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诉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2014-10-22 14:42:27黄霄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城市景观设计

摘 要:未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城市自然河流廊道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把完整的生态系统视为滨水景观设计的绿色基底。我们既要摈弃“硬化河岸,改曲为直”的景观设计思维定式,也要纠正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奢华与离奇而漠视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自觉践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理念,使之与我国城市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生态文明需求相向而行。

关键词:生态;城市;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工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景观面貌的同时,对协调并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不断加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对改善城市水系功能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如今国内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其中不乏片面强调滨水景观表象效应,而忽略保护或修复原有水系生态环境内涵的事例。有些人工滨水景观甚至破坏了城市水体,对营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反作用。

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逐水而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亲水情怀甚至逐渐演化为人类的某种本能需求。逐水而居这一特质促成了在自然河流水系周边区域内城镇的诞生与发展,而城市中的水系又与城市文明、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等元素息息相关。放眼世界各地,沿海沿江以及河流湖泊密集的地带,周边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对应的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基本都围绕着天然水体而展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们对良好的城市环境的诉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滨水景观的承载体,指的是与天然的湖泊、河流相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区域所形成的“水场”,其范围包括200~300米的水域及相邻的陆域空间,对人的诱导距离大约为1~2千米,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城市滨水环境是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设施于一体的空间环境,其中亲水环境是滨水地区最有活力和最具魅力的休闲娱乐一体化场所。[1]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人工表现形式有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栈道、踏步,以及滨水广场和人工亲水沙滩、绿地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中山市岐江滨水公园、迁安市三里河生态走廊、无锡市九里河中央公园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等等。这些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在视觉形式感方面做到了装点城市水系区域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更具有修复被污染河道生态环境的实质性功能。上述案例可谓是未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趋势的代表作,其秉持的生态理念值得肯定、借鉴和推广。

2 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局面下所面临的各种水环境问题。城市自然水系是滨水景观设计的根本立足点,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却有400多座城市面临着缺水的困境,75%的地表水系和64%的城市地下水源惨遭污染。目前,一些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已然种下了大量“反生态”的恶果,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这种模式之下,部分现代都市人对城市自然水系的感知缺失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伦理危机。导致绝大多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并未考虑到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去治理并修复因人工干预而造成破坏的自然水体环境。这类滨水景观设计所采用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仅为了满足短期的景观装饰要求,或出于所谓的安全目的而强制性改造甚至破坏天然水系走势及周边生态环境,因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诉求。

我国城市常见的河流水系景观改造工程,大多采用“改曲为直”的做法,将水系原本蜿蜒曲折的自然走势改为人工规整形态,并浇筑混凝土硬质护岸。更有甚者,某些城市水系的河床也被整体封盖在厚厚的混凝土之下。这些理水措施看似有利于水流疏导,有助于防洪排涝,实则是禁锢住了大自然的“血脉”,并切断了水流和土壤之间的物能转换,同时阻碍了地表水系的自然渗透过程,水体自然流速变缓,失去了自我清洁和修复的能力,加上大量城市废水的肆意排放,许多原本干净清澈的城市水系变成了一潭死水。与此同时,土地得不到河水的渗透,无法向周边地域内的植物提供水分,植物失去生命力;而由于河水被禁锢在混凝土之中,土壤蓄水量减少,更加速了河水蒸发。而硬质的驳岸同样阻断了土地和水流之间的生态联系,大量半水生植物和两栖类动物无法生存,生态链被人为打破。所以,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相当一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项目仅仅依靠一些形式元素,营造出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景观观赏价值的滨水“场所”,却无法从更深层次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角度出发,构建具有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生态滨水景观。因此,完善生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已是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

3 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

未来城市滨水景观,应当明确规划设计理念。倡导生态优先,以建立一套有“生命”的滨水可循环系统作为基底,在此基底上再进行相关的开发、改造和建设。以秦皇岛汤河公园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滨水景观设计,公园内所有景观单元均沿河设计。在前期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了水体景观、植物景观、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视觉效果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汤河公园滨水景观在设计之初就已定下最基本的生态理念: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严格保护现有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河道的硬化,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易塌方河岸,采用生物护堤措施;丰富的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底。[2]诚然,汤河公园构建生态滨水景观的设计思路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但我们从中不难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即未来的城市滨水景观应在尽可能地保留、保护好现有场地生态资源和城市水体环境前提下,充分加以合理利用,协调好开发、保护、修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初应对场地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考察,尤其是对区域内原生的滨水动植物资源进行针对性保护。这部分原有滨水植物资源是构成整个滨水景观生态环境的绿色基底,其稳定性和多样性远优于外来引进的植物物种。此举目的在于以最少的人工干预保留区域内滨水而生的乡土植物,并在此基础上以乡土植物作为标本进行大规模扩种,同时适度引进观赏类景观植物作为点缀,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滨水区域内生态稳定性的同时,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滨水区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

其次,对自然河流的地形与走势应保证最少量的改造,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区域内的历史人文遗迹,真正做到在最少人工干预的基础上,针对待开发滨水区域进行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切忌进行“面子工程”式的“改曲为直”、“整齐划一”以及硬化河道等景观改造模式。

再次,在对城市河道进行景观规划和治理时,可以根据水文条件,沿河岸适度增设人工湿地系统。湿地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过滤并清洁自然水体的功能,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生态环节。在城市河道沿岸增设人工生态湿地系统,通过其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可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对河道的污染,使河道恢复“生命力”,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除此之外,未来的滨水景观区应减少硬质护岸铺装面积,增加。例如,卵石护岸、草皮护岸、木桩缓坡护岸等形式的生态护岸面积,还河流以自然形态。实践表明,生态河流治理法比传统的河流治理法能更有效地促进不同基质界面之间的水分、营养、能量的循环,提高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3]除此之外,在位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市水体河岸地带,可大面积人工种植水生植物。例如,挺水类的芦苇、香蒲、梭鱼草、花叶芦竹等,以及浮叶植物和水缘植物。此举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功能,进一步加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鱼群及两栖类动物的栖息繁衍,在很大程度上修复并解决因人工硬质护岸造成的水体生态链断裂问题,并增加水景的景观可观赏性。

4 结语

未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城市自然河流廊道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痕迹,把完整的生态系统视为滨水景观设计的绿色基底,我们既要摈弃“硬化河岸,改曲为直”的景观设计思维定式,也要纠正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奢华与离奇而漠视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师法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另一方面又要以宽阔的艺术设计视野大胆汲取当代国外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合理内核。自觉践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理念,使之与我国城市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生态文明需求相向而行。

参考文献:

[1] 翟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

[2] 俞孔坚,陈晨,牛静.最少干预——绿林中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

[3] 马超.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黄霄(1987—),男,江苏南通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硕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理论。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城市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居业(2016年9期)2016-12-26 18:15:01
城市配网建设探析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6:55:3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