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2014-10-21 20:19肖海艳曾亚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评价体系课程体系

肖海艳 曾亚

摘 要: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也日渐多元化。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不适应性,从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出发,提出基于社会适应性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关键词:社会适应性 公共英语 课程体系 评价体系

一、 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具有直接的社会适应性价值。教育学视角的“适应性”是指“教育主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需求,适时、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特性和教育教学方式,以获得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周烈,2011)。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社会适应性要求,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与社会的融合度。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存在是否适应社会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大学英语模式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但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适时调整相比,评价体系的发展显得有些滞后,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一)评价方式缺乏进一步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相比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要求》中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性概念缺乏进一步理清:形成性评价如何实施、评价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等?《要求》对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宽泛,评价标准还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实践的普遍性。

(二)评价内容难以把握

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主要是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核,且主要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考核,而《要求》在教学评价中明确提出终结性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相比之下,《要求》中的评价内容有了新的发展,突出了对职场英语能力的考核。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约有4万多个专业点、800多种专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安晓灿,闵阅,2013)。《要求》对“职场英语能力的考核”的描述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和阶段性。

(三)评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矛盾

《要求》强调“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注重对学生通过整个学习阶段培养的英语能力的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变化,许多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也逐步由单一的课程发展为由不同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如何处理好单个课程的历时性评价、整个大学学习阶段英语教学效果的历时性评价和不同平行课程的共时性评价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社会适应性的基本策略

(一)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要求》提出“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测试的方法要多元化,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记录、课堂讨论、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作业与小测验、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每个学习阶段的情感和态度,再以此为基础安排下一步教学活动。学生档案记录是一个非常好但是非常耗时的方法,包括学生出勤、听课情况、课堂纪律、课堂活动参与、阶段性测试、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写日记或周记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结果,确定学生现在所处的学习阶段,从而提供具体、对症的反馈和改进建议;通过自主学习可以高度激发思辨能力;还有笔纸测验、现场观察、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等。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的结合,并特别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诊断性。

(二)创新评价内容

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在职场环境下使用英语从事职场交际的能力。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统一的评价目标及标准无法合理、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和能力发展特点。因此,评价内容要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要充分体现个性化。另外,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是很有限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需进行持续大量的英语实践活动。因此,我们需将英语课延伸到课外,将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并将第二课堂纳入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才能完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三)结合共时性评价和历时性评价

《要求》在评价部分规定“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同时在教学要求上根据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这些多层次的要求,是无法通过一门课程来实现的,这便需要建立多样化、针对性的英语课程体系。这势必要求各高职院校系统地看待学生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采用共时性和历时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对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评价体系。

(四)引入多个评价主体

评价应从知识性评价转向社会适应性评价,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评价的主体也应是多样化的,可以将互评和自评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同时建立校企共评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专业需求,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进而指导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Gredler M E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M].New York:Longman,1999.

[2]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3]郭茜,杨志強.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0).

[4]甘玲玲.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5]巫丹,曾亚.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3(7).

[6]周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外语,2011(3).

[7]曾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2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外语人才需求的高职院校长效双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2C1166)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曾亚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评价体系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