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量的符号运用,戏剧创作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戏剧符号学主要是构建一种符号系统,即在演出中用各种视觉所组成的方式演出的剧本结构等,由于演出的特殊性,演出的符号学则更为复杂。一个好的演出设计无疑是要求在舞台布景、灯光和人物造型等方面达到样式上的完美统一。舞台布景实践着视觉艺术形象与可视性等的基本特点,创造角色的生活空间、造型将再现历史背景等意图转译成一种可视性表达,产生了一个可视性地表意形象。舞台设计的意向空间可以出现于不同的层面上,在抽象的层面上,空间、形状、色彩、质感、活动、节奏与角色的感情相对应。舞台布景在剧场演出时,并非只是一组组背景,而是一个环境,就像参与剧本演出一样,能创造情调、气氛,也有抑制和帮助传达角色的作用。
这部改编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的万尼亚舅舅,主角和他的侄女为了照顾一个老教授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凡人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为社会和他人做些什么,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那个老教授,使老教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没想到老教授竟然是个伪君子。改编的影片曾于解放初期在北京上演过,却没有多少人看懂。于1971年上映,实际是暗指苏联政权的伪善性,这在苏联解体后,一些老的布尔什维克看到了公布出来的档案,大吃一惊,他们感到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政权,竟然是这种样子,思想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自杀了。
1 交代时代背景、环境文化的舞台物件
给《万尼亚舅舅》所定的戏剧类型叫作“乡村生活即景剧”舞台在处理这个外省的偏僻乡村上很独到贴切。从物件上看,话剧一开始的自行车就指明了所处年代。《万尼亚舅舅》写于1897年,表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农村十分困苦的生活。而在本次话剧中物件的处理也尽可能的还原时间和乡村背景。
舞台被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场景。室内的壁橱,钟表,柜子风格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就是19世纪的俄国农村风貌。这期间的俄国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处于十分偏僻困苦的农村,家具略显简陋,但是欧洲家具特点尽显无疑。
全剧舞台上方一直存在很多吊着的短木棍,笔者经过查实相关资料所做的理解是俄罗斯富有森林,盛产木材,石头较少,木材自然成为俄罗斯人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俄罗斯可称为木屋王国,曾经是遍布木屋,俄国农村过去的房屋,除了用原木垒成墙和地板外,还用木制的瓦和葱头圆顶,所以是房屋材质的象征;俄式炉灶,高而宽大的炉台上可以睡人,大门与正房之间有一穿堂,木匠曾经是俄罗斯工匠中人数最多的,每个农民也都粗通木活,能够自建房屋自制家具,木活的基本工具是斧子,俄罗斯木匠把它既当斧,也当锯、刨甚至刻刀来使,所以在舞台上的一堆柴火也不足为奇,都是俄国19世纪农村家居常态。
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与其他西欧建筑风格对18~19世纪俄国有很大影响,同样桌椅柜橱都以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为主,屋内作为墙与柜橱的设计也颇具欧洲风格——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本剧开场的自行车也是对时间背景甚至人物塑造有很大作用的物件之一,历史上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而完善自行车功能有了充气轮胎是在1888年,塞来普利亚后妻叶列娜骑着自行车登台这是对时代背景的交代,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撞,这种老式自行车也颇具时代特征。以上部分舞台物件就是对该剧时代背景、环境文化的交代。
2 体现人物性格身份的舞台物件(豌豆、餐具、服装、盆)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1890~1914),欧洲服装正处在S型时代服饰。所谓S型顾名思义就是突出曲线美。胸衣和臀部处理的十分鲜明,腹部和腰部紧收,凸显S型曲线,裙摆与之前的服饰有鲜明区别不再是撑起来的大波浪裙摆,而是微阔裙摆,将腰身体现的玲珑有致。叶列娜的所有服装都具有这种S型特点,且颜色上采用紫色、粉色等暖系色调,更添高贵气质,肩领处还有泡泡袖也是该时代特征,符合了叶列娜来自大城市时代女性摩登特征;而相较之叶列娜,导演对索尼娅这个角色的处理我无法苟同。索尼娅不管是不是乡村的姑娘她也是一位小姐,导演太在乎表达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所以这个人物成了一个粗狂憨直的角色。从索尼娅的服装,粗布麻衣,衣服完全没有叶列娜那般S型,衬托气质。叶列娜的衬托道具是自行车、秋千、手套、帽子、皮箱,都是些足能衬托其优雅高贵气质的道具,而换在索尼娅身上就是抹布、接房顶漏雨的盆、盘子、豌豆等,这些都在表现索尼娅19世纪俄国农场劳作的形象。虽然导演极力刻画两个女性人物的反差,但我觉得这样的服装道具处理并不尊重原著的思想。索尼娅代表的是高尚、美德、代表着善良、代表着母性,也代表着某种魅力的确实。尽管叶列娜代表的是优美,索尼娅代表的是高尚,但两者都是美,然而导演对于索尼娅的服装、道具处理只有勤劳可言,缺乏美感。
3 推进剧情、深化主题的舞台物件(鲜花秋千)
在看见心仪的姑娘叶列娜跟医生阿斯特洛夫草堆偷情时手拿火红鲜花的万尼亚的愤慨。这束鲜艳的玫瑰此时在万尼亚眼里变成最大的讽刺,也将剧情推向了高潮。虽然剧本的处理只是两者的亲吻被万尼亚碰到,但导演的大尺度处理更具有冲击力与讽刺意味。
第一幕结束时万尼亚推叶列娜荡秋千的部分是对原著的创新,作为舞台物件起到了诠释内心的作用,在叶列娜身上,静坐时能体现她无所事事的慵懒,荡起时又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叶列娜的魅力从而理解了万尼亚的心境,当万尼亚一把抓住叶列娜荡着的秋千时又能感受到万尼亚想要控制征服叶列娜的用心;而在最后索尼娅推着万尼亚荡秋千时,一方面是索尼娅希望万尼亚能与教授释怀,将怨恨随着荡起的秋千飘散;另一方面又像钟摆一样,预示着万尼亚与索尼娅从此以后继续无休无止机械工作的悲伤命运和沉重人生。
作者简介:李婧(1989—),女,山西太原人,2012级硕士,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