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飞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教师采用“导学案”进行授课,让学生“学有所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然而,部分教师困囿于教材,课堂提问的“含金量”不高,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生成新的问题.学生也拘泥于“导学案”,问题讨论的范围狭窄,难以激发思维,无法达到启迪智慧、发展能力的目的.初中物理教师应通过观摩研讨、课堂观察、教学研究、讨论反思等方式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沼,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表演式提问.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热闹的气氛,提出诸如“是不是”等无须学生思考的问题,或先叫学生后提问题,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导致回答缺少质量,也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2.过场式提问.教师困囿于“标准答案”,课堂提问只是走过场的形式,一味控制问题的答案,将学生的思路往“标准”上引,对学生的答案缺乏分析,也不作必要的知识补充和思维引导.
3.片面式提问.教师偏爱优秀生,提问只面对少数人,甚至会讽刺挖掘后进生,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倍感冷落.
4.单一性提问.教师提的问题之间彼此割裂,缺乏必然的联系,导致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梯度,使知识的呈现过于突兀,学生往往抓不往要领.
二、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要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关键处提问,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切不可不着边际,挠在“不痛不痒”之处.教师的提问也不能局限于书本,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冬天的早晨,汽车司机发现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色‘哈气,于是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而夏天的雨后,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色‘哈气,而司机会打开空调制冷,也能很快除掉‘哈气.为何同样的现象,司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却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教者针对难点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学情,精心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要在学生处于“愤”、“悱”之机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度,忌大忌空,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略高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如在“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临近毕业时,斌斌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时,摄影师看到两边有同学还未能进入镜头,于是及时作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问,他是如何调整的?”并适时拿出照相机给学生做直观的演示,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同伴之间相互探讨.有同学尝试后发现“可以让镜头远离同学一点”,也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调焦将暗箱长度缩短”,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有效地夯实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问要具有梯度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若采用单一的问题提问学生肯定无法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差异,按学生的基础水平高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同梯度的问题,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感受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教者设计问题:C层次: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鸣,说明声速比光速(填“大”或“小”);真空中光速为m/s. B层次: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40m/s 和3×108m/s.在百米赛跑比赛中,若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才开始记录,则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填“多”或“少)s. C层次:从地球向月球发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m.教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逐层推进,环环相扣,营造人人有思考、个个能答问的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教师不能满足于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通过设计开放题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提出问题:请从热学、力学以及电学的角度分析电热水壶的物理知识.有学生运用水蒸气液化原理解释“水快烧开时,壶嘴和壶盖上冒‘白气的现象”;有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壶嘴比壶肚高的原因;有学生利用电流经过电阻会发热的热效应了解了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学生将生活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深入剖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提问策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