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浅谈

2014-10-21 20:08白玛赤列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教材

白玛赤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40-01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构建对话平台,教学民主使学生敢于思维、自主探索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魅力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又没有激情的旅程。"傳统的教学方法,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无法开发学生潜能。新的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视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能充分激活和运用思维,更好地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情趣和智慧在课堂上闪光。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维,我有一种思维,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教材、与同学、与教师交流对话的情景。这样通过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激发出不同的思维,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还可以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构建民主平台,使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特别容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路,从而推动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

2.创设问题情景,拨动思维之弦

要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课堂动感与鲜活,作为教师必须创设出情境,特别是要找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创设出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激活课堂的问题情景。好的问题情境,就能够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主体情况,同时不脱离教学目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迪探索。教学上讲究"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一堂课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3. 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教师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能增长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如将两个长3cm、宽2cm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方法一:两个长方形横拼起来长是6cm,宽是2cm,周长是16cm。方法二:两个长方形纵拼起来长是4cm,宽是3cm,周长是14cm。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激发灵感,开启创造性,并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5.活用教材,激发兴趣,培养思维创造性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学生特点活用教材,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 所谓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完成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创程度和新颖程度。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活用教材,多开展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趣味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从"今天我当家"引入,通过给妈妈送生日礼物,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学生感兴趣,话题多,思维活,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诱因,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形成数学活动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是新理念下的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因材施教,活用教材,因人而异。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思维品质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在教学中要将他们有机地融合贯穿起来。

6.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6.1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6.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现有的思维出发,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探索、实践、创造的时空,把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学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