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应有的作为

2014-10-21 20:06张园园张翌鸣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

张园园 张翌鸣

摘 要: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作用,相反,却沦为了中学教育的边缘学科,成为了中学各科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作为,旨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应有作为

结束文革,恢复教学秩序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崛起是顺应中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解决了一批教育中的问题。而现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很多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对东风日渐的应试教育缺乏应对办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嚴重不足乃至空白;心理学理论研究和中学实践需要严重脱节,致使心理学毕业生专业信心缺失、迷失心理学作为的方向;心理学的指导性地位颓废为辅助性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应有的作为。

一、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环境是纯粹的人-人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管理,使得学校管理充满了以人为本的色彩。心理学中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对教职工人性化的管理,满足其自身的需求,则更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指导教师的学科教学(建立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应试教育环境下,当升学率、重点率(教育GDP)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时,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边缘学科,心理健康老师也成为了边缘老师,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各学科教学的。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为教育GDP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它可以指导教师的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建立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通常的课堂中,教师教学旨在培养孩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殊不知孩子的成长比成绩、知识更加重要,培养他们的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势在必行。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中学语文课文《周处》中,周处蛮横强悍,与蛟龙、白虎并成为三害。周处杀死蛟龙、白虎,以为是为民除害,才发现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于是请教名师,从此悔改。从心里健康教育方面,教师上课时,应将周处后来的发展情况完善,这实际上为孩子的人格发展提供了线索。人格包括性格、气质等,气质是生来就有的,稳定性较大,而性格则更多依赖于后天的培养,有好坏之分。因此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性格的发展,性格决定命运!

三、学生心理辅导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完成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将会形成消极心理。中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孩子将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孩子出现的焦虑、自卑等问题,追踪溯源,都与学习成绩不好挂钩。因此,要想解决问题,分析源头,至关重要。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不从提高其学习成绩开始,必将舍本求末。

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时,有必要运用一些心理学中的实验仪器,如棒框仪、认知训练仪等。心理学大师秦启庚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就,并且2011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的57文件也充分说明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设计的肯定。物理技术下的认知仪器,其操作使用简便,直观呈现,具有把复杂问题简便化的特点,每位老师都能掌握的同时却又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

将大学中的实验仪器运用到中学中,将使这些仪器完成生命的转变,其作用也不相同。如在中学,棒框仪作为学生学习个性的检测工具,尤其适合偏科学生的检测。棒框仪本身是用来检测个人的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场独立型)。不同的认知风格会使其形成不同的接受知识方式,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文科类型的学习,场独立型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接受理科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是典型的认知风格,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就会被检测出来。因此,棒框仪的运用,既可以避免学生文理分科的盲目性,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焦虑、自卑感。举个例子,某高一女生数理化成绩差,老师、家长一直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刻苦,使得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感。用棒框仪检测以后,发现该女生是典型的场依存型认知风格,不适合学习理科。得到结果后,不仅家长、老师不再批评、抱怨孩子了,孩子自己也释然了,自卑感、焦虑都降低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没有了压力,就会潜力无穷。最后考入了不错的大学。

四、教师心理辅导,克服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服务,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方便,使得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没有成就感。教师被异化了。举个例子,某个教师才华横溢,在教学技能比赛中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但是上级派一位行政领导来分管教学,该领导指责其教学一塌糊涂,从而使得该教师成就感顿挫。对此,就要做好该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以后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导致教师没有成就感的另一原因是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没有很好的融合。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建立合适的个人目标,组织目标的构建也要考虑教师的个人目标,力争使二者融合,使得教师逐步树立成就感,克服职业倦怠。

五、家长家庭教育培养指导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举个例子,某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差,老师认为其有多动症,让家长带孩子做心理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现在家长身上。因此对其家长进行了心理辅导工作,使其改善教育方式、策略,一年后孩子的成绩、成长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喜不自禁。其实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改善其周围环境,若家长依然故我,则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变化。

六、提高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的科学性

中学,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完成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很多,开设思想德育课、组织德育讲座、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但是科学的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使德育教育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才能使德育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

七、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化指导

班主任在中学生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对班主任老师进行指导,使其能从学生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呵护、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验到被理解、尊重的幸福感觉。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因此班主任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

八、学科管理,学科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科研指导

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化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也日渐成熟、客观,尤其是统计心理学和测量心理学的运用更增强了其科学性。因此,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为学科管理、学科教学等各项工作提供科研指导。

综上所述,心里健康教育将从以上方面对中学做贡献,与各学科教师相配合,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国伟,武慧华.谈班主任工作 [J].新课程下旬,2012,(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