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岚 刘恩权
摘要:高校考试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考试改革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并在考试观念、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惟其如此,才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考试改革;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131-02
“明确考试的功能和效用及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模式和方法,推进高校考试改革以提高高校的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效果。
一、当前高校考试及考试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功能单一化。目前,高校考试工作中在考试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试的功能变得单一化。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忙着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关心的是有多少人不及格,多少人需要学籍处理,很少对某个年级、某个专业、某门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的考试情况进行组织分析,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研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探讨如何改进课程及教学改革。考试还应具有评价教学效果、学习情况、教学计划、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功能。
,
2.考试内容教材化。在高校课程考试中,其内容大多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再现水平,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基本上是课堂上讲什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里有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导向,使学生重记忆,轻思考和综合运用,使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只把考试过关寄托于考前临时突击,只求考试过关、不求全面掌握,只求高分不抓基础。多数课程是根据指定的教材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命题,答案在笔记中容易寻找,这也是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主要原因。
3.考试评价标准简单化。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在考试评价标准上多采取百分制,这一标准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容易量化,所以被广为应用。但是简单的评价标准势必无法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使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形式仍然比较僵化,多呈现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等现象,不能体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这种僵化的考试形式既给学生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也容易导致学生有投机取巧心理的出现,这是很多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当前高校考试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对考试改革研究提出了很多的思路和办法,很多学校在考试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显现了一些成效,例如:逐步建立了试题库房;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实行了标准化考试、公共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考试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等。但是在考试改革研究中考试改革所遵循的原则研究较少,由此也出现了研究方向的偏离和主要问题的偏失的现象。
二、高校考试改革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当前在高校考试改革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的考试方式,但如何选择这些方式,使之能真正完成考试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考试改革中遵循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考试本身是遵循科学规律的教学手段,在进行考试改革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程序,既不能人云亦云,又不能故步自封,要从考试的目的人手,探求考试模式、内容、方式方法等所存在的问题,再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特点,选择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考试改革,而不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改革。只有具有了这样的科学态度,才不会出现不同的管理者对考试改革有截然不同的改革思路和方式。
(二)灵活性原则
在考试改革中,学习参考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同类课程的考试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不同之处,如教学目标不同、培养方案不同等。因此,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课程的教学大纲灵活选择考试方式。如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在“平时+期末”的考试模式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新的考试模式:“平时+期中闭卷+期末闭卷”的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英语、化学、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程;“平时+社会实践+期中开卷+期末开卷”的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上课;“平时+口试”的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英语语音等课程;“平时+联机考试”的模式,适用于操作性强的计算机类课程;“平时+实践考核+考试”的考试模式,适用于实践技能性强的课程;“平时+期末开卷”的考试模式,适用于公共选修课程心。这样具有多种选择的考试方式体现了灵活性原则,但是不同学校亦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选择和进一步创新,使之更适合于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
(三)整体性原则
考试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環节,绝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考试,不研究教学的全过程,只关注于考试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是舍本求末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在考试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把考试改革与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放在一起来研究,只有这样,才不会脱离实践,才不会出现闭门造车或拿来主义的极端现象出现,才不会有不符合自己学校、不符合专业、不符合课程实际的考试改革方案的出现。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明确考试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考试的形式应如何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是什么。