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长安—丝绸之路的通凿
史料证实,游牧在西北地区草原地带的匈奴人曾是穿越西北地带草原皮毛贸易之路的转运者。他们不时进犯汉境,索要丝绸、美女和重金,除了自己消费外,还要与其他游牧民族进行转运贸易。随着贸易需要扩大,他们犯边愈加频繁。在汉武帝之前,皇帝们与匈奴人打交道时,显得很不自信,往往怀着恐惧的心理,采用屈辱的和亲与重金贿赂方式谨慎地应付屡屡犯边的匈奴人(汉朝先后给匈奴送去了8位宗室公主和数不清的财物)。由此看来,汉高祖采纳戍卒娄敬的建议,弃洛阳而选择“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美膏腴之地”的关中为都城所在地,并在今西安市西北建造都城,是十分明智之举。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具有控制八方、瞻顾全局的气势。凭借“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汉初皇帝一方面与匈奴迂回虚诿,一方面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而当汉朝凭借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土地使得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政治制度变得成熟稳固之后,便开始正视这个严重威胁帝国边疆的宿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边患。
终于,在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昭告天下,招募勇士西去遥远的地方寻找对匈奴无比仇恨的大月氏人,东西夹击匈奴。就是在这次招募中,城固青年张骞应召为使者。于是,他带着200多人,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不幸张骞被匈奴人扣押10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西行的使命。他精心地保存着代表汉使身份的节杖,并借机逃脱,继续向西,先后通过生产苜蓿、骏马和葡萄的大宛国、康居国,最终到达中亚阿姆河一带的大月氏留居地。由于大月氏人拒绝与汉朝夹击匈奴,张骞失望而归,途中又被匈奴软禁一年多。最终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回到长安。虽然带去的200多人只剩下两人,但他记录下了沿途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关于匈奴的情况,为武帝进一步打击匈奴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情报。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地是今新疆伊宁县以南的乌孙国。张骞派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进行联络。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在数十名乌孙使者陪同下返回长安。前114年,张骞去世,次年,他派往各国的使者陆续返回长安,并带回了各国使节和各种各样的西域土特产。在此期间,先后有36个国家的使者来到长安,武帝也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域。此后,以长安为始发地,穿越河西走廊,沿着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和南缘,汇于帕米尔高原,经由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的东西方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正式打通。从此,汉朝和西域使者相望于道,张骞于是被赞为“凿空者”。
丝绸之路给长安城带来了新奇之物、新文化元素和全新变化。丝绸之路上的胡商将西域的动植物运至长安,也将中原的丝绸和手工艺品、冶铁和凿井技术带回西方。令人惊奇不已的乐器、幻术随着乐舞艺人和各国使者、商人也汇集长安城,使得长安城成为一座堪与罗马城相媲美的国际化大都市。
丝路不仅完成了汉代皇帝们打击匈奴的政治军事目标,争取到了与域外直接贸易交流的主动权,开启了汉代长安与其他政治中心对话的通道,让封闭已久的黄土文明开始与异域的草原和海洋文明碰撞、对接,为后世丝路的延续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长安—丝绸之路的繁荣
隋唐时期的长安历时72年建成(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即582年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即654年),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大部分组成。它不仅是国家规模与皇室权力之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寄托,更是流光溢彩的华丽都市。
丝绸之路恰如一条巨大的传输带,将遥远西域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物产(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文化(音乐、舞蹈)、宗教、习俗(穿着、饮食)传入长安,为唐朝社会增添了诸多新鲜元素,影响且改变着唐代人乃至后世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主宰这长安城乃至帝国命运的皇帝及其谋臣们深知丝路及其带来的中外交往对于唐帝国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的重要价值,不仅专设鸿胪寺负责处理对外事宜,包括培养专门外交人才和翻译等,而且在长安城设立驿馆,留驻那些要求进入都城的异国人士。据史料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曾有近400个“四蕃之国”向唐朝朝贡过,即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通典·边防典》记载与唐朝有交往的国家、政权和部族有189个。
丝路兴盛与长安上层崇尚与追逐新奇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兴衰晴雨表。来自西域的新奇别致的特产或转运商品迎合了不断追求时尚的唐朝宫廷及上层贵族的奢华需求。在丝绸之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中国天子们一直不停地索求波斯马,西域王国和商人也经常奉送或用它们运载商品。唐太宗鼓励臣属百姓打马球,一时间兴于京畿内外,以至于有唐一代,皇帝和达官贵人相习成风。也正是皇帝和上层鼓励,长安城的西市胡人云集,景教堂、祅教寺、佛教庙宇、摩尼教寺穿插在城西里坊之中,胡戏、胡店、胡音纷繁热闹。
不仅上层社会享受着丝路带来的便利与优渥,普通百姓也能分享到丝路繁荣的影响,有些流行于上层统治阶级的物品逐渐推及民间,如葡萄酒、石蜜、舞筵、马匹等。一些民间工匠纷纷用陶瓷器来模仿外来的金银器,或用便宜的布料仿制西域来的奇异服装,卖给普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丝路兴盛也反映了当时西域对中国的需要(物质的和精神的)。史料记载,中国输往西方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大黄、生姜、纸张、麝香、铜镜等,这些都是地理大发现之前西方社会追逐的。丝路兴盛更反映了西域宗教兴起与传布的需要,促进了当代主要宗教远距离的跨国传播。
作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城,汉唐长安注定要体现它对世界与人类的作用。丝绸之路恰如一条纽带,通过它,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进入了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也因此加快了进程。因此,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必将永久地镌刻于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史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