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李蓉
摘 要:青铜是我国非常宝贵的历史文物,而相对应的修复技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这种传统工艺伴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从国内外吸收了很多保护修复技术,这对于青铜器来说意义深远,可以更好地保护青铜器维持更好状态。本文中主要阐述中外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比较,并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论述了青铜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演变历程,概述了国内外对其保护的相同点与差异性,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铜器;保护;修复;中外比较
青铜文物伴随时间的推行受到腐蚀而需要对其进行修复,而这种技术自诞生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经过几代人的打磨不断完善,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与改进,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艺。近些年来,国外青铜文物保护措施被逐渐吸收与应用,而且还加入了许多现代材料,这在某种程度促使上述技术得以不断传承。文章主要对比分析中外针对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的差异性,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通过经验总结概述彼此的优缺点,进一步促进青铜文物保护修复工艺更为完善。
1 青铜文物清洗去锈对比
清洗去锈处理是青铜文物非常重要的一道工艺,目的在于去除表面污物,还有浮土与沉积物,与此同时,去除表面锈蚀物,这样做是为了维持青铜表面美观性。通常来说,清洗去锈方式相对比较固定,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机械去锈,其二是化学去锈。
在西方国家,较为原始机械清除涵盖两种形式:其一,借助凿子,其二,使用锤子,借助上述工具可以有效消除沉积物,对于影响美观的锈蚀也能起到极好的去除功效。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去锈的工具也在逐步优化,比如玻璃纤维刷子、绘画刷子,还有木质雕塑工具等,这些精细工具能够有效去除锈蚀物,在处理工作开始之前,应用酒精,或是蒸馏水,目的是为了湿润表面。后来更多的机械方法不断被提出。Weil采取玻璃喷砂技术,借以达到清洁青铜器目的;还有人提意应用较为软的腐蚀材料,比如碾碎的核桃壳。针对室外相对大型的青铜雕像,通常情况下采取高压水清洁措施,很多激光清除术也逐渐被使用,比如二氧化碳。此外,国外采取辉光放电措施,主要是将以下元素混合,包含氢气、甲烷、氮气、氩气等,通过效应形成辉光放电,借以覆盖青铜锈块。
我国针对青铜文物清洗去锈处理基本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而选择的工具主要有:锋钢刻刀、手术刀、各式小锤、钢针等等,具体操作工艺如下:剔除、敲震、水砂纸打磨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属于手工去锈方法。而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去锈方法得以有效改进,现如今应用的设备或是仪器主要有:激光除锈仪、等离子体除锈设备、悬挂式吊钻等等。例如:有学者采取红宝石脉冲激光,以达到去除污垢层及粉锈的功效,应用效果相对比较理想。此外,在以往的青铜文物除锈中还应用了化学方法,主要应用陈醋调乌梅软膏,将其置于锈层上,待锈逐步松软后,可以剔除锈层,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是时间过于漫长,可以采取如下化学除锈方法:醋酸施以清水浸泡、碳酸铵去锈法。
近些年来,很多国外化学去锈方法被引进与吸收,从现状分析,青铜文物化学去锈逐步优化,涉及的试剂有2A、3A溶液,选取材料主要有EDTA钠盐、罗歇尔式盐等等,去锈方法有浸泡法、涂抹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机械与化学有效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清洗去锈功效。
2 青铜文物整形复原中外技术分析
整形修复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矫正形式,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而国外对此研究相对较少,伴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逐步加快,青铜文物的整形修复技术也随之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到目前为止已经是较为完善的修复技术。而整形矫正的基本原理也比较容易理解,即借助施加外力,从而促使器物恢复原有形状,一般情况下,较为普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锤击法、模压法、加温法、顶撑法等。而对于青铜文物的整形修复,可以将以上方法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3 青铜文物作色做旧处理对比
针对青铜文物修复而言,上色作伪锈是非常关键的工艺,这对于修复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最后一道工序修复完成之后,还需针对已经修补好的位置进行完善,由里而外进行作上锈色,目的在于掩盖修饰,这样可以保障修补部分能够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形成浑然一体感觉,不会让人看到破绽,这种修复工艺是我国特有的技术,相较于国外技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近些年来,国外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其做旧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在器物表面实施着色,然后将以下物质进行整合,分别是补配材料、矿物颜料,或是应用后者单独实施补色。在国外关于去伪锈报道相对较少,Weil选择以下元素进行混合,主要涵盖稀硝酸铜、硝酸铁、硫化,然后采取刷涂或是喷涂形式,继而对青铜文物实施做锈。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青铜文物相关工艺正在逐步完善,通常情况下,做旧技术选取的工具有以下几种:各类修具、调刀、油画笔、毛笔、牙刷、羊毛刷等,涉及的材料主要有:矿物颜料、酒精、漆片、三氯化铁、硝基稀料等,而对于漆片和酒精来说,它们属于黏接剂、溶剂。作锈方法具体如下:喷笔法涂抹法、弹拨法、拍拓法,如果有需要的话借助点泥作锈法,借以突出层次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青铜文物修复的目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对应的上色作锈技术也在逐步完善,针对以往补配之处有了新的研究,在其内外位置上施以上色伪锈工艺,这样可以增加陈列的视觉感,除却患者看到的部分,对于看不见的位置也进行了上色伪锈,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这对于日后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利的。
4 青铜文物缓蚀处理比较
我国在青铜文物缓蚀处理方面起步较晚,而国外学者则研究较早,进行大量研究工作。有学者将BTA应用值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之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主要选取3%BTA酒精溶液,将其浸渗青铜器之中,再借助Incralac封护,从反馈结果来看效果很好,除此之外,该学者还提出如果不存在真空汞的前提下,可以退而选择浸有BTA的纸板,包裹器物,使其处于BTA蒸汽氛围内。在此之后,其他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例如,有学者之处,提升BTA浓度,借以来提升侵蚀较为严重的青铜器。其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数据限制应用BTA实施青铜器清洗时,可以起到保护基体金属的作用,而且具有极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至此之后,很多国家对于上述保护方法逐步认可,并且认为这是最适用的措施。与此同时,BTA自身也存在局限性,例如酸性环境下,缓蚀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步弊端,学者通过研究能够借助碳酸钠实施预处理。我国学者积极引用上述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现如今BTA试剂在我国青铜文物缓蚀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5 结语
总体来说,青铜文物的保护及修复技术对其长久传承与发扬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针对青铜保护与修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进一步促进青铜文物能够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 梁宏刚,王贺.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研究[J].南方文物,2015(01).
[2] 陈仲陶.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03).
[3] 陈淑英,张然,柳敏.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剂抗腐蚀能力的比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04).
[4] 陈淑英,张然,王辇,柳敏.关于青铜文物深层有害锈形成与转化的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03).
[5] 王明明,王小蕊.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成果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