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互动研究——以西方经济学为例

2014-10-26 12:09戴逸飞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维基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戴逸飞

(韶关学院 经管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国自2003年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形成了“国家-省市-学校”三级连动的局面,课程数量高速、稳步增长。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精品课程最后一期简报):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评审出3 83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 583门、高职高专1 043门、网络课程209门,省级精品课程8 279门,校级精品课程8 170门。所有这些课程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00余所高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库[1]。

然而,有了优秀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就会自动发生吗?对网络学习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互动过程支持,普通学习者即便使用最优秀大学提供的课程资源,其独立学习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相反,基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互动,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学习者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群体动力作用明显,学习者更愿意合作交流,使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得以发挥,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产生并使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1]。

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精品课程还是由此转型升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利用网络互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上都存在较多问题。

一、精品课程互动的现状

(一)互动不活跃,资源利用率不高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2]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出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情况很不理想(见表一):2011年5月,精品课程网站每个网站的日均访问量不到14人次,每2~3天才有一个资源被下载,每11天才有一个网络互动(提问、答疑或评论)。其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表1 五月份本科学校(含网络学院)2 722门课程网站访问情况

(二)互动平台不多,可用性不强

MTI OCW项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是全球最早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的项目),在建设之初就明确表示不提供交互支持,所以,其网站上没有专门的交互平台。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也一样,它主要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但比MTIOCW稍进了一步,有66%的课程提供了互动交流方式,主要形式有留言板、BBS、答疑本和 Email,但这些课程中的交流方式只有 43%的可以使用[3]。

(三)互动平台利用两极分化

互动平台的利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教师一面,由于年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因素,老教师对网络互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老师虽精通网络,本应是网络互动的生力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参与网络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学生一面,由于贫富差距而形成的数字鸿沟相当明显,有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电脑,因而早就成了网络世界的骨灰级大师;而另一部分学生,上了大学甚至也没有自己的电脑,连打字也磕磕碰碰!在论坛里,在社区里,他们无法跟得上别人的步伐,只好沦为潜水者,默默地看着别人畅所欲言。

(四)互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MIT OCW最初不承诺提供交互支持,但很快就明白了交互的重要性,迅速与他人合作开发了开放式学习支持系统。后来,MIT索性建设自己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该平台允许学习者在网上沟通,而且还配有助教,学习者可以和助教及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该平台承诺,75%的课程5分钟之内可以获得解答。受此影响,全球各国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也逐渐重视互动交流,我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也不例外。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互动平台在资源共享建设中的地位将越发不可动摇。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的互动

依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互动,方法和手段很多,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资源应用型互动、资源共建型互动和社区共建型互动。

(一)资源应用型互动

这种互动能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常见的有即时新闻、论坛、博客、作业与测验。

第一,即时新闻。即时新闻属于人机(系统)互动,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料——最新财经新闻的互动。最新财经新闻本是学习经济学最好的案例和素材,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使用过即时新闻。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实现“即时新闻”并不是一件难事。到网上下载一款免费即时新闻插件,然后安装在课程中就可以使用了。使用时,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通过设置关键词确定“即时新闻”播报的新闻,例如,当学习市场理论时,你可以将关键词设为“市场”,这样,“即时新闻”播报的就是关于市场的新闻。

使用即时新闻,老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看经济新闻的兴趣。初期可以定期在课堂上浏览即时经济新闻,并做适当点评,以培养其看新闻的技巧。当学生的经济学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将即时新闻中得到的素材引向课程论坛,或干脆线上线下相结合,召开主题讨论会,或举行经济热点问题辩论赛。由于选题来自现实,又是社会焦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在课程资源中寻找他们想要的资料学习研究,从而使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课程论坛。论坛是网络中使用最普遍、最有效的互动工具之一,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论坛,论坛应该划分板块。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经济学课程论坛一般可以建立如下板块:

答疑解惑区——专为答疑解惑而设。回答问题的,师生均可。学生为了回答好问题,往往会自觉到课程资源中寻找相关的内容去学习。

课程讨论区——讨论经济学基本问题:原理、定律和规律,或是对它们的运用。讨论话题最好由老师随教学进度给出,每个教学单元设置1-2个讨论话题。

焦点时刻——讨论热点经济问题、现象。议题可以由教师给出,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当然,“即时新闻”中的新闻也可以成为议题。该板块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活学活用到现实世界中去,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

资源共享区——专为资源共享而设的板块。论坛应该设立专门的奖励规则,来鼓励学生将优秀资源上传网络和大家共享,从而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共享建设上来。

休闲娱乐区——专为休闲而设。这也是论坛聚集人气的一种手段。在学习的闲暇之余,看风月,听音乐,赏美图,聊人生,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此外,为了激发发帖回帖的兴趣,培养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的气氛,论坛一定要加强管理。对论坛的管理,首先要发挥团队的力量,让相关老师参与进来。事实证明,有老师参与的讨论,讨论的质量有保证,讨论的气氛更活跃。其次,也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选拔一部分电脑操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协助论坛管理。最后,论坛的管理应采用积分奖励制。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经济论坛”就采用积分累积升级制和论坛币奖励的规则:论坛登录、签到、发帖、回帖、上传资料都有相应的积分或金币奖励。积分的累积可以让你从初级的“乞丐”、“学前班”升到很高级别的“泰斗”,甚至“巨擘”。级别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你在论坛参与的很多活动都能让你“挣到”论坛币。论坛币可以在论坛上“购买”各种资源。为了获得更多论坛币和积分,你就得经常登陆论坛,发帖回帖,积极参与论坛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说,完整有效的论坛奖励规则和良好的管理使得“人大经济论坛”的人气一直都很活跃,是国内同类论坛中最优秀的。

总之,课程资源和论坛的关系应该是弹药库和战场的关系:学生要想上战场(论坛),和人交战(答疑解惑或与人论战),就必须得有充足的弹药 (学好、利用好课程资源)。

第三,博客(含微博)。校园内的经济学博客以班级博客和教师博客为主。在经济学班级博客里,教师可以随时发布作业,学生则可以随时上传作业,然后老师在网上批改并发布答案和成绩,使博客成为课堂的延续。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经济学问题,尤其是经济学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既要充当引导、帮助者角色,将学生引向课程资源相应的知识点,或者课程之外的网络世界,以帮助其完成学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博客成了一个集体协作、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互动平台,同时它又是一个纽带,将老师、学生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由活泼、团结上进的学习集体。

教师博客的内容以教育叙述为主,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研究专长。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布相关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博客对授课教师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和教师互动,就某个问题和教师展开讨论,还可以发表对教师的意见和看法。

第四,作业和测验。作业和测验其实是网络课程中最有效、直接的师生互动工具,遗憾的是很多课程建设者忽视了这一点。如何用好这一工具呢?

首先,作业和测验模块功能要齐全。作业模块能允许教师分配任务,收集作业,并对作业评分、写评语;测验模块要限时,测验结果能当场显示并能让学生查对答案。

其次,作业和测验结果能及时反馈。客观题的结果应该当场显示,并能让学生知晓正确答案;主观题能让教师及时反馈。反馈可以是评语或上传的文件,如加了批注的学生作业、有评语的文档或语音反馈。

再次,客观公正的奖惩。所有作业都应评分或评级,而且必须客观公正。最终成绩应该记录在成绩单中。

(二)资源共建型互动

这种互动是指参与互动的成员,在群体互动协作的氛围中,平等交流,共同创建资源,在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的同时,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这是对精品课程资源更高程度的利用。常见的方式有维基。此外,博客和课程论坛的资源共享板块也具有一定的资源共建功能,这两者前文已有论述。在此,单论维基。

维基是一种多人参与、强调协作与共享的社会性写作工具。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应用维基,比较易行的方式是在课程中内嵌维基模块,如魔灯中国网络课程中的维基模块。使用维基,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师生集体创作学习,再过渡到学生小组动态合作学习上来。下面以编写“经济人物传纪”为例,演示维基的应用。

第一步是师生集体创作学习。以编写“经济人物传记”为例,首先,由教师精选经济学人物,如亚当·斯密,并将有关资源,如讲义、课件、图片甚至自己的研究见解等相关材料上传维基平台,然后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和教师一起添加、修改、扩展、整理、完善这些资源,以完成亚当·斯密的传记。师生的资源共同汇聚,师生的思想相互交流,随着亚当·斯密传记的完成,学生对维基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也有了亲身体会。这种师生互动协作、平等开放的交流形式,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到集体创作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第二步是学生小组动态合作学习。通过师生集体创作,学生详细了解了维基的使用过程,并积累了一定的学习与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队形成动态学习研究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济人物,围绕该人物进行知识共建。在知识共建中,同学们各展所长,彼此合作,共同的劳动促进了知识(资源)的积累,思维的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群体优势得以发挥,涓涓细流汇成了小溪,终成知识的大海:“经济人物传记”得以完成。维基成了集学习研究、知识共建、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平台。

(三)社区共建型互动

这种形式的互动,简单、方便、高效,能将线上线下联系起来,是网络社区成员联系的手段,在网络社区建设中作用重大。它们主要有即时通讯和邮箱。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 IM),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互系统。常见的即时通讯工具有 QQ、飞信、微信、MSN、YY 语音、手机短信、旺旺等等。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利用好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可以为交流互动提供极大的方便。

QQ,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建立学习用的QQ群,可以很快形成一个互动社区,让成员有家的感觉。QQ聊天室是学生交往的重要场所,聊天室内的交互内容,一般不太可能是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即使偶尔有,层次也不会很深,更多的是关于生活八卦、情感纠纷等消息的传播,但聊天室内的交互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人际关系以及社区风气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

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可同时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实现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由于是免费的且操作简单便捷,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飞信成了发送通知、通报消息、布置作业、增进学习群体间联系的最佳工具。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流行的今天,成了年轻人的至爱。利用其“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插件,可以有效地进行经济学信息的交流沟通,利用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组建专题兴趣小组,定能得到学生的共鸣,使其学习兴趣大增。

电子邮箱,是互联网上使用最早的通信工具。但随着即时通讯的广泛应用,电子邮件在网络互动中的作用逐渐降低,使用邮箱的学生逐年减少。但作为一种工具,电子邮件仍然可以在互动中发挥作用,例如: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提问、答疑,收取和批改作业等。

三、结语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利用率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至于怎么真正有效实现这种互动,途径或许远不止本文以上所述这些,期待有更多、更新、更深入、更有效的研究成果。

[1]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EB/OL].[2014-02-20].http://news.jingpinke.com/details?uuid=25cb50f9-1309-1000-a536-f9bd00bff4d1&objectId=oid:25cc9834-1309-1000-a55a-f9bd00bff4d1.

[3]常敬.中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维基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爱的最后一课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爱的最后一课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