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大部分中学生不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传统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
关键词:沟通;评价;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抽象乏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品德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大打折扣了。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学品德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积极性呢?现今社会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地把观点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多沟通
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信心,用自身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以焕然一新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用丰富多彩的知识折服学生。从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出发,从中慢慢引入主题,引入概念,让学生感到兴趣十足,趣味横生,在课堂上对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以奖励表扬,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更多地进行正面的评价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水分、土壤、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烦恼和挫折。教师的行为是学生在今后成长中的重要参照物,言传身教体现了师生间另一种不同的关系。成长是需要激励的,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给出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对教师形成一种肯定的态度,这为带领学生上好一堂课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师要挖掘学生的优点。比如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调动学生去关注生活,从中体味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不仅要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特点,更要注重遵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心理规律,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事情抽象成思想品德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理解思想品德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与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发展。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效性和吸
引力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关注点是每一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和
雨露。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在生活中的实效性,让学生想要学习思想品德
然而老师要更好地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效性,就得先理解且利用好本学科的优越性。因为思想品德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现实生活和时政形势的联系都是息息相关、十分紧密的。
2.努力增強思想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思想品德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教程强调的是“学生是知识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动者,是认知的主体”。
总而言之,学生在思想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也不是机械方法的重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共同要求。这更是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所在。相信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学生学习思想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刘云宝.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
(8).
作者简介:马玉排,男,出生于1979年3月,本科,贵州省威宁县中水第二中学,研究方向: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