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锁
【摘要】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验收规范不可或缺。本文通过探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规范采用的要求、指标和适用条件及验收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指标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验收规范
1 前言
所谓污染场地是有关部门对潜在污染场地作详细调查后,发现污染危害影响到人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的场地。所谓场地修复,通常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化、降解、吸收、转移或固定场地存在的污染物,使污染程度降到环境的可接受水平,或者把有害污染物变成无害物质的一个过程。针对部分污染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底泥和土壤等是其必不可少的统一体,有害物质在这些载体之间相互转移,形成的污染作用也相互影响。以往的污染场地修复通常关注修复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验收则关注度不足。
2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场地修复技术起步较晚,在“十一五”期间行了 “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受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石油烃、农药、重金属和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领域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比如,杭州的炼油厂、铬渣场场地修复,北京的焦化厂、染料厂场地修复以及上海世博会场址的修复等,使用到了填埋、焚烧、固化和稳定化、生物降解及热脱附等修复技术,给未来更复杂污染场地的管理和修复方面确立一定的技术支撑及实践经验。从我国近几年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来看,基本上已从以往的单一技术转化为综合集成、多技术联合的修复技术,已经从着重于石油、农药、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转化为混合污染土壤或多种污染物复合的综合修复技术。
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规范
3.1 修复工程相关术语和定义
3.1.1 土壤
地球表面存在矿物质、水、有机质、空气和生物的未固结层,不仅有肥力,而且可以生长植物。
3.1.2 污染场地
由于储存、处置、堆积、处理或者转移等形式而承载污染有害物质的空间区域,会影响到自然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3.1.3 土壤修复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化、降解、吸收或转移污染场地中的有害物质,使其浓度或含量能够降低到环境或人体的可接受水平,从而符合对应土地利用的标准。
3.1.4修复技术
能够用来处理场地有害污染物质的处置、处理技术,其中包含污染物结构的改变,或污染物毒性的降低、迁移的各种生物、物理或化学技术。
3.1.5 修复可行性研究
从成本效益、条件、技术等方面对进行的修复技术作评价,制定经济可行、技术可行的修复方案。
3.2 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程序
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时,编制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有修复技术的筛选和评价、预修复目标的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修复技术方案的制定这4个方面。
3.2.1预修复目标的评估
按照污染场地的调查及相关风险评估,记录污染场地的暴露情况,制定场地预修复的目标。通过专家评估法或矩阵法对工程修复技术进行预评估,确定场地预修复目标的可行性。
3.2.2修复技术方案的制定
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就要集成修复技术,充分利用可行性试验保证修复技术参数的精确性。接着按照场地实际调查结果以及场地修复技术标准制定修复实施计划,对理论土方量进行估算,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作评价,然后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安排过程的修复进度。
3.2.3修复技术的筛选和评价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从安全健康及环境资源需求、修复成本、时间等方面,采用矩阵评分法对备选技术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的可接受水平作详细分析,筛选最合理的修复技术方案。
3.3 验收程序
3.3.1现场勘察和文件审核
仔细审查场地记录文件以及场地的踏勘情况,核对污染场地修复方案应用的实际情况,其中核实的内容包括修复方式、修复范围、污染防治措施和效果及污染场地的最终处置等。
3.3.2 制定采样布点方案
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应用实际情况,制定验收采样方案,通常采样内容有采样点位、采样数量、采样深度等。
3.3.3 现场采样
根据采样布点方案在现场进行采样工作,进行采样时可按照污染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采样计划,同时作相应的书面记录。
3.3.4 实验室检测
把在现场采集到的样品送达实验室作检测。
3.3.5 评价修复效果
完成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及审核后,一一进行修复目标值及检测值的對比,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用统计检验法,判断污染场地的修复标准是否达到。
3.3.6 编制验收报告
结合统计分析、检测数据、调查结果、修复方案和验收评价结果,编制合理场地污染修复验收报告。
3.3.7 监督复核
完成验收报告的编制后,准备对场地进行开发利用,这时需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及复核场地污染修复的实际情况。
3.4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3.4.1 文件审核
3.4.2审核范围
进行彻底验收工作前,要收集污染场地环境及相关修复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污染场地修复方案和环境评价的相关资料:已完成备案的修复方案和相关行政资料、污染场地环境审批意见和评价报告书;
(2)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文件:场地修复工程实施时的记录资料、修复设施过程记录、运输回填土工作记录、场地修复工程的竣工报告、二次污染监测记录等;
(3)修复工程监理资料:修复工程的监理报告以及监理记录;
(4)其它资料:修复过程、合同协议、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相关记录等;
(5)图件资料:总平面布置图、场地地理位置简图、修复工艺流程图、修复范围图、修复过程的影像记录和照片等。
3.4.3审核内容
分析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和监理人员、修复实施人员、现场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详细访谈,要明确的内容如下:
(1)按照场地修复方案、环境评价报告和对应行政文件,审核场地的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和目标污染物,以此为场地的验收依据;
(2)对场地修复时的监测数据及监理记录进行审查,明确环保措施及修复方案的实际情况;
(3)对场地的接收函件和运输清单进行审查,明确污染土壤的去向以及数量;
(4)对场地的检测数据及相关文件进行审查,明确场地回填土的质量及数量。
表1 土壤采样布点底部采样数量
在场地的修复范围侧壁引入距离布点法,按照其边长得出需要的采样点数目,得到的数目符合表2的标准数量。如果修复深度不大于1m,可以不对侧壁作深度采样;如果修复深度超过1m,要对侧壁进行上下同步布点工作,可以在现场目视确定采样点的深度,同时也要结合污染场地的环境评价及污染状况判断采样深度。
表2 土壤采样布点侧壁采样数量
3.4.5 原位修复场地
如果是原位修复场地,通常要对场地修复范围的土壤作采样工作。其修复范围边缘及内部的布点原则类似于异位修复场地,可以在现场目视确定采样点的深度,同时也要结合场地的环境评价及污染状况判断采样深度。
3.4.6 地下水采样布点
要按照污染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地下水的流向确定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通常在其修复范围内,要求上游地下水的采样点数量要超过1个,下游采样点要超过2个,要求其修复范围内的采样点超过3个。在没有完成验收之前,要求被验收方确保场地修复和评价时使用的地下水监测井不被损坏。
3.5 验收报告的编制
要求验收报告的内容全面、真实;验收报告内容如下:修复方案实施情况、场地环境评价结论概述、验收工作程序与方法、采样布点计划、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现场采样、修复效果评价、实验室检测、验收结论和建议。
3.6 监督复核
复核污染场地的修复范围、检测数据以及修复原始记录;抽样并检测修复场地,且要求抽样检测点位数超过场地在验收阶段进行采样点位数量的10%。
4 讨论
国外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已实施多年,然而我国的修复技术才刚刚起步,污染场地成功修复的案例较少。进行修复工程的设计时,不仅要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场地修复技术,而且还要根据不一样的污染场地情况,把国外的先进工艺或技术进行升級化及本地化,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目标可达性及技术可靠性等各个因素,最终完成工程设计的有效实施。合理的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规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 HJ 682-2014 污染场地术语[S].
[2]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 姜林,张丽娜,钟茂生,等.统计方法在污染场地修复验收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8):87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