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实效性的若干建议

2014-10-21 14:43黄文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周长平行四边形动手

黄文红

“动手操作”是当今小数数学课堂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更需要动手操作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 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动手操作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动手操作”过程形式化,目的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那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 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

学生眼中的数学,并不像科学家眼中的数学,他们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 因此,这就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常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搭建一个联通平台,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出发,从动手实践操作出发,得出自己的经验. 动手操作需要得出的结论太容易,或者太难,都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教师对教材要理解透彻,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或者是学习环境,选准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年级有一节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因为在小学阶段这是一个很难用数学的推理推出的结论,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结论,整节课会显得很牵强,学生往往也较难记住这个结论. 根据这种情况,课前可以增设学生回家走哪条路最近的情景. 例如:

课前给学生假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从小兰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

有了这个有效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判断出,中间的路是最近的. 接着教师再把这幅情境图转化成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这种实践操作能很形象地得出结论,也符合学生的数学经验.

这节课在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知两边之和大于、等于或者是小于第三边的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 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课堂学习的效果有赖于教学策略的构建与选择,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促使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心理特点有科学的认识,明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有何不同,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原动力是什么,等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年级学习数学的心理年龄是不同的. 例如:低年级小朋友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他们认为把乘法口诀表按照儿歌的方式背诵出来就像自己在唱歌一样,不仅能告诉家长他们会背口诀,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在他们的心理上有了极大的满足. 高年级同学在记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时,就会从数学建构的模型上去感悟和记忆,他们记忆知识是为了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课程要求学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条棱、几个面、几个顶点.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通过观察,他们完全可以数出棱、面和顶点各有几个,他们根本不需要去感知棱、面和顶点. 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教学目的.

在“圆的周长”一課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再测算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测量圆的周长就是一个有较大难度的动手操作过程. 有的教师一开始上课就完全放手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有的随意用滚动法,以至于测量的数据很不准确. 本人认为,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比较科学有效以及测量的注意事项,再动手操作. 因为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绳法”,都需要学生执行非常严格的操作过程.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无意中滑动了圆片,周长的测量值就会不精确,因此,需要几名同学配合完成. 再加上,计算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也是需要精确计算的,完全可以考虑用计算器解决此问题. 在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课上,如果老师在学生动手前,没有给出操作策略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是很难准确完成这些内容的,从而只能听结论. 这样的动手操作难免就有 “走过场”之嫌.

可见,在课堂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完成动手操作活动,同时也能让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3. 合理安排小组活动人员

有效的小组学习能弥补 “大班化”教学的不足.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能提高课堂学习数学的效率.

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更应该有效地开展动手合作学习活动. 而且小组中人数如何适中、组员怎样搭配才合理、组内人员怎样分工等问题教师都应该在课前精心设计.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谁负责倒水,谁负责对比,谁负责填表格,都应该事先安排好. 否则,有的能干的学生,又负责倒水,又负责记录,而有的学生则什么都不干,这样动手操作的效率极低;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真实感受到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

4. 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不好意思操作,有的学生操作很慢,有的学生操作错误,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学生,下到各个小组,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并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积极引导那些不好意思操作的学生融入小组动手操作;当然对于那些有新想法的学生,更应该支持、表扬.

例如在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上,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拿着平行四边形量边长,有的画格子(想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还有一些学生把几个平行四边形拼起来. 这时,教师就该巡视各组,对他们进行肯定、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有的小组沿着高剪开平行四边形,那就应该在全班大力表扬这个小组的做法;因为有了这样的表扬,还没想出办法的学生,就会模仿这种做法,从而会有更多的小组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这样客观的、针对性的评价,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评价直接给予了鼓励,避免安于现状;对于中等生,教师的评价让他们也被“关注”到,给予他们极大的学习动力;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的评价则帮助他们找到发光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中高年级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忽视“动手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同时加强教师对几何图形知识课程的体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有效的小组活动人员,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周长平行四边形动手
我也来动手
巧求周长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巧求周长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