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能不能适应当今社会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史,不断沉淀发酵,最终演绎成为一种影响颇为深远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义利并重等思想,无时不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些带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积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反映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当中。努力挖掘、提炼和升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并基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要求,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深刻的时代内涵,从而实现现代企业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精神健康的修为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认识并运用好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会有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企业思想;创新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传统文化中一些具有智慧的思想,是古代先哲对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结和前瞻。汲取他们丰富的思想营养,有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并赋予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追崇,为企业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儒家思想的 “以和为贵”,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这种和谐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它从一种伦理规范进而成为社会规范,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影响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相协调,在培养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协作精神。从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来讲,这种和谐观体现在企业之间通过互补协作,在社会和谐状态下创造“双赢”模式。千百年来,“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人们乃至企业普遍遵循的生意道德规范。在这里,“以和为贵”表面是指和气生财,实质上就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的互相合作精神,它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这种“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体现于其不走极端、重视和谐的社会交往准则。现在很多企业借助中庸思想积极的一面,形成蕴含“追求合理利润”、“生意不成情义在”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对人本精神的重视,使得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论语》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每个人做事都要为别人着想。管子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劝人学习和做事要持之以恒。这些传统思想处处体现着人本精神。这种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深刻的启迪。只有推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发展的可靠保证。同样,在企业管理、产品质量等许多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依然得益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吸收和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对义利并重的坚持,凸显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追求。孔子倡导见利思义,反对不义而富。荀子主张义利兼顾。这些传统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社会责任是一脉相承的,也与我们倡导的企业文化价值是相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直接目的是盈利,但盈利绝不是唯一目的,更高层次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形象。现代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和企业内部员工密切相关,而且和诸如业主、竞争者、供应商、社会公众等众多外部群体息息相关。它在社会上具有多元的功能,不仅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风气。作为现代企业,特别是现代国有企业,更应该重视企业的社会价值追求。
二、积极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吸取其精神营养,但我们并不能固守和偏执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鲜活的生命力,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积极创新是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
人的思想认识的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积极创新。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物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适应员工的思想状态和精神追求,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企业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否定积极创新,而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对落后的传统文化的摒弃,这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没有这样一种积极创新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就无法吸收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和文化内涵,不能成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积极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本质要求,是在传承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理念、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完善。因此,只有遵循企业发展方向,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企业文化,才是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教育、影响和引领员工,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推动企业的发展。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的企业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它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潮流。
企业文化的积极创新是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企业科学管理来自企业文化的引领。企业文化主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其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然也具有先进性,从而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因此,当今企业科学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和社会产品所构成,以社会形象、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所构筑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以人的思想为主体的人才管理,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家的共识。
三、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才能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极为深远,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的使命,也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要善于积极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宣传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宣传,从心底认可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行为修正影响。企业领导者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这个企业易于树立和推广这种价值追求,继而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行为、制度建设、社会形象乃至员工的一言一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自然也在其中不断总结。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时刻闪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当然也时刻影响着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2. 要突出企业的特点,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的行业和产品不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重视和突出这种特点,结合传统文化继承,容易在员工中形成思想共鸣。海尔集团提出“先谋势,后谋利”的市场战略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人才观等。联想集团提出“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这些口号的形成都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也应该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炼建设企业文化的口号,进而潜移默化影响员工思想和行为。
3.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的载体之一是企业管理。“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古人的智慧要求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来对待。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强调与企业管理制度的相互融合,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推行中体现传统文化思想。规章制度不可能具体管制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上、心理上的道德约束,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管理上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防止轻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而放任自流。
4.要统筹好各方力量,营造“大文化”格局。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每一个员工,既要在各工种、各岗位的管理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也要在员工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企业文化的品味和精粹。因此要形成建设企业文化的共识,共同为企业文化建设承担责任,付出努力。切忌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某个部门的具体事务,把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视为企业负担,这种短视的企业往往长不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5、要坚持用学习的观点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建设企业文化,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只有用学习的态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先进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发展成果,凝聚成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文化理念,成为大家源于内心的自觉行动。
作者简介:
彭广华,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籍贯湖南衡阳,1999年12月本科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政工师,现任职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