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摘要:企业聘不到所需员工,学生就不了业,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萎缩现状,指出了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认知实践、教学方法手段、课外能力提升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升;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7-6409-02
Abstract: Enterprises employ less than the required staff, students is not the industry, school students to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the job.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atroph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scheme of setting, cognitive practice,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our aspects of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computer from the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motion; exploration
1 现状分析
随着职业学校竞争的激烈,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和发展各专业,以期吸引更多的生源,打造自己品牌。但调查显示,很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能力不满意,认为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比较差,而且计算机知识与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很快就出现过时的现象,很多毕业生又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导致其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职能需要。再加上职业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滞后,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拉不开差距,这也使得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的专业优势。
2 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而不是普通专业性人才近年来,职业学校基本都开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的方向性不强,什么课程都开,什么课程学生都学不精,也就是不懂的状态,面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自己没有信心去应聘。
2.2 课堂教学模式失当,忽视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学生在跟着做,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过分依赖,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未能与学生能力提升相接轨。
2.3 学生能力培养,缺乏企业参与
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是就业教育,最终是要选择企业,选择能被企业接受。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一厢情愿的去培养学生,没有企业参与制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就不能够达到企业要求。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进行了企业调研分析,但由于环境、师资、设备等因素制约,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够贯穿始终,最终还是不能达到企业要求。
3 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措施与对策
3.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相应岗位上的人员。如我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专业群主干专业建设,确立以“岗位主导,工程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组网、建网、管网、用网”职业实践为主线,实行分层递近课程体系,每一阶段培养学生能力目标与对应岗位如下:第一阶段掌握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与管理能力(门店售前、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第二阶段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第三阶段掌握系统设备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设备技术支持人员);第四阶段掌握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人员);第五阶段掌握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人员)。每一阶段对应的核心课程为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综合布线(含设计与规划);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平面图形图像,二、三维动画、网页设计;网络服务器架构,网络安全技术等。这样就将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各阶段培养岗位与目标。
3.2 搭建认知、实践舞台,体验企业文化,提升上岗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想当然性。从我校学生专业选择的摸底调查中,70%的学生专业选择是家长选择的,而家长更多的是看周围行业中哪些人是较富的,从而选择其相同或相近专业,如建筑业或房地产业的崛起,大量的学生选择学习建筑类相关专业,汽车的普及,促使家长认为汽车业的红火,学校面对涌入的学生,师资、设备、管理都跟不上,学生的培养质量下降;20%学生听招生人员的引导,这与学校招生的形势与环境有相当关系;10%的学生是自己选择专业,在这些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中,选择计算机专业为了上网、玩游戏的人员占有一半,真正能够干什么,做什么,对专业了解不清楚,在学校中如何培养其适应社会所需,这是我们学校所在迫切解决的问题。
学生进入学校后,就迅速安排学生进入相关IT企业进行参观、与企业员工交流、听专家讲座等,实现基本的认知阶段教育。为了深入提高学生的企业认知,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劳动生产实践学习2周。因IT行业的规模性所限制,选择企业中,只能选择劳动密集性企业,与IT行业不相关的也可以。从我们实践的工作反馈中,我们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与教训。劳动实践之前,必须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有时会得不到家长的认可,需要做细致的工作,对于学生要严明纪律,强调规范。劳动实践中,以企业的管理制度去要求学生,学生行为将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管理中不以情管理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制度,学生再回校学习,在纪律观念上明显加强。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IT行业相近的企业实践1个月,可分批次完成,也可利用教师下企业锻炼机会,师生共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回来进行改进。第五学期,安排学生进入完全对口企业实践2个月,这就要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能够迅速的适应岗位。从我们的实践中看来,这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将企业制度、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引入了学校。当然,这其中也给我们带来了课务编排、教师安排、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但职业教育性质决定企业必须参与教学,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3.3 创设仿真环境,灵活教学方法,运用知识技能
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构建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各方面的训练和熏陶。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将模拟柜面销售,学生即要做顾客,也要做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在讲解自己产品的过程中,将电脑性能熟记于心,顾客在咨询“刁难” 销售人员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知识、技能、与人合作、与人沟通、语言表达等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能力提升活动,锻炼能力
针对专业特点,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专业协会,规范与专业有关的协会活动内容,广泛接纳学生参与协会,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有协会成员负责,教师仅进行指导。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成立创新工作室,利用市、省创新大赛,省文明风采大赛等赛事目标,以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为主线开展活动,即实现了个人目标,也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开展专业拓展训练课程,如“连环手”、“信任背摔”、“风火轮”等一系列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使同学们体会到齐心协力、信任的伟大作用,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学生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融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企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艳.工学结合引领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2] 许金宝.新形势下提升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思考[J].技术与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