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灾害的我国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研究

2014-10-25 02:20杜庆霞
物流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灾区物资调度

杜庆霞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1 引言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灾区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人员伤亡惨重。如2008年,我国在短短的上半年就遭遇了两场巨大的自然灾害,年初遭遇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波及了全国十四个省份的700多万人民。5月12日又遭遇了8.0级汶川特大级地震,直接导致近七万人遇难,三十多万人受伤,并有一万七千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九级强震,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看来,构建基于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合作机制已迫在眉睫,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有必要深入探究应急物流的特征与规律,有针对性地构建应急物流合作机制,实现物流的快速、及时的应急反应,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2 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

2.1 基本定义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类似,主要包括流体、流向、流程、流速及流量等基本要素,讲求时间效应、空间效应与形质效应。不同的是,普通物流强调物流效率与效益并重,而应急物流大多情况下则更强调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实现物流效益。应急物流主要是为突发性事件提供应急物资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时间效益,降低灾害损失,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

2.2 应急物流的特征

除了以上提到的流体、流向、流程等基本要素外,应急物流的需求发生具有时间的紧迫性与不确定性,而这恰恰决定了应急物流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时间要素。应急物流之所以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突发性。应急物流与传统可预测物流活动不同,它具有突发性特征,人们很难做到对自然灾害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比如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因素的预测。由此决定的应急物流需求的产生也很难做到准确预测。

2.2.2 不确定性。因为自然灾害发生的突发性,导致对其发生地点、强度、波及范围等都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对桥梁、公路、居民住所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也很难预见,这就增加了交通与通讯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救援车辆的调度复杂性。

2.2.3 时效性。应急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灾难的救援工作,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降低灾难损失。因此,应急物流会尽可能地简化其物流环节,实现物流流程的有序化。

2.2.4 弱经济性。传统物流主要目的是追逐经济效益,而应急物流由于其产生的特殊性,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物流的快速响应,它更加强调时间效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应急物流的经济性。甚至在某种层面上,应急物流可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活动。

3 基于自然灾害的我国应急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在遭遇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解放军及广大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积极参与到救灾活动中。但在救灾过程中的车辆调度、信息沟通等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国应急物流运作中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3.1 物资储备缺乏

汶川地震期间,发放至汶川灾区的帐篷达到了四十多万顶,但是仍有一百五十多万顶的缺口,可见帐篷储备远远不能满足灾区需求,这也直接导致大量灾区民众露宿街头。同时,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而救生器械与医疗设备等储备就相对更加短缺了。

3.2 物资运输难度大

2007年,我国淮河流域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安徽省2条国道、19条省道与12条县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患破坏,毁坏里程达到了30多公里,有三十多座桥梁、两千多条农村公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总里程达到了三千多公里。洪灾的爆发导致当地交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通讯也被迫中断。合肥市多个区甚至成为了孤岛,直接增加了应急物资的输送难度。在当时,应急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也严重受阻。

3.3 应急预案缺乏规范性

部分政府官员未雨绸缪的意识薄弱,应急物流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平时缺乏系统性的应急演练,更难以制定出规范的应急预案。

3.4 应急物流系统不够完善

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应急行为的统筹效率,保证应急物资配送,提高物资输送效率,进而有序地展开救援活动,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而在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相对落后,直接导致灾区秩序混乱,很难保障灾区志愿者的后援支持。

3.5 应急物流企业实力不够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中的运作主体主要来自于专业化的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而这种专业应急物流第三方企业在国内却微乎其微。

3.6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先进技术是现代物流成功运转的重要保障,而在我国应急物流的信息化管理中,RFID技术、GPS技术、ITS技术与GIS技术的应用明显不足。

4 基于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构建

基于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控制层面、数据层面、决策层面与环境层面四个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层级结构

应急物流合作机制对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并借助于市场机制、行政机制与法律机制,结合应急物资信息采集系统、应急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与预案系统,制定出合理的应急物流实施方案。通过应急物流实施方案,准确评估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应急物资信息采集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出应急物资供应商,并明确灾区所需物资的种类与数目,制定合理的采购、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方案;.应急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根据应急实施方案紧急调度运输工具,确定应急物资需求的目的地,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跟踪并调度应急物资运输工具,实现应急物流方案的最终达成,最后还要对应急物流方案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提供信息反馈机制。

本文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研究主要内容

4.1 快速反应机制

突发性事件爆发之后,应急物流合作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其破坏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物流预案,明确应急物流的供需双方以及所需供应物资的种类与数目。从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目标的角度分析,其预案的制定主要包括采购、存储、调度、包装以及配送等应急物流的系统性方案。从应急物流采购机制来看,数据库或应急物资信息系统第一时间确定应急物资的供应商,然后抓紧时间开展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借助于应急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确定并租用应急物资所需的运输工具,实现应急物资的无障碍输送。应急物资输送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于GPS技术、GIS技术,实现对应急物资运输工具的实时监控与调度。应急方案应充分利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应急救援过程的快速反应,保障灾后救援工作高效快速进行。

在这种条件下构建的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机制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应急物流的时间绩效,确保灾区能够及时获得急需的必备物资。

4.2 政府保障机制

作为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核心环节,政府保障机制涉及到了应急物流的协调机制、采购机制、储备机制、调度机制与配送机制。

4.2.1 协调机制。在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处理问题上,政府部门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与运输工具的调度与指挥层面上,物流运作必须保持高度的统一,而且只有强有力的政府职能部门才能够使无序的突发性紧急事件顺利过渡到有序的救援活动中来。因此,当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爆发时,主管部门应该尽量保证应急物流协调机制的常态化,进而确保应急物资可以顺利无阻地在第一时间送抵受灾地区,并针对灾区的供需要求,尽量降低物流资金亏损,把握住灾区救援的最佳时机。

4.2.2 采购机制。由于应急物资的采购是受到突发性事件的触发,在采购实施过程中变数较大。因此,应急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能力,联合社会企业力量,在保障应急物资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物资采购的时间,提高应急物资的采购效率。

4.2.3 储备机制。物资储备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物资短缺,以备不时之需。应急物流的物资储备机制也应实现常态化,比如适当储备饮用水、帐篷、食物等急需物资。应急物流储备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防患于未然。

4.2.4 调度机制。应急物流的调度机制主要是针对应急物资的运输工具而言的。调度机制对应急物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保障物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应急物流往往要求很高的时间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大量的运输车辆,对于应急物流调度机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想保证应急物资及时准确地送至灾区,完善的应急物流调度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4.2.5 配送机制。应急物流配送机制在整个合作机制中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灾区的每个角度能否及时得到所需的应急物资。与传统的物流配送不同,应急物流配送会很大程度地依赖地理环境因素,比如配送的终端路线是否顺畅等。在汶川大地震时,应急物资就很难运抵灾区,因为当时灾区道路被阻断,应急物流配送的难度大大增加。

4.3 反馈机制

应急物流的反馈机制既是一个对应急物流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机制,更是对其运行质量的监督机制。应急物流涉及到的环节多且复杂,对应急物流的运行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质量应急物流活动的完成,不仅依赖于完善的物流合作机制,更是对物流管理工作的肯定。成功的应急物流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应急物流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并帮助其及时纠正,以便在以后的应急物流运作中发挥更加关键的评价与监督作用。

5 构建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几点建议

5.1 坚持以应急物流标准为基础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史还较短,应急物流的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其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要想实现应急物流工作的顺利展开,必须坚持标准化指导。只有应急物流运作实现了标准化,才能保障其物流机制规范、有序进行,提高应急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物流资金投入。

5.2 坚持以应急物流分级为前提

自然灾害可以根据其破坏程度进行合理等级划分,而应急救援工作也可以根据破坏程度分级管理。如可根据灾害的破坏程度将其分为一级灾害、二级灾害与三级灾害等。应急物流的分级管理,有助于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应急预案的实施更有针对性,提高应急物流效率。

5.3 坚持以专业应急物流人才为保障

在任何部门中,人才都是其管理活动中的灵魂。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支撑,才能保证应急物流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因此,构建应急物流合作机制,必须加强专业化应急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应急物流的发展。

6 小结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应急物流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构建涉及到灾害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交通运输学、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对应急物流合作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热门课题。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应急物流管理机制的先进经验,强化理论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发展道路。只有完善应急物流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的破坏,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

[1]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23):30.

[2]耿鹏.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流系统[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8,(7):73-74.

[3]欧忠文,王会云,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12,27(3):164-166.

[4]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3):22-23.

[5]陈坚,晏启鹏,等.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区域灾害应急物流网络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6):1025-1031.

[6]邓伟,王卫国.政府职能在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应发挥的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3):26.

猜你喜欢
灾区物资调度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被偷的救援物资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救援物资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