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定果
【摘 要】2013年11月,笔者所在的部门新开设一新闻专版,名为《基层连线》。其中,《一线探访》栏目为专版上的主打栏目,其对于新闻价值、写作内容、后期编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精细、深度、广度,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本文以笔者亲身参与和操作过的《一线探访》栏目专题新闻稿件为例,重点探讨专题新闻报道的角度选取问题和操作思路。
【关键词】专题切口 整合 预判 操作
专题新闻报道主要分为主题策划、系列策划两类。报道需要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等4个方面下功夫。题目定得准不准、采访到不到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够不够,将直接影响稿件的成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选题理解不透,采访易受与选题不匹配信息的干扰,专题新闻报道会出现角度缺乏新意、内容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找好报道角度,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做好采访应变准备,就成为了操作此类新闻的关键。一般专题报道的主题性很强,如果“切口”过硬、过大,文章容易晦涩难懂,流于形式。因此,主题内涵越丰富,越需要找一个能够贴近读者的、能够引起阅读兴趣的“切口”作为报道的角度,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提升了文章的层次感。
一、整合信息做预判,采访过程中找准“切口”
每年的重大节庆假日,都是各家媒体争相做新闻策划、专题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段。想在新闻策划上出彩,做到与众不同,也是各家媒体颇费思量的事。
笔者认为,如果在此类新闻策划中,只注重做应景的东西,显然会落入俗套。一些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首先是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也就是“切口”,在报道的内容上不拘一格、形式新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参与者在掌握大量相关信息的同时,及时整合信息、做好判断。在接下来的采写过程中,还应根据现场采访的情况和掌握的材料,调整报道内容和思路,为最终找到合适的“切口”做好准备。
以笔者采写的清明节专题策划稿件为例。2014年清明前夕,编辑部拟定的报道主题是追忆和缅怀革命先烈。这个题材不少媒体都从不同角度做过报道。为了找好“切口”,笔者翻阅资料发现,有关革命烈士的典型报道很多,而一些默默无闻的、尚未被发现的无名烈士,提及的相对较少。与此同时,笔者也留意到了网上有关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的信息。近几年,全国各地民政部门正在牵头做这项工作,从网上浏览的信息条目来看,相关信息很丰富,有关注度。让葬在山野里的无名烈士集中迁至革命烈士陵园内,魂归故里、入土为安,这不正是追忆革命烈士、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吗?想到这儿,笔者跟部门领导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以追寻无名烈士“回家”路为主线,挖掘和寻找鲜活的烈士素材为内容的操作思路。
2014年3月26日—27日,笔者来到我省著名的烈士县——岳西县进行采访。经该县大别山烈士陵园馆长介绍,迁葬的无名烈士都是普查员和迁葬队进行大量的查找、核对工作后,才逐一落葬的。在寻找这些无名烈士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笔者在跟馆长一一核对、记录后,与当地县委宣传部沟通了解到,一些无名烈士墓迁葬后留下的空冢,老百姓们依然坚持祭扫,并将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事例,在让笔者感动的同时,也意识到,清明策划的内容无需过多赘述,就让故事来“说话”,更具感染力。于是,笔者将采访的细节和故事内容进行整理,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以故事为主打内容,并通过一个个小标题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了整个专题报道的主要脉络。在版面的后期制作上,还穿插了评论、消息作为点缀,让整个版面看起来既有深度,也有信息量。最终,笔者所采写的主打稿件标题确定为《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整版策划大气、深厚,得到了报社内部的好评。
由此可见,在采写之前,做好材料整理和判断是必做的“功课”。在找到被忽略的关注点后,要在采访现场及时发现这些关注点背后的闪光点,将这些闪光点记录下来,串联起来,将是一篇好文章的前提。当然,找到闪光点的同时,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可读性,从而找准“切口”,让大题材生动、活泼起来。
二、热点之中找热点,采访过程中打开“切口”
热点话题由于本身新闻价值高、公众关注度高,普遍受到各类媒体的关注,一直是专题新闻报道追逐的重点选题。不过,热点话题如何“热”做,也是值得媒体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跟进报道、只是关注话题背后的一些细枝末节,就容易让报道偏离轨道,陷入了只是追踪、不够深入的怪圈。
笔者认为,对待热点话题,首先需要在研判和分析大量信息之后,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有可以深入和拓展话题的空间。所以,操作此类题材,需要在热点话题中寻找到热点,通过现场采访和搜集资料,找到其中新闻价值最高的部分,真正的社会关切所在。通过热点中的热点,以点带面,将热点话题做深做透。笔者所在部门开设的《基层连线》专版,是站在基层的角度,去做新闻、找寻新闻热点。因此,在面对热点话题时,让话题能够“落地”,能够贴近群众,是重中之重。
2014年年初,在部门选题会上,《基层连线》专版的《一线探访》栏目决定关注一些民生话题。经过讨论,笔者注意到,近几年来,有关居家养老的话题是个热点话题,我省及合肥市在居家养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类消息、通讯不断出现在电视、报端,各类新闻素材也很丰富。然而,由于居家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报道上如果要面面俱到,势必会做成一篇工作性质的报道,缺乏观点、角度。笔者在翻阅资料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人群是弱势群体,其中,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是个待解决的难题。所谓失独老人,是指中年或晚年丧失独生子女的老年人群。由于亲情链条断裂,他们的医疗、生活、养老等问题亟待全社会关注。因此,如何做好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最终,笔者所在的来稿编辑部经过讨论,决定以我省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作为“切口”,反映出目前全省居家养老的整体情况。
笔者联系采访时获悉,合肥市蜀山区是全省失独老人居家养老工作的试点区域,其开展工作中的经验和得失,对于做好失独老人的养老工作,极具借鉴意义。笔者先后来到该区3个街道进行采访,该区各基层的养老硬件设施都在推进中,有的养老服务中心面积大、功能全,堪称全省一流。不过,记者在与街道工作人员交流中发现,失独老人大多自我封闭,不愿抛头露面,不愿到养老中心去交流、锻炼,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和帮助。而能够做这项工作的,需要依靠专业社工人员。于是,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先后采访了社工组织和工作人员,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将帮扶失独老人的经历和个人感受和盘托出。不仅如此,社工自身的队伍建设问题、培养问题也被笔者一一挖掘出来。综合各类采访内容,笔者发现,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在硬件上可以通过政府的投入和推动,不断得到改善和解决。而在精神层面上的帮助,是真正要被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对居家养老这一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的一个延伸。笔者就以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社工人员帮扶失独老人的经历为主线,结合事例,将失独老人的隐忧、政府层面的努力、整合各方扶持力量等分三个层面,反映出失独养老任重道远的问题。
该篇文章整个采写过程,一直是通过在热点话题中不断发现和搜索其中隐藏的关键问题为主线。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道,需要对热点的本身进行分析和判断,需要在采访过程中不断丰富思考的内容,找到热点中的切入点,做出有观点、有特色的文章。
三、围绕主题做特色,采访过程中发现“切口”
系列报道是专题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操作模式。以主题来定文章,连续推出报道形成声势,可以提升新闻版面的整体质感和延续性。能够形成系列报道的根本,在于主题的确定和具体的操作思路。一般来说,系列报道的主题应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操作。如果只是基于题材本身来做一些应景的报道,会让系列报道的成色大打折扣。因此,在选择一个报道主题的同时,需要挖掘主题的特色之处,从特色着手,明确报道的方向和角度。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操作者根据主题需要,寻找新闻素材,挖掘特色找亮点,最终找到一个能够“点题”的“切口”所在。
2014年7-8月,笔者所在的来稿编辑部通过选题讨论,决定做几期与文化相关的系列报道。以文化为题材,内容非常丰富,点多面广好上手,但又不容易做出特色来。既然是《基层连线》,那就应该重点关注基层文化,找寻基层文化的特色所在。最终,来稿编辑部将主题定义为:寻找民间文化力量,彰显民间文化活力。在《一线探访》栏目设计上,加入了“文化的民间守望”作为点缀,形成系列报道的小栏头。从7月初开始,笔者先后找到了3个相关选题:民办博物馆、黄梅戏民间班社和独立书店。这3个选题虽然都涉及到文化领域,但各有特色。以民办博物馆为例。我省的民办博物馆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租金、人员成本、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困难,但一些民办博物馆仍然选择坚守。他们的坚守,对于丰富博物馆的馆藏、填补国有博物馆的馆藏空白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笔者就以这些民办博物馆的负责人为切入点,先后到合肥、歙县等地民办博物馆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交流,记录下来馆长们的各自特点。以他们的特点和共同的诉求为突破口,笔者又采访了省文化厅和省博物馆,了解到相关政策背景,翻阅相关信息,最终找到了全省民办博物馆要成立协会,抱团解决发展问题,这一最关键的文章“落脚点”。笔者从特色民办博物馆展示、亟待突破困局、抱团合作求发展等三个层面入手,将民办博物馆亟待“破茧成蝶”这一主题展示出来。
同样,黄梅戏民间班社和独立书店的选题,虽然采访的对象不同,了解和认知的新闻事实也不同,但最重要的操作思路没变,那就是依托文化载体,通过对人的采访,寻找到坚守民间文化的根源所在,以及最终的发展路径和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也是笔者所理解的,深挖主题特色之处,抓住特色做系列报道。通过3篇稿件的操作,笔者认为,系列报道需要耐心地“解剖”主题,要和其他部门同事群策群力,形成共识。在采访中,需要深入一线,抓住细节勤思考,就一定会有满意的回报。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来稿编辑部)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