道,这也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的重要举措。随着网络普及,网民能够及时获得海量讯息,可是大部分受众没有把关意识,更不用谈对新闻的敏感度,所以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是受众和新媒体无法完成的。由此看来,在数字化传播时代,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是报纸无可替代的优势所在。深度报道是最能代表新环境下报纸特色的报道方式,是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应运而生的。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释义性和解惑性,特别是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一类报纸,尤其注重深度报道,运用独特的视角剖析事件,并结合权威的评论,为大众解读新闻事件提供了引导和参考。另外,深度报道还有助于增强受众的参与意识,促进热门话题的形成,唤起各界的参与意识,合力共举,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一步优化传播格局。
2、政策和资源优势
(1)政策优势指报社地位的特殊性。政策上的扶持令报社记者更易接近信息源头,获得一手资讯,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报社一定是首要被邀请的媒体,而网络媒体记者是否拥有与传统媒体一样优先和平等的采访权,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
(2)报纸的资源优势,指的是报社拥有大量的新闻人才,并建立起一张宏大的“新闻采访网络”。在长期的采访活动当中,报社从业人员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熟练而巧妙地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新闻学当中的许多理论知识和传播技巧,多是产生于报社的新闻传播实践。另外,在采访过程当中,一些负责特定领域、行业的专业记者因为经常接触同一领域的专业人士,经过长期的采访和沟通而建立友好关系,为获得第一手的独家新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这些珍贵的资源都是目前网络媒介所不具备的。另外,很多政策上的规定和不完善之处也在制约着网络媒介信息的发布,例如网媒没有独立采访报道权、商业网站不得自主发布新闻等。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报纸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报纸的未来发展之路
目前很多报社在尝试发展新媒体,几乎所有的媒介种类都有涉及。报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想整合资源以成为全媒体集团,获得新的赢利方式,进而提高报业影响力。但是,近些年来,各报社尝试建立的各种新媒体形态,却鲜少有较为成功的例子。笔者认为,单单依靠新媒体是不可能拯救报业的,报业应该立足自身,而不是完全依赖新媒体。
1、利用报纸特性挖掘自身价值
“报纸是理性的媒介,电视是情感的媒介,互联网则是情绪的媒介”。报纸应在思想引导和挖掘深度上下功夫,体现报纸的个性。不过报纸在发挥自身优势时,当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的操作手段为报纸加分。
2、内容创新
如今纸媒虽然面临着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可是不管媒介形态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从未改变的,那就是报纸和以各种新媒体形态出现的电子读物都是内容的载体。具有社会深度和广度、有广泛社会价值的信息才能获得受众持久的关注,传媒立足的根本就在于传播高质量的内容,因此,为了赢得读者和留住读者,巩固市场,纸媒应该利用内容的创新让原本具有的优势变为强势。
报纸的内容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深度报道。新技术的产生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在时效性和页面篇幅的制约下,网络信息报道多采取一事一报的短消息报道方式,虽然信息量大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都是一些浅显的初级信息,未经过深入的加工和有效的提升。但深度报道正是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深层解析而吸引读者,重获众多读者的青睐。其次,要强化综合性报道。在网络新闻的启迪下,新闻出现了新的报道模式:新闻背景+相关链接+新闻评论,这种新闻形态让读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增长了文化知识,还能引导舆论,尽可能的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方面的阅读需求,实现了信息整体价值的最大化。最后,要加强新闻评论。目前国内很多报纸争相扩大了观点、社评版面的比重,不是局限于在版面上设置一两个评论专栏,而是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时评版,尽可能增加了版面的信息量,并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3、细分再细分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定位越精准,就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市场价值。正如英国的《金融时报》这些年来的经营数据一直在强势增长,原因就在于其找准了细分市场。
人类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报纸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对报纸依旧存在大量的需求,其实认为报纸必将消亡的观点,实际上是把人们在接受信息方面的单纯需求掩盖在了更多细化的其他需求之下了。报纸应该采取“分众化”的读者定位,把特定人群锁定为目标读者(往往是既有文化水平又有购买能力的“白领”或办公室人群最受青睐),根据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和阅读爱好,量身定做提供新闻和咨询服务。
所以,报纸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在不断分化的传播环境中,进一步细化,将报纸与新媒体以及不同类型报纸之间的差异化不断放大,在纷繁的媒介环境中取得无可替代的地位。
传媒大亨默多克针对报纸的未来,说过这样的话:“利用报纸品牌,把伟大的新闻工作和价值判断呈现给读者,以读者想要的方式和内容传递,是当前的挑战”。报业当前最大的危机并不是由新媒体的强势发展造成的,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信心的缺乏,报纸从业人员如果不能认清自身的处境,而是一味地跟风,就可能丧失了拯救报业的能力。就报业经营者而言,如今的重点并不是去担心自身是否会被新媒体替代,真正需要直面的挑战是:怎样进一步整合新媒体,为己所用,强化内容创新,提高品牌质量,迅速从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媒体淘汰赛中稳固江山。
参考文献
①张田,《网络时代纸媒未来拙见》[J].《编辑之友》,2009(12)
②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③刘嘉洁、白鹭,《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11(6)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