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盛宴——阅读——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小学从“阅读”走向“大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014-10-22 00:03陶继新陈景利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读书课程

陶继新 陈景利

陈景利,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她任校长六年间,带领师生在全市小学开创了小初、幼小衔接,经典教育,科技教育,京剧、名曲、名画进校园,家校深层合作,亲近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先河。是鸡西地区小学校长中唯一被省教育厅认定的黑龙江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学校也成为鸡西市义务教育的一面旗帜、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并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关注,《人民教育》杂志曾多次专访与报道。

【陈景利】作为一名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城市的小学校长,能与全国久负盛名的教育专家陶继新先生就小学阅读这一话题对话请教学习,并能聆听指导评价,深感机会难得和荣幸。

【陶继新】陈校长,您太谦虚了!您的道德人格与教育情怀,以及超越一般人的教育智慧,都让我敬佩不已。与您对话,我会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也特别珍惜这次对话的机会。

【陈景利】多年来,我对小学教育一直有许多要付诸实践的想法。自己从小学教师起步,最初的十年里,成为教学副校长和鸡西地区首届名师,后来在市教研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任职,承担过教研、培训任务,最后从初教科长到学校做校长,算起来在教育战线工作了三十余年。任校长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曾为一些小学办学中的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所担忧,感觉在课程改革初期,小学层面普遍缺乏科学、个性化办学理念,在改革中跟风、模仿的多,功利思想较严重,导致了小学阶段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后续学习能力不足,以至到了中学后尤显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陶继新】当今教育上的问题很多,可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随波逐流了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失了教育的良知,更少了教育的责任感。您经历特别丰富,且聚合成了您的一笔精神资产,加之良知未泯,责任在肩,您就看清了教育的本质。于是,有了您的忧患意识,有了您的“上下而求索”的追求。遗憾的是,现在像您这样的校长已经相当少了,这是教育的悲哀。

虔诚阅读 明理力行

【陈景利】2008年8月,我接任校长时,所任职的学校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包括名声在外的师生读书活动。学校倡导阅读虽然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师生阅读没有形成全员性氛围,有的读的多,有的根本没读过什么书。二是阅读效果不好。读写应是不分家的,但部分教师写作水平较差,简单的计划总结句不通、语不顺的现象较多,阅读在促进师生行为改变方面不明显,读书与做人存在两张皮现象。三是学生阅读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范围相对狭窄,对书籍没有甄选,多是信马由缰、囫囵吞枣和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读书缺乏思考。当问及学生怎么读书时,答案基本上是“看呗”,学生对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怎么读还很模糊。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和教师对阅读没有进入理性思考层面,对读书还只是局限在形式上的倡导,没有真正纳入课程管理,仍处于感性实施阶段。二是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小学阅读要解决哪些问题不清楚,读什么,怎么读,培养哪些阅读习惯和能力还没有准确定位,多注重儿童文学范畴内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最有益的经典阅读涉猎太少。三是对当代阅读特征的变化敏感度不够,因为,传统纸面阅读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现实需要,“开卷有益”已经不适应现实社会。四是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缺少关注。正是这样的一些原因导致了学生读书效益低下、优势不足的问题。这就引发了我通过什么路径,真正解决师生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问题的思考。

【陶继新】您所说的读书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多学校现在依然存在着,而且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读书,本来就应当是全校师生的事情,可现在却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而没有全员的读书,师生的整体水平就很难真正提升上去。如果说读是一个人的精神输入的话,写作就是精神输出。没有一定量与质的精神输入,就不可能有好的精神输出。阅读质量不高及其随意性,就很难体会到读书的要义。因为只有好书中,才有“明明德”的为人之德,以及超越常人的智慧之识。我的两个女儿的孩子课外所读,除了儿童经典之外,绝大多数诵读的是中国古代经典,而且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在某些方面,文化已经起到了“化”人的作用,且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底气。我想,未来的作用还会更大地彰显出来。为什么有的老师与家长就是不让孩子诵读这些经典呢?因为他们不懂得儿童学习的奥妙。不少大人认为,小孩子根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意思,即使背会了也毫无作用;甚至有的教育专家也持这种观点。其实,他们不懂得一个起码的常识,那就是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来框定孩子的思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段,他们背诵经典更多用的不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而是形象思维与图像思维。他们不需要理解深义,却可以轻松自如地快速背诵古代经典,让大人们望尘莫及与自愧不如。记忆有一个规则,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所以,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学记》上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让他们背诵大量的经典,年龄大了后,用上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也很难记下这些经典。现在记下了,未必理解,可是,却储存到了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典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您是深知这其中要义的,所以,您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陈景利】是的,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学习经典的最佳期,是形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我们在深入的理论学习、问题分析和实践研究中认识到: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学习”包含着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阅读是所有能力形成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果这个能力不具备就会制约其他能力的形成,并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小学又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对小学生来讲,阅读就像生命一样珍贵,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陶继新】阅读是人的精神食粮,也是物质保障,缺了就会发育不良,生命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我认为,小学校长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享受有品质的阅读生活。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通过阅读积淀学习和生存能力。

【陈景利】为了改变师生的盲目、浅层、低效阅读和为阅读而阅读的现象,解决阅读在提升学习能力、促进行为改变方面效果不佳的问题,保证小学生阅读食粮的充裕,我们将办学的思路定位在“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切入点、教师成功的着力点、学校发展的落脚点”上,形成了“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学生精彩人生的基石”的特色办学理念,并将“虔诚阅读,明理力行”作为校训,进一步凸显阅读特色,强化阅读功效。

另外,从阅读的本义上看,凡是用眼睛看到的、用心去体会的都是阅读,阅读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多感官协调运动的过程。在当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时代,必须颠覆“阅读就是读书”这一贯的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从“阅读”走向“大阅读”的办学策略。所谓“大阅读”,就是在阅读的理念上,确立了“阅读即思考,阅读即育人”的阅读活动指导思想;在阅读的范围上,从阅读书籍拓展为阅读文本、阅读声音、阅读图画、阅读自然、阅读社会和阅读自我六大领域,从书籍一个点的阅读向多维空间阅读转换;在阅读的内容上,秉持“童蒙养正”的原则,实施经典教育,力求让学生从进入和平小学校园的那天起就见到精彩,阅读国内外经典,欣赏中外名曲名画,见识最美好的事物,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的态度方法上,改变被动应付、只读不思、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阅读边行动的习惯;在阅读的目标上,让学生的阅读实现从“器”的层面转到“质”的层面,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在特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阅读,我们实施了课程、课堂、活动、评价、队伍建设等全方位的改革。

【陶继新】我感到,你们提出的“大阅读观”非常符合小学教育的规律,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有想法,而且有实现这些思路的具体措施,对其他学校很有借鉴意义。学校是文化的圣地,阅读,当是师生必需之事。你们的办学理念和“大阅读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则让学校有了真正的“文”味。阅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您所谈的阅读,则是从广义上说的,既读有字之书,也包括读无字之书。人的生命成长,需要有字之书的精神滋养,也需要无字之书的感染与锻造,而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这种无字之书的阅读。我有一个常说的观点,就是“上天入地”。所谓“上天”,就是阅读“天书”。所谓“天书”,就是世界大师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些作品中不但有真善美的精神品格,也有开启人们心扉的大智慧。读得多了,这种大智大美大善,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走进读者的心里。可是,只读“天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入地”,即走进社会自然等生命实践场景中,让生命接上“地气”。不然,读到的有字之书,都会成为天上浮云与空中楼阁。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除了研讨了大量的先贤圣书之外,就是他一直在教育实践中行走。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实践哲学家。也正是这种“上天入地”,才让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圣人。您所说的“六大领域”的阅读,比我说的外延更宽,比如您所说的阅读自我,这尽管与“入地”之读有关,可是,还有与“上天”之读的和谐,还有生命的感悟才行。再比如阅读声音与阅读图画,通过听觉与视角,去感知属于艺术的那种美好等。孩子的生命成长,需要多种营养,而您所给予他们的,则具备了这一属性。

特色阅读 校本课程

【陈景利】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重要的是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实现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目前最缺失的是自我教育,阅读自我就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们做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期待您的指点。为有效地解决正如您所说的阅读中的“上天入地”问题,我们主要开发开设了具有阅读特色的四大类校本课程,即经典诵读类、文化赏析类、体验实践类和心灵导行类。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国家课程渗透,二是地方课程整合,三是校本课程深入落实。在经典诵读类课程上,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识记规律,将《论语》等国学经典与古今中外经典美文按年段编入校本教材,每周固定经典诵读时间并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小学期间全文背诵《道德经》。同时,把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纳入课外阅读之中。低年级以经典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以科普读物和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以经典散文和获大奖的儿童文学为主。通过诵读经典,滋养内涵,开发智能,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在校本经典课程开发的牵动下,各年级组、班级分别拓展了经典诵读内容,加强了年本、班本课程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有十余本年级和班级开发的诵读教材。

【陶继新】你们的经典诵读类课程开得太好了!有时间保证,有教材保证,有数量保证,有质量保证。比如要求学生背诵《道德经》,其意义之大,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作,老子的大智慧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甚至认为,一个人不读《道德经》,生命里就少了一些精华思想的浸润。宇宙间有一个生命规则,而人多不明白其内在的要义;走进《道德经》,就会明白这个规则,就会让生命发生变化。那么《论语》呢?则是中国人的《圣经》,当下人们的生活里,都烙印着孔子及《论语》的思想。它不但是一部智慧与哲学书,也不只是一部教育书,还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书。《周易》上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无仁无义,不可以称之为人。而真正走进《论语》、《大学》和《中庸》等国学经典,就等于走进了修身的大门。人做好了,事也就不难做好。小时候人学好了,未来就多能成人成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课程,不只是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智慧,更让学生学到了生命成长之本。

【陈景利】文化赏析类课程主要包括汉字文化学习、名曲名画欣赏、国粹知识学习、数学故事、京剧故事等。体验实践类课程包括书法、手工、武术、体育舞蹈和京剧艺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开设了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为主题的《阅读鸡西》《阅读中国》等校本课程。鸡西是一个具有兴凯湖文化、北大荒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阅读鸡西》上。《阅读鸡西》主要分为阅读家乡的山水和阅读家乡的生活两部分。在课程的实施上,主要采取两个步骤:课堂内,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家乡的人文历史、经济文化;课堂外,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按照学年段,集中开展“拥抱家乡、亲近自然”活动,让学生走进山林、田园、农村、矿山,领略家乡的自然景色之美,体验劳动创造财富之美,走向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近两年我们还利用研究性学习手段,对鸡西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问题,对雾霾天气、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等进行了实践调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陶继新】《阅读鸡西》《阅读中国》等校本课程中的文章,未必称得上亘古未变的经典之作,可是,却不失为有思想有品位有文化的作品,更是学生接地气的课程。生长于鸡西,就要熟悉鸡西与热爱鸡西;生长于中国,就要熟悉中国与热爱中国。开设这样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这种爱,具有高尚情结,又会长驻自己的生命里,并会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陈景利】还有心灵导行类课程。我们设计了以“阅读自我”为主题的微型课程,时间主要是每天早上学生课前的十分钟,每天内容各不相同。周一是“新闻速递”,以实时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名人义举为主题,让学生增长见识,接受社会正能量;周二是“赏心悦目”,通过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感受身边榜样带来的正能量;周三是“心灵鸡汤”,以讲述富于哲理的故事,朗读触及情感的美文或学唱励志歌曲等,让学生的心灵在善和美的情景中得到润泽和滋养,激发内在的正能量;周四的“真情告白”,让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以及向自己说心里话、讲述真实想法、反思自己的行为,形成自我教育的正能量。通过这种微型课,让学生不断蓄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积极、阳光、向善的力量充溢在每一名学生心中。

这些校本课程,不仅有效深化助推了以阅读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化建设,也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影响。鸡西市教育局还专门召开了“和平小学校本教材推介会”,把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向全市中小学进行推广。

【陶继新】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思想人格的形成、知识的丰富与智慧的生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心灵成长。小孩子心灵是不是和谐与健康,不但会影响到当下的幸福,还会辐射到未来。一个在小时候心灵受过伤特别是重伤的人,长大之后,总会在某个时段以某种形式呈示出来。所以,小孩子心灵的塑造,当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个大工程。你们开设心灵导行类课程,让孩子从小心灵健康,就等于为其构建了一座幸福的殿堂。其功也大,其事也巨,其影响也久远。

看来,你们在开设这些课程的时候,关注了文化之“化”,关注了成人之教。现在的教育如果说出了问题,更多则出在这些方面,不是用优质的文化“化”人,而是用一般甚至低俗的文化侵蚀人。小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染白则为白,染黑则为黑。课程,就是为孩子染“色”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送给孩子的是生命成长的必需品,而且是极其优质的必需品。与您几次接触,您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您是一位极有教育情怀的人,是一位很有历史担当的人。当了校长,教育好孩子,您就有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而和平小学的孩子,也会因为有您这样一位好校长,有你们一批好老师而幸福。

提升阅读 构建模式

【陈景利】我们坚持经典教育也是受您的影响啊!您的《经典让生命有根》和《让幸福与经典同行》两本书,我们全校教师都拜读过,您的经典教育思想和观点对我们启发很大。您说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染白则为白,染黑则为黑,太有哲理了。先入为主是儿童认知成长的重要规律,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形成什么样的人生,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样。所以,从小接触经典、见识精彩的孩子,就不容易被社会的污浊之气所感染,也不会盲目追星和崇拜。我们发现,经典读得好的学生,均不会产生贪恋游戏、沉迷网络的问题,而且小小年龄内心就很沉静,做事也很有节制。我们的课程开发,有效地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而构建以提升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也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阅读光进入课程还不够,必须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实现深层次阅读,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构建了“阅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三个回归”、“三个关注”和“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三个回归”,即回归主体、回归科学、回归育人,这是支撑模式的思想理念。回归主体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回归科学就是要求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组织教学活动,避免因不懂、不遵循规律而造成各种偏差。回归育人就是课堂教学要以育人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三个关注”即关注兴趣、关注习惯、关注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重点。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情绪变化,以激发其持久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教材、表达想法、思考问题等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学堂。“五个教学环节”,即单元导入,目标导学;自学指导,主动探究;互动交流,教师点拨;拓展提高,目标检测;课堂小结,单元回归。在教学环节中,突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强化阅读能力培养,从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对文本、图画、符号、声音、情境等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二是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三是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关注知识结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够在宽阔的视野下看问题的能力。

【陶继新】“三个回归”的研究很有价值。现在的教育,有些不是什么创新的问题,而是回归的问题。魏书生老师经常讲,他讲的没有新东西,都是长了胡子的老经验。可是,这些经验却百试百灵。因为这些经验,看似旧,实际上却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道。而现在有些学校的所谓的创新,不少关注的是技术层面。而离了道的技术技法,都是舍本逐末,失去本质要义的。您所说的回归,让我眼睛一亮。因为本来就是如此,可后来偏离了本道,必须回归本路。回归主体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想想当年孔子教学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再看看我们以前学生上课的地方,不是就叫学堂吗?而现在为什么叫教室了呢?因为学堂之义说的是学习之地,教室之义说的是教师教学之所。两个字的意思迥然不同,说明了两种学生观的不同。您说要回归主体,说明了学生观是正确的,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模式。回归科学同样重要。现在教育上出的很多问题,都是违背教育科学的。比如现在上级到学校的检查之多,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可是看看《学记》怎么说的:“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没有夏祭是不去考查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不懂教育教学或似懂非懂教育教学者,因其位在其上,到了学校与课堂上,指手画脚,结果让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还有,不了解学情、不尊重学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有些是不懂教育规律,有些则是人格上出现了问题。如果不予回归,学生就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回归育人就更重要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只是传授知识。当年孔子的教学,是将育人放在第一位的。他有一个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你看,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前九个字都是谈的育人问题,最后三个字也不是与育人毫无关系。育人是本,本立而道生。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教育就会出大问题,我们的民族就会出大问题。您说要回归育人,不但正确,而且任务艰巨,且有时不我待之紧迫。

您所说的“三个关注”当是抓住了教学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当下的教学到底有多少兴趣?而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但学习效率是低下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一种探索未知、提升人生境界的快乐之旅,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更关注的是学习的兴趣,而且升华到了审美的境界了。关注习惯与关注兴趣同等重要。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用叶圣陶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与那个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更多不是智商问题,而是情商起着决定作用,而习惯,则是情商的核心元素。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提高学习成绩就有不求自得之妙。关注方法与关注习惯一样,也是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说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尽管也能学会,但多不是自己探索出来的。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不用老师之教而自会学习的时候,才能抵达高效的殿堂。还是《学记》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会与会学不在一个层次上,不但学到知识的巩固程度大不一样,由此形成的思维走势与心灵状态也是大相径庭的。

“五个教学环节”是一种教学流程,也是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同时,它让教师有效之教与学生高效之学落到了实处,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015年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出台之后,云城乳业认真组织学习新一轮农垦改革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出台改革方案。公司方案初步确定,云城乳业实行集团化改革,以云城乳业为核心,整合本市国有农业企业,组建大同市区域农垦集团公司。

【陈景利】您的这些论述,让我备受鼓舞的同时更使我有振聋发聩之感。在和您接续的这些对话中,也常常使我对于学校建设发展,尤其是以阅读为突破口,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操作方面,与您有不期而遇之感。这种感觉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中,亦有所体现。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强调识读,也就是对重点字词的深入解读;中年级强调理读,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流畅性和专注力,在阅读理解上下功夫;高年级强调品读,在思考内化、情感细化、品行变化上下功夫。我们还强调教科书的阅读,主要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式,读出教材中的每一个信息。同时,还注重教会学生阅读课外书,学会以问题导读的方式阅读,并开设了课外阅读导读课,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系统思考的过程,当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也就达到了理想的阅读效果。

【陶继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至到了高考的时候,阅读依然是考生心中的一个痛。其实,阅读是有道有术的。没有“取法乎上”与大数量之读,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真正提升的。因为阅读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语感的问题。优质语感的形成,不是仅靠方法能解决的,没有质与量的聚合,就不会有优质语感的生成。这并不是说方法不需要了,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问题。您在前面谈到了一些阅读之道,现在又梳理出了一些阅读之法,这样,阅读才能驶进一个理想的境界。

【陈景利】目前教师对“阅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理解更深入了,应用更自如了。本周我随机听了三节课,一节是王岳老师的美术手工课,课中她引导学生在观察图形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图文阅读中掌握制作要点;一节是李天慧老师的音乐课,她注重在听歌前提出阅读要求,将阅读到的(歌曲中听到的)事物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很好地将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中思考的、脑子里想象到的、创作展现出来的多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一节是李慧杰老师的语文课《我和祖父的花园》,她巧妙渗透的读写指导与深度、广度阅读方法的指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我也见证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都佐证了“阅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是科学有效的。

【陶继新】正确的路径有了,教师就会循路而行。其实,老师们几乎没有不想教好学的,关键是要让他们如何才能教好学,并形成自我探索的意识。以上三位老师的课之所以让您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摸清了科学的教学之路,而且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

【陈景利】将阅读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阅读伴随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我们深化阅读实践的宗旨。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在学生中开展了具有阅读文化韵味的主题活动,并形成了一大系列,即品读书香系列、社会实践系列、感恩教育系列、艺术体育系列、科技活动系列、研究性学习系列。

【陶继新】品读书香,是阅读文本、滋养心灵、丰盈智慧的生命之旅;社会实践,是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让学生胸怀祖国、心存集体、敬畏自然、挑战自我的生命锻造;感恩教育,是阅读自我、感受恩泽、植入成就他人思想的境界提升;艺体活动,是阅读声音、阅读图画,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培养高雅情趣的审美追求;科技活动,是激发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科学之路;研究性学习,是整合各学科资源,提高将阅读成果转化为行动的综合能力。

【陈景利】您说得太好了,我们也十分重视在每一项活动中培植和注入阅读的内涵,突出阅读文化的穿透力。例如:每学期的亲近大自然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活动前有针对性的书籍阅读,活动过程中有观察、思考、体验式的阅读,活动结束后有反思、交流、感悟式的阅读,体现生活中处处是阅读的思想,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陶继新】开展活动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不但会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校内外活动,而且还有了在这些活动上展示才华的机会。有了成绩,希望通过展示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孩子更是如此。它不但会大大增长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还会让他们求知欲长盛不衰。长久的热情,还会内化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们受用终生。

评价阅读 硕果累累

最初我们在制定读书小硕士、小博士评比方案时,没有行为考核这项内容,只是根据学生读书的数量和理解程度作为主要依据。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读书与做人不是完全正相关,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行为习惯和品行表现不佳,这样读书是没有意义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完善人格。所以,为了在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诠释“虔诚阅读,明理力行”的校训,更好地践行“阅读即思考,阅读即育人”的思想,在读书小硕士、小博士认定上增加了行为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有效阅读。

【陶继新】“虔诚阅读,明理力行”这个校训好!谈阅读的人很多,可谈虔诚阅读的人不多。读书如做人,面对好的作品,应当有一个敬畏之意、虔诚之心。因为好的作品,大多浓缩着作者生命的经历与感悟,有着思想的品位与智慧的含量。所以,阅读不但要读文字,还要读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智慧,还要读写作品的人。当前,一些人已经少了虔诚,而没有了虔诚,则会失去生命的意义。《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还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不但表现在平时的行动中,也应当深入到日常的阅读中。再说“明理力行”。读书的意义是相当丰富的,明理则是其中的要义之一。《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义是相当丰富的,明理则是其中之一。而《学记》则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不学不知善,也不足以明道。当然,这里的学,还不止于阅读文本,还有前面我们谈到的阅读无字之书。而且,明理与力行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说:“力行近乎仁。”而明理也要知乎仁。如果一个人读了万卷书,可是在行动上并不好,那这个人还等于没有读好书,更没有做好人。小学生之学,当然有文字之学,但更要有行动之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的考评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考评,有了人格素养的考核。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陈景利】陶老师,您还不知道,当年我提出要将“虔诚阅读,明理力行”作为校训时,还引发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个别人甚至认为“虔诚”带有宗教色彩。但我没有动摇,原因就是,我觉得,要做好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有虔诚的宗教情怀,学生对待学习也应如此,否则很难成就真正的教育。这次对话又得到您的首肯,更坚定了我以这一校训引领师生阅读的信心。记得您曾经说过:“要把学校打造成为读书的好地方,教师就要与经典为伴,享受职业的幸福;学生与经典为伴,品味成长的快乐。这样,不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升了,身心也健康了。”在这一方面,我与您有同感。小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小学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爱阅读、不会阅读,很难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以相互促进阅读、实现教师阅读自我管理的“师友会”,通过阅读经典、阅读名曲名画、阅读教育名著、阅读社会、阅读学生、阅读自我,着力打造一个爱阅读、会阅读的教师群体。“师友会”每学期还向教师推荐阅读内容,每周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而教师要每月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汇集在学校编辑的《在阅读中成长》教师文集中。

【陶继新】相信《在阅读中成长》教师文集的内容一定是非常丰富的,因为老师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受,有了在读书中成长的切身体会。阅读经典的要义在于,读与不读不一样,读前与读后不一样。如果读了一段甚至更长时间的经典,没有任何变化,就等于没有读。老师们开始读书的时候,也许不会有现在这种感受,甚至有的还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是,当他们从读书中大大受益之后,就会形成读书的习惯,甚至升华为一种审美追求。有了这种审美感觉之后,人生的幸福也就会接踵而至了。

【陈景利】回眸学校六年间的发展历程,主要得益于有效践行以阅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和师生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多项荣誉。2012年《人民教育》对学校一些做法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采访,并以《为了孩子的明天》为题刊登在12月第24期“名校扫描”栏目上;《黑龙江教育》对学校阅读特色做了深度报道,并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题刊登在2013年第10期上;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司和中华书局举办的论坛上两次交流经验;2014年3月,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在腾讯网上报道了我校“少年研学会”的活动。学校的科技教育排在全省中小学前十名之列;经典阅读、京剧、名曲名画进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家校共建、小初衔接、课间音乐等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和平鸽”京剧社团成为鸡西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2013年10月,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现场会,推广我们的经验;学校还承担了两次全省现场会的任务,学校的阅读特色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先生的充分肯定

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特别是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较快。2012年,学校被国家扶贫基金会选定为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送教单位,全校教师为西部送视频微课100多节;有两位教师的读书体会发表在《人民教育》上,一位教师还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封面人物;尹传梅老师2013年被市政府誉为“鸡西好人”,李慧杰老师2014年被市政府任命为劳动模范。

在深化阅读特色实践中,让我们最高兴的还是学生的文明素养、学习能力一年比一年强。学生们喜爱读书、科技制作、艺术创作、体育运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的越来越多,参与校外补课的越来越少,涌现出一大批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经典诵读小状元、爱心小天使、科技小院士。2013年7月,我校学生赵紫汐作为黑龙江的唯一代表进入中央电视台少儿戏曲大赛总决赛;我校学生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机器人大赛冠军;四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我们的毕业生也成为最受当地初中学校欢迎的生源。

师生的进步和成长,让我这个做校长的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

【陶继新】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凝聚了您及老师们的心血与智慧。更重要的是,您与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当下快乐的学习状态与文明程度,形成了和平小学的品牌,也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陈景利】“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学生精彩人生的基石”,立体化推进学生们向阅读文本、阅读声音、阅读图画、阅读自然、阅读社会和阅读自我六大领域纵深发展,已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和孜孜不倦的自觉实践。这个过程很艰难,充满着挑战。作为校长我很清楚,我们有些工作还不够成熟,有待完善,前进的路上任重道远。通过与您这样一位富有崇高境界和思想智慧的专家对话,更坚定了我携手师生,驰骋阅读天地,传递正能量、激发正效应、唱响正气歌的信心。有了您的点拨启发、鼓舞激励,我们将更加努力,在学校未来发展中,凝神静思,探幽涉远,以新的成就,回报您对我及学校的关注与厚望,并延伸我们的新对话,期待您的新指教!

【陶继新】优质的阅读,就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充氧,就是为其未来的生命打点文化底色。有了这个底色,生命就会更有希望,人生就会更加幸福。相信你们会一如既往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期待你们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阅读读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