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馨
摘 要:本文深入探索了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开发构建的原则、方法。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确定了建立与职业生涯各阶段相对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指出了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改革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学生终身实际需求为根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积极研究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机制,促进技工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课程 学生学业 评价体系
20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科和行业间的界限被打破,复合型岗位不断涌现,需要与之契合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是否满足本企业的工作需求为标准,它要求技工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服务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复合型职业人才为宗旨成为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改革切入点。
技工院校许多专业建立了一种“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位、以职业素质的需求为主线”的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即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平行的课程序列,以工作过程为顺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地融为一体。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该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这样可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为了完全发挥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并培养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必须将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要求与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为完整一体,必须开发、建设与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一致的,符合其培养模式需要的、满足教学载体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即工学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
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诊断智能水平的高低、选拔那些“智优”学生,而在于发现和识别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扬长补短,促进学生有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目的和作用如下。
一是经过学生学业评价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成长为职业人的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方向、制定措施,促使自身更好地、全面地和谐发展,满足职业生涯的需要或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经过学生学业评价活动,尤其是通过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发现教师在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促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经过学生学业评价活动,发现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采取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学校的育人活动营造一种宽松的良性环境和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经过学生学业评价活动, 将培育学生的职责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企业和社会,让所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参与其中,诊断和发现学生学业评价实施中家庭、企业和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营造良性的家与校、校与企的互动氛围,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既关注学业评价又关注非学业性评价的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或同一个环节中完成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评价应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实效,评价结果要采用质性描述的方式。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用评价介质,不仅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堂上教师们要特别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评,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点评。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2.多渠道评价的原则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评价者,但不是唯一的。学生自己可以评价自己(自评),学生之间可以评价(互评),家长和企业同样可以评价(他评)。自评、互评、他评等的多元评价可以使评价更符合实际。
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的反思过程,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形成对其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控意识,主动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健全学生的人格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互评是最有说服力的评价,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诚恳对待学习伙伴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评是指教师、家长、企业等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渴望得到来自家长的认可、赞扬、鼓励。家长的积极评价同样能使学生更全面了解自己的长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企业参与评价突出了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顺利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化,明确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地位。endprint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过程性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评价,它包括课堂评价、知识评价、专业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课堂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即时评价、课堂观察记录等;专业技能评价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对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职业技能、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等情况进行价值上的判断。主要包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现场6S管理等,每一门一体化课程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一体化课程结束后,为了判断学生在该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水平而做出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将要求学生完成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该任务要求学生以该一体化课程相关的工作情境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载体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并从功能性能力(如直观性和展示功能性)、过程性能力(如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企业流程或经营过程和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能力(如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创造性)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以此测评学生在相应职业生涯阶段所获得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1.邀请企业参与构建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业评价
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一体化教材和教室开发设计和建设实施都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经过多次研讨而共同完成的。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教材中学习平台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这样能够建立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
无论学习任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每个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完成,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是由学习准备、计划与实施、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所组成的完整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构建学业评价体系,也是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所要求的,而且能够较好地为用人单位作录用时参考。学校在构建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时,应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科学的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
2.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指标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技工院校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推行是“2+1”人才培养模式,在3年制的各专业的技工教育中,第一及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学年集中下企业学习即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1)在校内学习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综合职业能力测评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由学生在各学习任务中的评价组成,每个学习任务所占的份额根据任务的重要度等确定,每个学习任务的评价方案由过程评价、作品评价、个人总结组成。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家长评相结合。
对于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的课程,则可以采取外部评价替代的方式,即用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高低来确定学生学业成果。
(2)顶岗实习的学生学业评价。第三年在企业实习环节的评价宜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实习期间的学生由于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最佳的评价方法不是考试,而是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表现性评价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在一个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实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特征是动态性和过程性,关注学生怎样做和做了什么、工作过程显性和隐性的方方面面。评价的过程就是根据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已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评价。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的学生学业评价由学生自评,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和社会评价组成。
各阶段的评价指标则根据时代和企业对各职业发展阶段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各阶段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来设计与实施。
四、构建与职业生涯各阶段相对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其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为3~4个阶段,如财务管理专业划分为3个阶段,即会计员→主管→财务经理。
会计员既是企业专业人才,又是企业的基层操作人员,而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不但是企业的专业人才,还是企业管理者。前者是基层管理者,后者是中层管理者。管理者应具备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技术技能、行政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构想技能)等技能。
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作用和职能不同,所具备素质和能力是不同的。管理者所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要求就越高,概念技能的高低成为衡量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现场指挥与监督,若基层管理者不能够熟练地掌握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故基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是技术技能,对概念技能和行政技能的要求不是太高。中层管理者更要注重人际技能,因为他们的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执行与协调,上下左右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自然要求更高。
处于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今天,时代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当今时代要进行有效而成功的管理,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创新,它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对财务管理者每个职业发展阶段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本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本阶段教学特点、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来设计与之相吻合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endprint
如职业生涯发展第三阶段,即财务经理一体化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考核框架由过程性评价(70%)和期末综合职业能力测评(30%)两部分组成;而过程性评价由学生在各个任务中的评价得分组成,每个学习任务所占的份额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难度等确定。如《财务分析与管理》一体化课程,工作页中任务之一《成本分析与控制》及任务之二《资金分析与控制》各占总评成绩的15%,任务之三《企业盈亏分析》占总评成绩的22%、任务之四《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占总评成绩的18%。
每个学习任务的评价方案,首先是过程评价(40分),它主要评价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效率、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沟通协调能力、独立性与责任心、处事技巧、合理分配和运用资源的能力、决策能力等;其次是作品评价(40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工作方法应用和创新等;最后是个人总结 ,形式有书面、口头、即兴演讲、小型辩论赛等(20分),主要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工作技能再现、重组、迁移、应用的分析与总结能力、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
期末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将要求学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它要求学生以本一体化课程相关的工作情境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载体,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此测评学生获得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发现学生的潜力。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在6~8个学时或更长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测评工作任务,通过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该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情况包括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反思,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建立信心、修正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对技校生来说,学生学业评价更应体现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评价学生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技能、技巧等;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具体的要求和评价指标请参见一体化课程测评卷。
五、小结
构建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改革工程,因各技工院校开设专业(工种)的不同,因不同区域经济特色而形成的同一专业(工种)培养目标的侧重面不同,以及因科学技术发展而造成各专业(工种)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和创新,促使对一体化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只有在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把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学生终身实际需求为根本”作为出发点和基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积极探索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技工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