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安徽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对于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不仅是安徽经济,甚至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都越来越严重,同时也收到能源的制约,因此要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的低碳经济之路,才能确保可持续性发展,这对于安徽的未来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二、安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安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安徽省每年外出务工者都达到一千万人以上,超过75%以长三角地区为目的地,因此,安徽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
安徽的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日益壮大,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马钢、江淮汽车、海螺水泥、奇瑞汽车、安庆石化和两淮煤矿等,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安徽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量的碳排放。
安徽也拥有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迅速,所以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速度也必然会高于其他的地区。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相当匮乏,其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需要从外部购买。而安徽的淮北、淮南、马鞍山和铜陵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地。
安徽的诸多资源结构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
在全省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清洁能源资源匮乏,无潮汐能资源,农村的沼气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地热没有得到开发和勘探,也没有风能和太阳能等优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安徽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在困难。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2.人口基数过大形成较大压力
我省是农业大省,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经极大的降低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基数过大,即时是较低的增长率仍然会带来人口绝对数值的较快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会带来多方面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对能源的消耗和对交通需求增加,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安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多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传统的经济增长的惯性使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资源能源依赖性强,能耗、物耗偏高,环境污染较严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等。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增长和工业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劳动的投入,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再加上现阶段安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要求,经济效益仍是考核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各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很有可能选择急功近利的经济政策来获取政绩,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安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1.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机制
安徽省想要通过低碳经济来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作为支持和引导,要有一定的发展机制为其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例如确定近期和长期的碳价格,制定支持低碳经济的新技术推广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资金、土地和税收减免等各方面给予优惠,以政策调节手段鼓励企业低碳排放,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结合各地的“十二五”规划,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城市和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预留“低碳经济”发展空间,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战略指导。组织力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展普查,摸清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科学预测今后10年、20年、50年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此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目前,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仍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是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中,消耗大量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单位能耗量非常有限。我省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打破路径依赖。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
3.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是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中国要想在2020年前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我们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更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安徽的省会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对于培养低碳经济的人才责无旁贷。不仅要引进国内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更要鼓励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著名高校重点加强低碳经济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我国尤其是我省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低碳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力的情况,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加强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提升产学研的合作水平。积极开展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降低能耗、水耗,提高资源利用技术水平。面向市场开发低碳经济急需的应用技术,注重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收。抓紧组织实施低碳重大技术推广和应用,鼓励推广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开发应用,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低碳技术和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由于中国目前自主研究低碳技术还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我们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并引入成熟的技术,从而可以降低成本,缩短技术产业化的时间,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加强关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
气候没有国界,在污染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所以低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呼吁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严格控制用车,有效节约交通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企业人员出差期间,节约住、行等差旅费。在各项环节上尽可能减少工序,提高效率。若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就要落实下去,从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市场化过度,并且加大“排污”惩罚力度。
通过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合理节约使用生活设备和设施等,大力倡导公众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如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设施出行;尽可能少开会,开短会,适度控制会议规模和规格;尽可能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空调、传真打印机;多植树等。积极响应“无车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其他低碳宣传专项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群.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J].财会研究,2009,(23).
[2]文龙光.低碳产业链与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研究[J].进步与对策,2011,(14):72.
[3]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9.
[4]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金融与经济.2009.2.
[5]温家宝.发展绿色经济 促进经济增长[N].光明日报,2009-12-01.
[6]张愉,等.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J].中国能源,2008,(7).
作者简介:
侯青云(1982-),女,安徽合肥人,工程硕士,讲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基础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
基金项目: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课题《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