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容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生产、生活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低年级更是基础的基础,因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低年级知识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某些知识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因而成为教学难点,这些难点如果不想方设法加以突破,则必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提高民族素质有积极意义。
低年级数学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材衔接不紧又很抽象的新内容,如“分數的初步认识”。(2)容易混淆的内容,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3)日常生活中接触少的内容,如“千米的认识”。(4)一些概念及空间概念不易理解的,如“周长的计算”。(5)含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解答应用题。
要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主线,采用“铺垫、辨析、操作、点拨”等手段,把教材中的难点化难为易,加以突破。
一、通过铺垫,突破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做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因教材衔接不紧又抽象而产生的难点,我采取铺垫的方法顺利引入新知识。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以下一组题目:(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用几表示?(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用几表示?(3)把3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半个用几表示?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无法用已学的整数表示,这就很自然地从整数不够用导入分数,也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分数的产生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
二、对比辨析,突破难点
新旧知识之间容易产生负迁移,特别是概念容易混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时应充分比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挖掘知识的本质属性,概括异同,进行区别、理解,从而掌握知识。如教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1)王大伯养母鸡8只,小鸡4只,母鸡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并引导学生回答求母鸡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王大伯家里养母鸡和小鸡,小鸡4只,母鸡的只数是小鸡的2倍,母鸡有几只?解答时有部分学生套用了上题的解答方法,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两道题的异同点,并通过图解使学生明确同一事物、同一结构,但问题及其中一个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就不同,进一步明确第(1)题是求8里面有几个4,第(2)题是求2个4是多少。通过比较,学生深刻而清晰地认识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避免混淆。
三、引导操作,突破难点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训练学生思维正确性的重要基础。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心理过程,即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感知和思维活动,我组织了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由于生活中接触少而形成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观察、接触、实践,配合体育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先测量100米多长,再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走100米大约有几步?需要多长时间?接着告诉学生如果走了10个100米就是走了1000米,用“千米”表示。并且指出测量比较近的距离可以用“米”做单位,如果测量比较远的距离就要用比“米”大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比米大的单位叫“千米”,1千米=1000米。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表象,再通过实践脱离表象抽象概念,从而形成概念。又如教学“周长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深刻理解,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l)动手制作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学具使他们从中感知每个图形有几条边。(2)让学生在长方形的边上贴上花边纸,算一算长方形的花边纸贴了多少。(3)让学生说说怎样算出花边纸用了多少?然后,告诉学生刚才我们算长方形贴多少花边纸,也就是在算长方形的周长,可见长方形4条边的总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接着启发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呢?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求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做、看、想、算四个过程,学生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助于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四、注重“点拨”,突破难点
解答应用题,从何处入手找到解题思路,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寻求解题思路时,我突出解题思路的引导。如教学“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时,我先设计一道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多少只兔?”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应知道哪两个条件?教学例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我着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方法:(1)根据题目的两个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一共养多少只兔吗?为什么?(2)要求出一共养多只兔?还要知道什么条件?顺着教学思路一环扣一环,学生在问题的诱使下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明白第一步应先算什么,从而明确题目虽只给两个条件,但根据题目所要求的问题需要用两步才能解答。由于学生受到启发,学会思考方法,对含两个条件需要两步解答的应用题正确率有较大提高,因此,我感到在学生思维训练过程中进行有效点拨,指明思路发展的方向,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