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0年来我国数学教学原则改革的再认识

2014-10-21 20:06赵凯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赵凯

摘 要:30年来,我国数学教学原则的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数学教学原则在继承传统原则的提前下吸收了大量外国优秀的数学教学原则,各种先进的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过去30年间的教学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做出了批判与反思,并对新课程标准下我国教学原则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与预测,给出了笔者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原则改革

一、30 年来我国数学教学原则改革研究综述

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教材教法》在叙述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特殊要求时说;“它既涉及教学论的原则性要求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更关系到数学教学的特殊的规律性。”于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三条原则:(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2)具体与抽象相结合;(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90年,曹才翰根据同样的分析,所提出的数学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的两条同前面的(1)(2)条,第三条则为巩固和发展相结合。这是目前提得比较多也是“较通行”的原则。1991年,张奠宙分析了上述原则,认为“比较通行的原则有失宽泛之嫌。”

20世纪80年代后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其中,主要有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复习巩固原则,知行结合原则等。

通过教学原则的发展历史过程以及我国对数學教学原则的研究,我国的教学原则日趋合理化,这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以及世界的数学教学原则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30年来数学教学原则的批判与反思

我国古代教学原则是对古代教育家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也是我们当代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主要教学原则分析一下这种研究状况。

1.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由孔子创立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它经历了两千年的演进而不衰。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在系统总结和发掘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时,对因材施教原则给予了特别重要的关注,专门以“因材施教”命名或对此予以专门探讨的文章有20余篇,与此同时,几乎每部教学论教材都把因材施教当作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争论最为强烈的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主要是“渐进”与“跃进”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量力性原则”的讨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关系主要有“结合”论和“包含”论,但具体包含或统摄到哪个原则中,意见也不尽一致。以上种种争论分歧的情况,是在探讨教学原则体系科学化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基本不多见了。

三、新时期对数学教学原则的期望

在过去的30年,我国的数学工作者在广泛吸收借鉴当代外国同行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数学教学原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移植引进到自我开发,从对数学教学规律的孤立片面反映到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单纯的经验总结到上升为一定抽象度的理论体系,从对一般教学论中的教学原则的改造到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刻把握,其成果的成长与完善是有目共睹的。依据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的分析并结合时代精神,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原则研究的趋势为:

1.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原则中将更加突现。

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是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数学转轨的标志,它必将使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原则中更加突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教学主体性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二是注重数学教学原则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量,研究如何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原则的操作化运用逐步受到重视。

教学实践是数学教学原则的源泉,在强调数学教学原则的理论思辨性时,也要强调其实践性与指导性,形成可操作的大体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有的学者将数学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在教学模式中体现数学教学原则,也有的学者提出依据或遵循数学教学原则提出教学设计方案,进而提出相应的可资进行的教学策略。

四、笔者自己认识

个人认为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应该吸收一般教学理论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同时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并加以具体化。

有人认为“数学教学经验是数学教学原则的源泉”,这是片面的。其一,教学经验与教学原则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它们的中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教学原则的制定有其自身的依据。因此,把在一时一地中起作用的,个别工作环节上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当作教学原则,将失之过“窄”。最后,作为数学教学起指导作用、且具有规范性的教学原则体系,应该具备的要求是:完备性、相容性、独立性。虽然对这三条要求没有一个定量的检验方法,但我们去制定一个体系时,所追求的目标应当是;在相容的前提下,做到比较完备,条文之间彼此相对独立。

根据以上三点认识和前面的分析,我们提出数学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是:(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2)技巧性与程式化相结合;(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4)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教学原则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2] 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 张楚廷.教学原则今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5] 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6] 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

[7]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8] 李求来.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吴宪芳.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 唐文中,赵鹤龄.关于教学过程本质、规律、原则及其体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5,(4)12-13.

[11] 高兴赋.教学原则与发展智力[J].教育研究,1982,(4).6-8.

[12] 王洁敏.整体性原则和为迁移而教——有理数一章的教学试议[J].数学通报,1986,(7):22-2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