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教学生“学”,具体来说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单纯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能力;探究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教师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价值,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和乐学,这样才能真正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进行概述,以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为什么要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理念
首先,社会竞争的激烈决定了该理念落实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再是简单获得“高分”的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竞争能力的形成都决定了“教是为了不教”理念落实的必要性。
其次,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决定了该理念落实的必要性。“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而落实该理念对学生健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语文教学价值的实现决定了该理念落实的必要性。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学生,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能够真正感受语文阅读价值的实现。所以,“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落实对学生课堂参与欲望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教是为了不教”思想的落实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多角度入手,确保“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顺利实现,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如何贯彻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理念
“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落实不仅有助于课堂效率的高效实现,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理念呢?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走进课堂的前提是学习材料带来的兴趣,是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所以,落实“教是为了不教”思想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兴趣的培养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兴趣,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各个地区“过端午节”的情境,比如,龙舟图、各地的粽子展示图、艾叶的图片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各地端午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句“谁知道湘西地区端午日时是怎么过的吗?”将学生顺利引入本节课的正文学习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文本,去感受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郭安凤的《学多一些宽容》时,我选择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理解宽容的含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又如,在教学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借助先学后教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先学: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的写作特色;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能力。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同时,教师要走进学生,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后教:先学阶段结束后,我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通常情况下,我们还设有“当堂练”环节,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学生能够真正获得自主学習的机会,这也是该模式的最大亮点,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3.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不教”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一言堂”的弊端,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从而愿意自主地走进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早日实现“不教”的模式,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4)反复阅读,说一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印象?……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教学价值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的拓展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关键,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保障,所以,我们可以营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练习一下开放性试题,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知识。讲完后,老师问有什么感受,请根据相关内容,补全回答。
第一个学生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学生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学生回答:“ ”
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学生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营造开放式的环境,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自主应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教是为了不教”理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尹玛丽.“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