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2014-10-21 20:19孟欣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院校大学生能力

孟欣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最终的就业质量,是反映新升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改革,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展学生个人成长空间的需要,将成为新升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着力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2014年5月,国家提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确定600多所即50%的本科高校将转向职教,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即新升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这将极大缓解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即一方面大学生过剩另一方面技工严重缺乏的失衡现象。新形势下,新升本科院校尽快转变思想,帮助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成为崭新的课题,也对解决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

新升本科院校虽已“升本”多年,但依然套用学术型科研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注于培养大学生为研究型人才,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非但学生成为研究型人才的机会较少,而且连技术型人才也非常少。大学生毕业后在研究能力方面与研究生相比差距很大,而在技术能力方面则与很多技校学生相比差距也很大。其实,社会需要各类具备不同特长与能力的工作者,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毕业生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需求,进而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等问题。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入学前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底子薄等特点,部分学生与家长依然存在“学习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与社会脱节的、过时的,工作后用不上。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產生消极怠工的情绪,致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技能差,甚至不能基本满足其所应聘岗位的要求等现象。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大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已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更无法追赶知识的更新速度,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由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实践能力主要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遇到问题的心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学生一般在学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难免流于形式。而用人单位在选择高校毕业生时,最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经验,而这两项能力也正是时下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所欠缺的。

二、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办学思想,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新升本科院校人才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通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养出具有较高就业技能和能力的毕业生。应以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个性化、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应加强研究型、讨论型、实践型以及自主学习型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社会需要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促进就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1]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实行院系资源共享,跨专业互选、师生互选;允许学生跨专业;实行弹性学年灵活学分制等模式。

(二)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计划纲要》中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执着信念、丰富知识以及优良的品德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当前,新升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是评价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新升本科院校应继续发挥思想观念转变快的优势,及时改革课程设置,针对当前的需要去掉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专业课门类,增设适当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们灵活选择,充分调动学生们自由选择各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转变,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课堂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实践团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专业实习法、表达能力训练法等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同时依据上述原则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其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优良的品格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正是学生适应社会与就业急需提升的素质。解除学生对就业市场不了解,对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更多地融入就业实践,让大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素质。大学生社团的开放性与自主性,为学生就业的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社团活动内容可以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素质提升,提高其就业水平。

大学生就业求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对学生专业水平和非专业素质的综合检验,并受到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根据学生社团的自主性,着力拓展其开放性,创造性地吸引大学生就业实践的同时,得到学生社团的认可。要注重社团就业实践的连续性,为从大一学生到大四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就业实践活动,从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专业就业前景、具体就业岗位推荐为主,通过不间断的就业能力培养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始终绷紧就业指导学业的弦,同时也尽可能地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实现从学业到就业的零障碍。从宏观上来看,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连森,周庆华.“两级三域四块”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拓展[J].国大学教学,2011( 8) :33-36.

[2]荣誉.“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途径研究”[J].理论前沿,2014(4):23-26.

项目支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G1330。

猜你喜欢
院校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