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提升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基础研究

2014-10-21 20:06逄靓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网络

逄靓

摘 要: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小学学生家长作为社会工作、责任、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和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更需要提升其信息素养。本文阐述了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现状分析、提升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意义、及提升方案的设计三个方面。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生家长;网络

一、引言

信息时代下,中小学学生家长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接受社会的挑战。当前,学校教育也跟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学生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所以学生家长想要适应学校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提升信息素养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时更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1]大部分家长可能已接触过信息技术,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同时,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 教师和学生都有精力参与到提升家长信息素养的项目中去。

影响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家长思想上的不重视。现阶段,许多家长只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 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另一部分家长则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或娇生惯养或过于苛刻。家长参与孩子课后的学习的时间很不足。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学生的家长,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工作十分繁,根本没有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孩子课后的学习活动。

三、提升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 提升公民信息素养。网络信息已经是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挖掘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评价,这种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我们则称之为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生存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同时也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二)参与学生课后学习。伴随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已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家庭作业“网络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校将当天的家庭作业公布在学校网站上,让家长浏览后监督孩子完成,有些学校制作了作业网,把作业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以上两种现象的产生就要求中小学生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提升学生家長信息素养方案设计

基于对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现状的了解以及学生家长对信息素养的需求,在具体的信息素养学习开展之前,我们首先制定了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案:

(一) 提升目标

1、意识与情感。学生家长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培养家长们对信息技术产生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意识。培养学生家长正确的信息意识,习惯于在遇到问题时从信息技术角度寻求解决途径,提升学生家长较强的法律意识并能主动了解相关法律,能够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2、技术与知识。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知识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家长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例如:能够拆装计算机,了解内部结构,熟悉常见的硬件及其用途,了解计算机常用软件,熟练下载计算机软件并且使用,能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并加工、筛选,能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黑客、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术语。

3、信息能力。由于学生家长的年龄原因,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反而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家长能利用网络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观看网络新闻、视频等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重视提升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为家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能够初步的对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做出判断和评价。

(二)提升内容。提升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并能融入到信息生活中去,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以基础性与实用性为主。

1、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名称和作用的介绍、计算机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使用、路由器的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介绍等。

2、浏览网页。学生家长应了解浏览器的种类作用,并能熟练操作输入网址、浏览网页,保存网页、保存图片、保存文字等。要明确什么是搜索引擎,并了解搜索引擎的种类和常用的搜索引擎,会提炼所需信息的关键字。

3、常用程序。会使用Office中的Word、Excel、常用聊天软件、视频音乐播放器等。

4、信息安全。学生家长应学会重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网上购物和聊天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信息保密性,在计算机上应下载安装杀毒软件,可以避免计算机遭受威胁,财产受损失。

5、学生学习。家长获取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其需要复习预习的学习内容。能和学生共同完成网页上的课后作业,监督学生是否沉迷于网页游戏,通过网页或者多媒体影音设备获取有关学生学习的视频学习资源,熟练地下载播放。

(三)提升形式

1、集体授课。集体授课是一种比较传统和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对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相关概念的讲解。学生家长可以采用班级制的形式,根据学生所在的班级对家长进行授课,便于家长之间的交流。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把参与提升的学生家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是一种近年来在课程讲授方面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考虑到当时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地区进行划分,以四人左右为宜。同时考虑到学生家长的学习差异性,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带领成员相互合作。

3、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对集体授课的一种补充方式,它可以兼顾学生家长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由于每位家长的问题不同,此时教师就要一对一的进行讲解。

4、开放的课堂。线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给每位家长都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平台。网络的使用本身就是提升家长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料发布到QQ、微信和微博等任意一个平台上,供大家学习。

五、总结

目前有关于提升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家长信息素养是一个新颖的研究课题。结合城镇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提升方案。由于时间问题,研究方案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提升方案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 晔,邹 霞.家长培训: 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网络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