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英 周翠玲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大量需求的是具备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教师使命和学生发展的必然。本文就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 创新素质 培养
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从创新意识开始,实施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牛顿夏夜乘凉,熟透的苹果落下来砸在他的身上,他忽发奇想:熟透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下落,而不往天上去?由此引发他的好奇心,他潜心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居里夫人说过:“好奇是人类第一美德。”教师应加倍珍惜、呵护学生的这一美德,鼓励学生找出现成事物的不足,大胆质疑,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提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笔者曾尝试采用批判性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起到促进作用。如在讲授市场营销学课程“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时,笔者引导学生挑教材的毛病,结果发现这个定义混淆了“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的界限。再如讲授工程力学课程中的“约束与约束反力”时,笔者指导学生发现了“固定铰链支座”的约束反力作用线未通过圆柱销中心的错误。这样使学生从对现成结论、教材、教师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笔者在指导学生读书时,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书,用置疑的头脑思考,发现书中不合理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三要组织广大学生学习有关科技理论、听科学专家的学术报告等,消除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孕育创新意识。譬如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专就先后与市、区两级科协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设“星期日发明学校”,除讲授有关发明的原理、技巧外,还共同承担市、区科技攻关课题,促使学生协作攻关。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充分利用科技制作课、劳技课和校外实验基地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上制作课、劳技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锯、锉、削等形式,加工指定器具,或利用塑料、棉花、纸片等材料制成物品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二是拓宽课程门类,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夯实素质基础。创造力是由创造者的知识、经验、智能因素等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为此,学校要在确保学生基础厚实、专业精通的前提下,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创造性学科教学中,在课外发明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运用理性教学法、结构性教学法、综合性教学法等创造教育策略,尽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用想象的方法拓展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鸟儿要飞翔必须要借助空气与翅膀,科学家要有创造必须占有事实和展开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
如果教师能经常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那么培养创造力将不再是件难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很多,关键是找到“触发点”“着火点”。
五、培养良好品质,提升创造能力
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品质。“要会创造,先会做人”,良好的品质是创造的前提。为此学校要以理想教育、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将社会公德、法制纪律、道德品质等内容贯穿起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将对学生崇高理想、优良品质的培养融于创造教育活动中。
创造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经阶段。实施创造教育,对学生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对于学生适应竞争,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应把这一项工作作为神圣的教育使命,积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作者单位:王培英,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周翠玲,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